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善其后者慎其先

①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晋书·潘岳列传》有语:“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是说要想端正树枝末梢,首先要端正树之根本;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就必须在开始时小心谨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好了头、起好了步,就会为以后奠定基础。同理,面对诱惑和“围猎”,把好了“第一次”,守住了“第一关”,也能为以后消除隐患。

②《北齐书·苏琼传》记载:南清河太守苏琼刚到任,曾为乐陵太守的郡民赵颍便送上一对新瓜,赵颍仗着自己年纪大,竭力请求苏琼收下,苏琼于是把瓜留下,悬于屋梁之上。家人不解:“这是何必,以后不再吃便是。”苏琼笑曰:“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意思是,这世上哪有开始乐意做而后来禁止的呀?错误的闸门一旦开启,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各种诱惑袭来,再想关上就难上加难了,最终往往发展成“一而再、再而三”,直至“不可收拾”。

③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唯有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对各种不良思想苗头和出格行为及时果断制止,才能避免陷入被动、步入歧途。反之,如果初之不慎,要想之后再谨慎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结果可能是“破罐子破摔”“一步错步步错”。“轿夫湿鞋”的故事是最好的借鉴,从一开始的“择地而行”,到最后的“不复顾惜”,轿夫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都源于“一失足”。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线,决不迈出“湿鞋”的“第一步”。

④古人讲,其始不立,其卒不成。倘若不慎始,开始时“差若毫厘”,结果可能就会“谬以千里”。这就好比穿衣服扣扣子,如果扣子和扣眼没有对齐扣好,衣服就会穿得歪歪斜斜,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退一步讲,衣服扣子扣错了,还是可以重新来过,大不了再扣一遍,扣整齐就行了。但若是人生的扣子扣错了,就无法再来一次,“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因此,须时时自警自省,告诫自己切莫扣错人生的扣子。

⑤慎始重在慎微。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唯有严以修身、防微杜渐,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我约束,在小问题刚萌芽时就通过小节的表象洞察到大害的后果,要在小隐患刚开始时就有所防备,防止积重难返。唐代宰相陆贽以“清慎”闻名,对于各种馈赠“一皆拒绝”,即使是像马鞭、鞋靴之类的小物件,他仍保持“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的警觉。

⑥慎始当需自律。“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唐人张固《幽闲鼓吹》里有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李师古准备给宰相杜黄裳送一份重礼,派人一连数天在他家门前观察守候,等待机会送上。可数日来他们看到的是,宰相夫人出门,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李师古只好取消送礼的打算。可见,良好的修养和自律,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时时严以修身,处处严以律己,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又何惧“糖衣炮弹”,何谈触碰底线。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年9月27日)

1.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万事皆有初,欲善终,当慎始”。
B.文章⑤、⑥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他们的顺序可以颠倒。
C.作者认为错误的闸门一旦开启,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各种诱惑袭来,再想关上就难上加难了,直至“不可收拾”。
D.全文内容充实,论证有力,作者引经据典、使说理更具权威性和感染力。
2.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即使是像马鞭、鞋靴之类的小物件,他仍保持‘鞭靴不已,必及衣裘;……’的警觉。”中的“即使……仍……”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开学第一课》是中央广播电视台和教育部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请你结合本文向即将开学的学弟学妹们推荐这档节目。
2024-05-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
名校

2 . 少年行(其一)

(唐)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注:①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秦灭韩前夕,为质于秦,后逃归。秦灭韩、赵后,他派荆轲往秦,借献督亢图及交验樊於期头之时行刺秦王政事败后,秦急发兵攻燕,被燕王喜所杀。②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③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据《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游邯郸时,“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全诗几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
C.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D.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2.本诗首联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少年怎样的情感?
2024-05-15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从2024年春节档体育题材电影说开去

①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电影在春节档里有着天然的优势。2024年春节档档期内产生4部票房过10亿元的影片,其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两部作品票房均超过20亿元。无独有偶,两部作品均是围绕体育题材而展开。今年这种定档,表明了一个重要的创作趋势:后疫情时代的体育电影正逐渐向平民化下沉,转向对全民健康体魄、体育精神的关注。

