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透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1 . 古代文物与现代展示方式相结合,透过现代看过去,满满的传承。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人通过下方镜子看到印章底部文字的光路图。
2024-0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侯马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 .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请画出:
(1)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
3 . 在成功完成“放大镜取火(如图)”的实践活动后,小华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帮助小华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
a. 实验器材:太阳光、三块______的凸透镜、火柴、秒表;
b. 实验步骤:_________
c. 实验结论:________
2024-01-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4 . 夏天小刚随父母自驾游,在一森林景区爸爸将没喝完的矿泉水扔到地上,小刚立马捡了起来,并提醒爸爸不应该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随意丢弃。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不能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
5 . 考古学家观察出土文物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往往通过一个光学元件来观察文物,这个光学元件是(  )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玻璃板
2024-01-13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运城运康中学、东康一中、新康国际中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6 .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镜头
D.阳光通过放大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放大镜对光有放大作用
2024-01-0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双减教学展示物理试题
7 . 小明学习透镜知识后,回到家中看到奶奶的老花镜,于是想到测老花镜的焦距,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案。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024-01-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河津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8 .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规范书写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请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凸:___________,密:___________
2024-01-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稷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9 . 如图,一塑料薄膜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容易引发火灾。水和塑料薄膜对光的作用相当于(  )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凹面镜
2023-09-07更新 | 50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交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10 . 小明是一个科学迷,以下是他搜集到的与宇宙天体相关的资料,请你分析:

   

(1)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对光有吸引作用。图是两恒星发出的光经过某黑洞附近发生弯曲之后射向地球的传播路径。由此推测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大致的位置在______(选填“原位置”、“A”或“B”);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______
(2)科学家通过测算发现:直径约200m的小质量近地行星“毁神星”可能在2029年4月13日从离地球极近的地方掠过。小明认为如果“毁神星”撞上地球后会立即停止运动,而地球则会被撞飞。请指出此观点中不合理之处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