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压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小林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将同一压强计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装有密度不同但液面等高的容器中的三点处(三个容器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发现压强计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都相同,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B.
C.D.
2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上面都飘浮着体积相同的同一种物体,此时液体的深度相同,已知ABC三点处液体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ρρ<ρpppVVV
B.ρρρpppVVV
C.ρρρpppVVV
D.ρρρpppVVV
12-13九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
3 . 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在液体内部同一水平面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ρρρ ppp
B.ρρρ ppp
C.ρρρ ppp
D.ρρρ ppp
2016-12-06更新 | 3529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9讲压强
4 . 某物理探究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物体(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2)如图乙步骤,物体逐渐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直至刚好完全浸没的过程,物体所受浮力______,溢水杯中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__。(均选填“逐渐变大”、“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3)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物体所受浮力F______N,小桶中水所受重力G______N。
(4)探究小组的同学换用不同物体(不吸水)或不同液体按合理的顺序进行了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若实验数据得出F______G(选填“>”、“<”或“=”),就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5)某同学进行图丁步骤时,忘记将溢水杯中的水装满,其他步骤无误,他会得出F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G的结论。
2023-08-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等3地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所示,小红和小枫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选择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圆柱体铁块、小桶、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按照A、B、C、D的顺序做了如下实验:
   
(1)按照上述顺序的实验步骤所测______(选填“浮力”或“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偏小,更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从步骤A到步骤B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______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实验,收集测量数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设A、B、C、D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如果关系式 ______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成立,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步骤

A

B

C

D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8

1.6

0.5

0.3

(3)表格中是小红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可算出铁块的密度是_____kg/m3,小红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而小枫同学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接下来他还要______ (选填数字序号);
①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
② 将水换成其他液体重复几次实验,寻求普遍规律,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4)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物块未接触容器底)关系的图像是 ______(选填序号);
   
(5)小红和小枫紧接着还想探究一下“漂浮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水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为了完成该实验,至少还要使用 ______次弹簧测力计。
2023-07-1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阳光测评物理试题
6 . 学完大气压之后,老师布置了用带挂钩的塑料吸盘估测大气压的大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徽徽所在的实验小组现有带挂钩的塑料吸盘、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玻璃板。

(1)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小刚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勾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至吸盘刚要离开玻璃板
D.测量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计算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S=1.0×10-4m2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步骤应该是 _____
(2)排好序后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拉至最大读数。吸盘仍未脱离玻璃板。若大气压按照约为1×105Pa计算,弹簧测力计量程至少要大于 _____N;
(3)因为没有多余的大量程弹簧测力计,小刚运用其他器材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方案测量,保持轻杆水平,在吸盘刚要离开玻璃板时,可通过弹簧测力计读数计算出大气压值为 _____Pa。
2023-04-1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三海学地教育联盟中考物理一模试题
7 . 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最科学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
(2)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____这两个步骤测出;
(3)兴趣小组的同学换用不同的物体(不吸液体)或液体按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了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得出物体所受浮力___________它排开液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4)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丁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5)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可求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6)图丁步骤中,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过程中(未接触溢水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23-07-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8 . 如图是船闸的示意图,初始时船在下游且所有阀门和闸门都处于关闭状态,如图所示,①-⑩为若干操作步骤:①打开阀门N;②关闭阀门N;③打开下游闸门P;④关闭下游闸门P;⑤使闸室中的水位与下游水位相平;⑥使闸室中的水位与上游水位相平;⑦把船从下游驶入闸室;⑧把船驶离闸室开往上游;⑨打开上游闸门Q;⑩打开阀门M.欲使下游的船通过船闸开往上游,则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
A.③⑤⑦④⑨⑥⑧B.①⑤③⑦②④⑨⑥⑧
C.①⑤③⑦②④⑩⑥⑨⑧D.③⑤⑦④⑩⑥⑧
2023-07-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9 . 君豪和诗凯分别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了酱油的密度;

   

(1)君豪用天平、烧杯、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①调节天平平衡后,君豪进行了如下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1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C.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
D.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上述步骤中______是多余的,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②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68.4g,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为______g(如图1甲),酱油的体积为______cm3(如图1乙);测得酱油的密度为______g/cm3
(2)诗凯利用如图2所示的自制液体密度仪测量酱油的密度;
①将两根透明管竖直插入装有酱油和水的杯子中,向上拉动活塞,酱油和水进入管中待液柱稳定后,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水柱和酱油柱的长度l0l1;写出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______(用l0l1ρ表示);
②为了提高测量酱油密度的精度,如图3中的甲、乙、丙调整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
2023-06-2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中考第五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10 . 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步骤,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5)实验小组在步骤甲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6)另一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其所受的浮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7)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细线挂着铝块,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中的水中(如图戊),在铝块浸入水的过程中(始终不碰到杯底),溢水杯底所受水的压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子秤的读数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