②“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90年前的《体育皇后》拍摄于“九·一八”事变之后,体育救国的理想融入其中。影片号召强健体魄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全民健身的体育精神被认为是激励自信、强大实力的民族发展动力。新世纪之后,北京奥运带动体育电影的发展。从2008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再现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到2020年《夺冠》展现女排里约奥运会重返巅峰,竞技体育叙事反映了从运动员个人到集体在赛事前后的训练和不懈拼搏的奋斗征程。也映射了中国体育发展史与体育现代化的进程。参与奥运、亚运等各种赛事并夺冠,成为大部分国产体育电影创作的重心。竞技体育电影不断成熟创新的模式也在不自觉地反哺体育运动的平民化创作。与以专业运动员为原型不同,《热辣滚烫》中宅家躺平的女主乐莹不仅不具备运动经历,甚至体质指数都不正常。在结识拳击教练、接触运动之后,她克服接踵而至的打击努力锻炼身体。这时女主参赛,夺冠不是目的,完赛即是赢得自我人生的证明。2021年《五个扑水的少年》中也存在这种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角色设置,一群高二学生将个人的耐力、柔韧、爆发力与自信重建相结合,将队员整体的节奏、协作与信任重建相结合。大家出现在比赛现场并没有参赛资格,只是为了完成表演。从这群普通人不屈于命运的勇气,再次印证了拥有健康身心,乃是从竞技体育下沉到全民体育的精髓。

③体育精神推动全民个体的参与。《飞驰人生2》是表现退役运动员重返赛场的作品。沈腾饰演的车手张驰从昔日冠军沦为落魄驾校教练,从个人英雄到组建车队团战,曾经的热血和骄傲,以梦想照进现实。《八角笼中》《热烈》《棒!少年》《破冰》《少林足球》等,这些影片中的教练,他们深知体育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也用体育改变着更多的人。当他们培养天赋选手、引导草根少年走出困境时,几代中国运动员的传承为弘扬中国体育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体育电影不再特别热衷于训练场景和比赛进程,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带给个体人物命运的突破。普通人与运动结缘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热辣滚烫》绝对是让人叹为观止。片中封闭社交圈层十年之久的大学毕业生最终与世界和解,在几位拳击教练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运动学会自爱。影片对参与运动的普通人有了更深一层的探察。影片之外,贾玲体重直降百斤的话题热度也一直不减。透过贾玲减肥成功的表象,强调了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对于当下“内卷”“躺平”的年轻人是有启迪作用的。

④加强体育美育,回归健康审美。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产电影落入了一个“白瘦幼”的审美桎梏。部分影视作品中,纸片人疯狂节食宛如骨架,这些审美几乎病态。回顾《女篮五号》中的篮球运动员、《冰上姐妹》中的滑冰运动员,她们自信从容的面貌和天然健康的形体,就是在引领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优秀作品也在激发运动美的内涵,不仅是力量感和速度感等在强壮体格中的能量赋予,还有对耐心毅力、勇敢机敏、健康活力、友爱温情等优秀品质的赞赏,这些都会对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来看,体育电影的健美形象传播,能帮助降低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对观众的影响,确实是纠偏畸形审美的最优路径。在体育题材电影中,竞技技巧、强对抗心态等,更能够借助影像抵达观众。《飞驰人生2》中聚合了大量悬崖飙车、弯道漂移、陡坡飞驰、两车对撞等特技,《破风》中串联了多场惊心动魄的自行车竞速比赛现场,《少林足球》的武术绝技和球技结合也通过精彩视效得以呈现。体育竞技对抗中的场面高能高燃,力与美、速度与激情交织,惊险又刺激。后疫情时代,大家对身体健康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当中的力与美、生命的纯粹与美好都被反复凸显。

⑤温暖积极的运动活力就是热烈的生命力。爱自己、追逐梦想与希望,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变得无比鲜亮。《礼记·大学》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从体格到个人品德,“一身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电影讲述人类命运,体育电影的现实关怀和生命哲思,正在以真实粗粝的笔触描摹普通人面对生活的意志和勇气,提醒我们拥抱生活、享受当下,引导和激励我们以健康的体魄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选自《文艺报》,有改编)

