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某生物兴趣小组按下表的设计进行了“水体污染对蟾蜍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组员分工合作,先将采集到的100粒蟾蜍卵随机平均放于A、B两个鱼缸中,然后将A、B两个鱼缸放置在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孵化,每天定时观察,待蟾蜍卵孵化后,比较A、B鱼缸中蟾蜍卵孵化的数量。请分析回答:
组别水(2升)洗洁精水温(℃)卵的数量孵出的蝌蚪数
A组河水未添加2250个
B组自来水添加少量2250个
(1)蟾蜍的发育会经历“受精卵→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这样的过程,其幼体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差异较大,这样的发育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目前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为什么?如何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蟾蜍卵孵化后,如果A鱼缸中的蟾蜍卵孵化率远大于B鱼缸,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实验结论,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2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真题
2 . 微塑料污染是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之一、研究人员选用大小、生长状况等均相同的幼鲫鱼,分组饲养在不同浓度微塑料水体中,在相同条件下养殖60天后,记录体长及体重的增长量,计算增幅平均值,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浓度微塑料水体中应饲养数量相同的多条鲫鱼
B.微塑料浓度为0的一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微塑料浓度高于0.18克/升时,鲫鱼体长不再增长
D.微塑料浓度越高对鲫鱼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
2023-06-23更新 | 72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济南卷)
3 . 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中能够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是(  )
A.植树造林B.绿色出行C.光盘行动D.随手关灯
2023-06-20更新 | 10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6月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4 .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维持碳氧—平衡。通常情况下为美化环境,适度地引种外来绿化苗木,并不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失衡,原因是______
(2)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周而复始的特点,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碳的含量迅速增加,现在倡导的“碳中和”就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实现碳的排放和吸收正负抵消,请列举两项可行性措施______
(3)物质循环总是伴随能量流动进行的,不同的生物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为______
(4)为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现在社会上使用的部分专用餐具加入微生物后可直接被降解,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逐级积累而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废旧电池应投入______(填“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垃圾回收箱内,然后进行集中处理。
5 . “碳中和”是实现全球CO2“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提倡用电热水器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C.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D.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
2023-05-27更新 | 14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6 . 请仔细阅读下列资料,结合图形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三种生物,1、2、3、4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某国家欲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该国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图二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流动的。
(2)在图二组成食物网的动物中,可以把海贝、乌贼分为一类,带鱼、大黄鱼、鲨鱼、海牛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
(3)图二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是图一中______(选填甲、乙、丙)。若图一中的a、b、c代表图二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
(4)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用图一中数字列出表示“碳中和”的等式:______ 。由图一可知,为了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
2023-05-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7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如图一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该生态系统缺少的生物成分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鹰属于第______营养级,请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该生态系统后来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吃草籽鸟消失了,若现在鹰的能量一半来自食虫鸟一半来自兔,则鹰每获得2千焦能量,最少需消耗______千焦禾谷类。
(3)图二中属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__(填字母)。
(4)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该农田生态系统中,______的作用非常关键,并且由于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______能力较弱。
(5)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______。(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2023-05-2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8 . 为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某研究机构结合现有处理状况提出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办法
废品类可回收垃圾废品回收站
厨余垃圾堆肥或生产沼气
包装类垃圾卫生填埋
有害垃圾专业化处理
A.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
B.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可实现农作物对能量的再次利用
C.废旧电池若进入土壤,其中的重金属可能会出现在人体内
D.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弃物,需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及温度、水分等因素
2023-05-21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9 . 中国政府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净零排放量)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推广节能与新能源
B.实现碳中和与汽车使用量的多少无关
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D.实现碳中和后,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
10 . 塞罕坝被誉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塞罕坝由荒原变成万顷林海,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图一是塞罕坝生态系统的一角,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生态系统中猫头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青蛙的发育方式为_____发育;按照_______,可将蝗虫与其他动物分成两类。
(3)该生态系统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和食虫鸟,在一定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
(4)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如图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碳”的“排放”与“吸收”的平衡,其中的“碳”指的是______,“吸收”指的是图一中的______(填序号)过程。

(5)下列措施中,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直接有关的是(  )(多选)
A.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B.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C.开发新能源汽车D.建立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3-05-16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