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冻干食品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方便保存和运输,冻干技术是一种冷冻干燥技术,即把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放入冷库让食物中的水分 _______(填物体变化名称,下同)成固态,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食物中的水分直接 _______为气态。
2 .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3 . 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量固态碘。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甲。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管。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400℃以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并且______
(3)将甲图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汽需要______热量。
2022-01-12更新 | 263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4 . 固、液、气三态是物质常见的状态,某物质可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在三态之间转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为气态,丙到甲是液化B.乙为液态,乙到丙是汽化
C.丙为液态,乙到丙是熔化D.甲为固态,甲到乙是凝华
5 . 下列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分析正确的是(  )
A.“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B.“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6 . 请完成以下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1)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头叶子,可以有效的减少自身水分的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有助于其存活;
(2)水壶烧开水时,___________(选填“a”或“b”)处“白气”比较多,因为此处温度较低,更易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
(3)民间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意思是秋冬的晚上,气温迅速 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霜:下雪后,雪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下降。
7 . 自2012年2月以来,我国西南多个省份遭遇干旱。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晶导致降雨。
8 .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清晨,附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D.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用干冰熔化吸热
2019-06-25更新 | 670次组卷 | 18卷引用:南京市江北新区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B卷)
9 .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____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小水滴或______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______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上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2-13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
10 . 如图所示的各种常见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冰雪消融          B.草上有露水
C.大雾弥漫            D.霜打枝头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