1.文章第一段从两部高票房影片谈起有何作用?
2.细读第二段,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3.第三段的论证方法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现在的优秀作品也在激发运动美的内涵,不仅是力量感和速度感等在强壮体格中的能量赋予,有对耐心毅力、勇敢机敏、健康活力、友爱温情等优秀品质的赞赏,这些都会对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2024-05-01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哈尔滨以其独特的“霸总式宠粉”迎来“泼天富贵”:冻梨摆盘、驯鹿游街、带勺子的烤红薯、免费接送游客的私家车……花样翻新,令人大开眼界。“不是欧洲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互联网上,热梗推陈出新。本地人晒出松花江面的热气球,直呼“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外地游客拍下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感叹“有一种被宠爱的幸福”……

文旅“新玩法”,造就哈尔滨“三天60亿”的收入神话。依托资源,利用科技,创意设计与沉浸体验的新结合,正酝酿出未来市场变革的无限可能。

材料二:

“工作学习暂停,有急事去趟天水!”这个春天,一碗麻辣烫,让西北小城甘肃天水成为众多旅客心目中最“热辣滚烫”的目的地。民以食为天。麻辣烫之外,辣糊糊、浆水面、八大碗,西北以其粗犷的味觉特色持续俘获游客芳心。这种通过挖掘地方特色美食、带动当地文旅发展的“美食旅游”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逐渐成为文旅市场新宠。

据第三方平台,近年来汕头、潮州、自贡、宜宾等主打地方美食的城市旅游热度普遍高涨,“一天吃遍一座城”成为流量密码。“美食旅游”出圈的背后,既蕴含“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踏实,又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味觉需求,更是迎合了游客为个人精神需求买单的偏爱。

材料三: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刚刚结束的清明假期,大江南北的消费者上春山、品春鲜、赏春花、逛春市,“春日经济”活力满满、暖意融融。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全国的景区看起来都像有1亿人”话题走红社交网络,“热辣滚烫”的假日经济显露若干新趋势。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国文旅业发展的新特点。
(2)阅读材料三,概括主要信息。
2024-05-01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故乡门前的柳树

刘继才

①老家门前有一棵大柳树。它从小树苗长成拂天大树,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它听到过我的哭声,也看到过我的笑脸。

②我六岁开始上学时,还是日伪时期,我总是不爱去,哭哭啼啼。有时我会带着家里的小黄狗躲到柳树前的高粱地里,抓蚂蚱,斗蛐蛐,看蚂蚁搬家。待到太阳偏西时,我才溜出高粱地,先在柳树下玩一会儿再回家。我把书包卡在树杈上,它却总是往下掉,我心想连柳树也不待见逃学的孩子。

③新中国成立后,父母随在营口工作的二哥、三哥搬到城里住。我故土难离,和大哥、大嫂留在乡下,仍与柳树朝夕相伴。这时候上学,我感到天清气朗,心情愉悦,学习成绩也渐渐好起来,考试常常名列前茅。一次全区统考,我获得了第一名。发布成绩那天,我正好去营口探望父母了,是表哥把奖状捎到家的。他说他从柳树旁走过时,还向邻人炫耀了一番。A柳树该记得吧?

④童年,让我刻骨铭心的有两件事。

⑤一件事,是我患上了伤寒病。在旧社会,这几乎是不治之症。我整天发高烧,昏迷不醒,又没钱请医买药,只好等死。我新长出的恒牙全都脱落,头发也掉光了。姐姐不离不弃,每天背着我,还常到户外晒太阳。热了我们就在柳荫下纳凉,姐姐还不时地给我喝井拔凉水降温。她的背成了我的病床。后来不知为什么,我的病竟渐渐好起来。也许是姐姐的悉心照料,也许是故乡的阳光、井水和柳荫,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后来,我长出了新牙和头发。

