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塑料污染是当前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塑料制品的大规模生产、快速更新换代(1/3的塑料制品为一次性包装塑料)、难降解性以及低回收率(80%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使得塑料垃圾在环境中大量堆积。塑料垃圾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转变为微塑料颗粒(直径介于0.1微米~5毫米),极易被环境中的生物体吸收,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潜在的炎症反应、内分泌干扰和细胞损伤。
材料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俗名面包虫,其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原产于北美洲,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经苏联引进到中国。黄粉虫可取食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等多种材质塑料,且对聚苯乙烯的降解效果最佳。研究人员将聚苯乙烯泡沫作为饲料喂给黄粉虫,发现100只黄粉虫幼虫每天可以吃掉34~39毫克的泡沫塑料,还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并羽化为成虫。将取食过塑料的黄粉虫喂给实验小鼠,小鼠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1)据材料一分析,微塑料颗粒会随着呼吸经______到达人的肺部,从而影响肺的气体交换。由于微塑料的______性,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______不断积累,最终进入人体,诱发潜在的炎症反应。
(2)据材料二分析,黄粉虫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______变态发育。黄粉虫能取食多种材质的塑料,且对______降解效果最佳。
(3)塑料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中学生,你可以这样做:______
昨日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六校联考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2 . 梧桐木虱危害梧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访了不同街道的园林工作人员,了解到梧桐木虱是一种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靠吸食梧桐叶片汁液为食。一般使用石硫合剂防治,也可通过释放啮小蜂、七星瓢虫等天敌进行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研究过程采用的是比较法B.梧桐木虱与梧桐之间是共生关系
C.梧桐木虱的发育经历了蛹期D.通过释放天敌进行防治更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中考导向总复习(一)生物试卷
3 . 2024年是农历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幻想出来的动物,是多种动物形象的集合。《尔雅翼》描述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shèn,古代一般指一种无脊椎动物)、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将以上龙的原型动物进行分类

以上动物中,蛇的身体最像龙,因此被称为“小龙”。蛇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环境,除用肺呼吸外,还有______(答一点即可)等原因。
(2)现实中还有很多与“龙”沾边的动物。例如白带鳌蛱蝶的大龄幼虫通体绿色,头部有4个角状突起,好似一条“小青龙”。它在蜕变为成虫之前要经历蛹期,这种变态发育方式称为______

(3)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其实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______。“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作为“龙的传人”的典型性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印迹,主要是由______决定的。
(4)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如想象中的“龙”那样,使一种生物拥有其他生物的某些性状的梦想已成为现实,帮我们实现这一梦想的生物技术有______(答一种即可)等。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以下是小陈和小马同学关于昆虫的探索和发现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陈和小马发现3只外形相似的昆虫(图A)。小陈观察到翅的数量相等,均为____________对,认为它们都是“蜻蜓”,但小马不认同,因为他发现翅的______(写出一点)等特征存在差异。
(2)通过“昆虫分类检索”,两位同学查到了三者的种名,并绘制了分类图B。可见日常所说的“蜻蜓”并非种名,其所指的分类单位是______
(3)分析图B,两位同学发现三者中斑脊赭丝蟌和______二者亲缘关系较近。
(4)两位同学对3种昆虫进行了进一步的资料查阅,发现它们的生理功能也存在差异,①②的发育过程不经历蛹期,而③的发育过程经历蛹期,则③的发育方式称为______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红火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蚁后交配后产卵,发育过程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红火蚁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入侵不会威胁生态安全B.受精的方式属于体外受精
C.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D.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
(2)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下列行为与画线部分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雄鸡报晓B.鹦鹉学舌C.青蛙冬眠D.蜘蛛织网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如图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昆虫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B.乙为受精鸡卵结构图,结构a胚盘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C.丙图中表示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为①
D.丁图嫁接方式是枝接,④是砧木,⑤是接穗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孟达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6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有着悠久的养蚕织丝历史。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种桑养蚕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扦插桑枝,繁殖桑树。
活动二: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活动三:查阅资料,了解“桑基鱼塘”(图3)生态农业模式。

(1)图1中扦插茎段的两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茎段成活的是 ____(填序号)。
(2)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图2所示,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_发育。
(3)孵化出的幼虫有白足和黄足之分,足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孵化出的幼虫有白足和黄足之分,欲判断蚕足颜色的显、隐性情况,他们进行实验情况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测蚕的黄足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5)在生物学上,把空气、水分、光、蚕等影响桑树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
(6)图3中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都需要人工管理。若人工管理不善,该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能力较弱。
(7)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____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8 . 生物界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月季常用图甲所示的生殖方式___来繁殖,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种子进行繁殖。用种子繁殖的后代具有___的遗传特性。
(2)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请写出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它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了一个[B]____期。
(3)图丙所示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______
(4)图丁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9 . 花鸟画中的生物学
《芙蓉锦鸡图》为北宋著名花鸟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画中一只美丽的锦鸡停立于芙蓉枝头,与飞舞的彩蝶遥相呼应,左下角的几枝菊花,既填补了画面的空白,又增加了秋天的气息。请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芙蓉”所处的分类等级为_____。芙蓉和菊花都属于种子植物,划分的依据是_____。在生产生活中,常将带叶枝条的下部去除叶片,插入土壤来大量繁殖芙蓉和菊花,这种繁殖方式称为_____
(2)右上角图示为毛毛虫化蛹成蝶的过程,据此判断,蝴蝶的发育方式为_____
(3)锦鸡属于鸟类,能飞上芙蓉枝头。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有_____(答一点即可)。
(4)《芙蓉锦鸡图》是迄今发现有关鸟类杂交的最早记录,画中的锦鸡既有红腹锦鸡的“红肚皮”和“金冠”,又有白腹锦鸡的“白围巾”,这说明,杂交后代具有_____的遗传特性。请你试举一个利用其他方法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实例:_____(包含育种方法和生物名称)。
(5)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两种,它们的羽毛颜色差异大,这实质上是_____的多样性。由于栖息地被破坏,非法偷猎及非法贸易等因素,锦鸡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保护锦鸡,请你写出一项中学生能够身体力行的保护措施:_____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多校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10 . 如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变态发育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D、E显示的具体生殖方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尤其是后者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D在发育过程中为胚胎提供营养的是________
(3)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分别从体内排出卵细胞和精子在____中受精。
(4)对比A、B、C、D、E和F的生殖方式,F属于无性生殖,F图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_____紧密结合。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黑山县初中结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