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八年级上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创新活动中,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照相机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由两个纸筒M、N组成,纸筒M正好套在纸筒N的外面,并能进行抽拉。在纸筒M的一端贴上半透明胶片,凸透镜(焦距为)固定在纸筒N的一端。然后小明与同学们一起利用自制照相机模型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2所示,将此模型和LED灯制成的发光体(物高)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成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物距像距像高
130.015.02.0
235.014.01.6
350.012.51.0
(1)制作LED灯的主要材料是___________(选填“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
(2)由实验数据可知:当被拍摄的物体靠近照相机镜头时,成的像将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成的像的高度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将一副眼镜的镜片放在靠近简易照相机模型镜头的前方,发现在保持镜头与物体间的距离不变时,要将MN两个纸筒之间的距离调大,才能在胶片上重新观察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与之前所成的像相比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眼镜是用于矫正_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的。
(4)小明用简易照相机模型在距发光体处的位置观察,发现无论怎么移动纸筒,胶片上都无法成像。你认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小明用LED灯制成的发光体来代替蜡烛进行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
2 . 请完成下列填空。

(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将游码归零后,指针静止时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调节使天平平衡。
(2)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得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3)如图3所示,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碎冰块受热___________。持续加热,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
3 .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步骤

实验中,小雨调整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他发现:蜡烛在________点成像最大,在________点得不到像。

表格

物距u

像的大小

像的倒正

像的虚实


   

缩小

倒立

实像

放大

倒立

实像

放大

正立

虚像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

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玻璃板。

   

方法

用蜡烛b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从而得出像与物大小相等,这里运用的是________法。

现象结论

移走蜡烛b,在此位置换上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_像。
(3)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过程步骤

如图,相同环境下,在两块铁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过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____的那滴酒精先变干了。

   

方法

上述过程中滴等量的酒精,运用的是________法。

结论

上述实验说明:相同条件下,液体的________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

2024-05-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
4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实验。

(1)选取A、B两支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强同学移去与像完全重合的蜡烛B,并在B原来位置放一个光屏,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小强同学的做法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3)在白纸上记录了物与像对应点的位置,用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8

8

相等


12

12

相等


16

16

相等

分析数据可得结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024-05-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九年级毕业考物理试题
5 . 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如图乙,若将F面向后折,F面上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改变;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某同学利用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2024-05-2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辽宁省铁岭市九年级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五)
6 . 某测量小组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步骤:

(1)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甲”“乙”或“丙”)同学,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静止时偏右,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但在测量时出现了图乙所示的做法,请你指出该同学在天平使用中存在的错误:______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8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
(5)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牛奶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燥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历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山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则牛奶的密度表达式=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7 . 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景。

(1)根据图甲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
(2)他们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烛焰的焰心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上;
(3)器材组装好后,小明移动蜡烛和光屏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呈现出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仅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cm便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4)接着,小明将一块眼镜片竖直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8 .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____________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帮她读出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____

98

98

98

98

(3)如图丙中A、B所示,其中__________图是在第3min的气泡的变化情况;
(4)图B中的气泡越往上越小,小华认为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5)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纸的着火点约为190℃,实验时将烧杯换成纸杯行不行?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某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们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______g。将酸奶倒入量筒时,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影响测量,于是找来5mL针筒如图乙所示,从烧杯中抽取V1=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通过计算,可得出酸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实验时,同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容积5mL针筒的0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部分体积并不计入针筒标记的刻度中,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于是,大家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接着做出正确的操作:将刚才所抽取的酸奶V1=5mL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为m3,记下此时______V2,则酸奶密度表达式为:______(用以上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表示)。
10 . 小胜和小利在同一地点分别做了观察水沸腾实验。

   

(1)小胜用甲图装置做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___________。此时小胜看到水底产生气泡,上升变小直至消失,此时水____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沸腾,气泡消失是因为气泡上升过程温度降低,气泡内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小利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两人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图像___________(填“a”或“b”)是小利绘制的。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_____。在两位同学的实验中,所用的热源相同,水升温速度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