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719 道试题
1 . 物理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方法,确定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这是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若保持图乙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模拟了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若想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换用焦距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的凸透镜;
(4)如图丙所示,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__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像的特点。
昨日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2 . 小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在光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分别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_____cm刻度处。

昨日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3 . 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该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该实验小组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当调整到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得到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接下来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向_________移动;
(3)若在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昨日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考物理综合训练(二)
4 . 满山银光耀眼,千岩琉璃,万树晶莹,是出现在武汉的“冰雪世界”。2024年2月4日,受冻雨影响,武汉市大部分树木都穿上了“冰盔甲”,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与“冰盔甲”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河水结冰B.保存食物的简易冰箱
C.冰雕作品逐渐变小D.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昨日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考物理综合训练(二)
5 .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敲击编钟时,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可以改变编钟发出声音的响度
C.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改变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
D.编钟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
昨日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考物理综合训练(二)
6 . 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乙所示,在安装实验器材时,铁圈A和铁夹B的高度都要适当。铁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_________
(2)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_________(填“a”或“b”)所示现象,水中气泡内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3)实验完成后,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填标号)。
A.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B.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昨日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考物理综合训练(二)
7 . 小明一家到白云湖边游玩。妈妈拍照,小明看到水中树木的倒影、鱼“影”、地面上自己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小明自己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D.水中鱼的“影”——光的反射
昨日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中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8 . 我国古代诗词中,蕴涵着许多物理知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到“一道残阳铺水中”。下列光现象中,与水中残阳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的形成B.有趣的倒影
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昨日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中考物理综合训练(二)
9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图示位置所成的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5.00cm
C.仅将如图所示位置的光屏右移,可模拟远视眼成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5.0cm处,则将光屏向右移至80.0cm处时,光屏上可得到放大的像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10 . 在太公湖,妈妈给小明拍照时,看到了对岸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水中的鱼“影”、地面上小雨的“影”子。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直线传播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D.小雨的“影”子——光的折射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