⑥另一件事,是我经历了一场大饥荒。那年月天灾加人祸,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也被国民党兵抢去,连藏在花瓶里的芸豆种也没剩下。连续多日,我粒米木进,去采野菜回来,眼望着家门近在咫尺却再也迈不开步,倒在柳树下,昏了过去。也是姐姐,发现了我,把我背回家。

⑦小学五年级时,我转学到营口。临行那天,我起得很早,走到柳树前,抚摸着它,久久不愿放手。B柳条随风飘荡,似乎在倾诉着留恋之意。小黄狗送我走了很远,不肯离去,总是围绕着我跑。我禁不住流下眼泪。

⑧后来,我每次回故乡,小黄狗总是早早地来迎我,直往我身上扑。走到柳树前,C柳树也总是伸出长长的枝条随风起舞,似乎要将我轻轻抚摸。

⑨如今,柳树老了,树皮斑痕累累,小黄狗则早已逝去。门前路边的沟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乡却有了翻天履地的变化。

⑩高坎,我的故乡,昔日人烟稀少的小荒村,现在已变成了一个人流如织的大镇。这里交通便捷,柳树前的高速公路,通向大海,通向天边,通向乡亲们的梦想。

(《光明日报》2024年01 月05 日15版)

1.“柳树”在文中多次出现,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做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请自选角度对第①段内容进行批注。
老家门前有一棵大柳树。它从小树苗长成拂天大树,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它听到过我的哭声,也看到过我的笑脸。
3.作者在第④段说到“童年刻骨铭心的两件事”与文章主旨有怎样的关系?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4.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文中划波浪线的三句话别有一番意味,请结合三句话的共同之处做简要赏析。
A柳树该记得吧?
B柳条随风飘荡,似乎在倾诉着留恋之意。
C柳树也总是伸出长长的枝条随风起舞,似乎要将我轻轻抚摸。
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划线句子的理解。
6.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童年、故乡、家国……请结合全文内容,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2024-04-10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2023 年9月国内旅游数据统计表
2016年国内旅游总人次44.4亿人次2017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50.01 亿人次
2018年国内旅游总人次55.39 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总人次60.06亿人次

2020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8.79亿人次2021 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32.46亿人次
2022年3月国内旅游总人次8.3亿人次2023 年 3 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12.16亿人次
2022年6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14.55 亿人次2023年6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23.84亿人次
2022年12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25.3亿人次2023年9 月国内旅游总人次 36.74亿人次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运动逐步向全民化、常态化、休闲化发展,特别是体育赛事和体育休闲活动越来越受大众喜爱,体育旅游日渐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 新趋势。

在贵州,从台江“村BA”到榕江“村超”,两项“村赛”成功出圈。尽管球场内坚持保留乡土味、拒绝商业化,但是赛事的举办激活了当地消费市场,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统计数据显示,台江县自去年7月“村BA”开赛至今,共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今年5月至7月20日,榕江累计接待游客250.67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 亿元。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面向未来,随着人们的运动休闲和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体育+文旅”发展空间必将更广阔。

材料三:

近来,农文旅融合发展备受关注。所谓农文旅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休闲为形态,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各自带动、相互融通、共同发展的新业态。据媒体报道, 目前全国各地累计推介1953个美丽休闲乡村,建设12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发布精品线路超1000条,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在从“博大”走向“精深”。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能推动三个产业聚合形成多重叠加的经济效益,吸引包括多个行业的消费者和从业者在内的各类人才,创造更加美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只要坚持“精耕细作”,统一定能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2023年9月2日至3日,以“文旅融合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举行,大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旅游度假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度假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景区联动发展、住宿场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等模式。旅游“跨界” “出圈”推进产业融合,不断拓宽旅游业态。   “农业+文旅”的广东三华李度假区、   “工业+文旅”的山东青岛啤酒花园、   “体育+文旅”的浙江绍兴柯桥醅玩小镇等产业融合实践,打通了产业壁垒,提升了地区发展价值。   “旅游+”乡村,是大会讨论的焦点议题之一。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国306个乡村旅游监测点平均接待游客3.88万人次,村均旅游收入1369万元。

