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寒露:露水己寒,将要结冰。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
C.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的形成过程需吸热
D.大雪:降雪增多,渐有积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2 . 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2021-09-09更新 | 182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寿春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3 .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
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
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
2021-07-21更新 | 2441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4 . 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2021-06-19更新 | 3931次组卷 | 7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三十八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预测作业物理试题
5 . 十二月的漠河俨然一副冰河世纪的景象,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让游客洒出一杯热水就能玩出“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用热水的主要原因是热水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极寒冷的空气能迅速成冰,这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______现象(填写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7 .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酒精涂在手背上,感觉很凉爽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夏天晾晒湿衣服变干
2022-09-02更新 | 102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综合性作业设计物理试题
8 . 如图所示分别是物质三态(气、液、固)的分子模型图,某物质由图A所示的状态变为图C所示的状态需要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9 . 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
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
2020-07-22更新 | 12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
10 . 祖国的绿水青山一年四季都美景如画.在如图所示的美景中都包含有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吸热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露上枝头
D.冬天,霜挂树枝
2019-09-2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