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我国政府提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量)的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燃煤取暖B.焚烧垃圾C.过度放牧D.植树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B.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每天上学放学由家长开车接送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2022-08-18更新 | 258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镇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 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 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进一步被氧化,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降雨落下来。当雨水的pH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6 时,我们称之为酸雨。
(2)该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____(填“A”或“B”),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A、B 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的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该同学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希望通过治理可以改善环境状态。因此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
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
D.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5)通过比较两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该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临清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阅读材料,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探究实验。
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形成的雨。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的pH小于5.6,具有较强的酸性,会影响土壤,破坏土壤肥力,使农田、森林和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也会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严重时使植物枯萎甚至成片死亡。酸雨还会腐蚀金属桥梁、建筑物和户外雕塑。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影响吗?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如下是某小组的探究报告,请完善此报告。
(1)(Ⅰ)提出问题:_________
(Ⅱ)作出假设: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
(Ⅲ)实验方案:实验器材:用稀硫酸配制pH分别为3、4、5、6的酸性溶液各1小喷壶、蒸馏水1小喷壶,大型水槽(仿稻田水土),50株生长状况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同品种水稻幼苗等。(说明: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从0~14,ph越大,酸性越小,7为中性。小于7呈酸性,大于7呈减性。)
(Ⅳ)实验步骤:①将50株幼苗等分5组,每组10株,培有在已经编号的水槽中,同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②每天用喷壶定时对5组水稻幼苗的叶和芽分别喷洒适量且 相等的不同pH的模拟酸雨或蒸馏水。(酸有腐蚀性,操作时注意安全,不要飞溅到身体和农物上。)
③连续7天,每天定时观察、认真记录幼苗生长及伤害情况,7天后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伤害程度,“+”越多表示伤害程度越大:“0”表示没有伤害。
(2)实验结论: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pH在3~7之间,pH越小,伤害程度______
(3)分析讨论:
①实验中要设置E组,其作用是与其他4组形成______
②实验中,每组用10株幼苗,而不是1株,这是为了避免______而产生实验误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③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______,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④请提出一项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_______
5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优美,旅游价值高B.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利于健康
C.山中有金矿、银矿可开采D.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
6 .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______,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②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沿______传递;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从面抑制了碳的循环。
(3)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022-06-23更新 | 87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生物真题
7 . 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水体pH对水生动物的生存是否有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pH表示水体酸碱度,pH=7表示中性,pH<7表示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依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pH6.5~7.06.0~6.54.5~6.03.0~4.5
溪红点鲑

××
小口黑鲈

××
黑头呆鱼
×××
牛蛙胚胎

×
小龙虾

××
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
A.水体pH的变小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B.牛蛙胚胎在水体中可存活的pH范围最大
C.水体pH为5.0时比6.3时更适合上述生物生存
D.水体pH的降低可以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2022-06-22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聊城临清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8 . 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
9 .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两个培养皿中铺上吸水纸,再各放入30粒已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分别喷洒清水和pH=5.6的“模拟酸雨”,定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7天后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
B.用多粒小麦种子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D.实验结果证明:“模拟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10 .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中央总体部署,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正式开始为期十年的禁捕。那么,长江全面禁渔的意义不包括(       
A.有利于长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有利于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有利于修复长江生态、保护自然资源D.有利于开发长江干流及支流生态旅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