(1)阅读材料一,结合你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概括主要信息。   
(2)结合后二则材料,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的特点。   
2024-04-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冬枣的故乡

盛夏

①小时候,老家屋前种着一棵枣树。一到5月,枣花香气氤氲,招来无数的蜜蜂。蜜蜂走了,枣花谢了,一个个蒂把儿慢慢地鼓胀,到秋季,变成一个个椭圆的枣。我们爬上去,你争我抢,将尚未熟透的枣子塞进嘴里。而后,等待下一季枣花的盛开,枣子的成熟。

②枣树,伴随我们整个童年,让乡村的日子有了别样趣味。

③等我来到沾化,竟有成千上万亩的枣树,排山倒海一般,呼啦啦到我眼前。平野地,山坡上,大棚里,到处都是枣树。蓝天白云退却了,野花野草退却了,枣树成了唯一。一个个小苹果似的枣子,沉沉地挂在枝丫上,发出浓郁的香气。

④穿蓝衣裳的大婶嘴角弯弯,塞给我一把。枣的表皮是红黄绿杂糅,像一枚枚小地球仪。我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一个又一个。多汁的甜爽透心入骨。

⑤远处飘来说笑声,不少人在摘枣。有当地的,有外来的。10月,是冬枣成熟的季节,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摘下一枚枚欢喜。有小年轻逞强,在树上攀来爬去,女友呵斥他,枣的主人却笑:摘吧,摘吧!

⑥孩子们跑跑闹闹,手里嘴里满都是枣。他们落入了快乐的海洋。

⑦不觉中,枣已被我吃完,热情的大嫂又笑着塞过来一大把。仿佛我这么贪吃,倒成全了她的快乐。她说自家承包了20亩枣田,管够!她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

⑧沾化冬枣不同于新疆的枣,新疆枣经受阳光长时间照射,脸面红赭,个个如大汉;也不同于沧州的金丝小枣,似小家碧玉,暗地里透出一股清恬。沾化冬枣生在山东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饮着黄河的水,吹着平原的风,醇绵端厚又带有一股特有的爽脆。

⑨我问大嫂今年冬枣的价钱。大嫂说:俺们这儿的冬枣,比起其他的枣是贵一些,不过好女不愁嫁,这不,刚成熟,订单就一个接一个来了。一位方脸老人从一棵树后踅过来,比划了一个圈说:这么多枣树,全是下洼镇一棵‘冬枣嫡祖树’的后代!那树活了300多岁,还那么旺相,你要吃它的枣,可一千块一斤哟!

⑩我简直惊呆了。老人扬起下巴,神气地说:嘿,就那样,还不一定有吃上的福气哩!吃一颗它的枣,能交一辈子的好运气!他哈哈笑着,皱纹挤成一团。原来老人是大嫂的公公,特地赶过来帮忙采摘。

枣树枝干嶙峋,根如虬龙。累累的枣挂在枝丫上,树都压低了。目前,沾化枣树的种植规模据说达到了50万亩,年收益近50亿元。沾化,真的是沾了冬枣之光,得了天地造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冬枣之乡,冬枣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冬枣刚成熟,顾客就蜂拥而至。不少订单来自欧美国家。

大嫂种植的这沾冬2号,是从普通冬枣自然变异中选育出来的一个品种,更容易坐果,果实大,甜度也更高。为了让冬枣长得更好,他们像呵护娃娃般呵护它们,让它们住进大棚,棚里安上智能气象监测系统和绿色虫控系统,时刻让冬枣保持最利于成长的状态。

当年苏东坡曾写下诗句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在苏东坡看来,枣树是升平安乐的象征,又大又红的枣儿更是幸福美好的代名词。不知东坡先生如今来到沾化,见到成千上万亩的枣树逼入视野,会不会沉醉枣乡,乐不思蜀?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阅读文章可知,作者笔下冬枣的故乡便是沾化,请说说作者这样认为的原因。
2.文章第③段“等我来到沾化,竟有成千上万亩的枣树,排山倒海一般,呼啦啦地推到我眼前”中的加点词“排山倒海”“推”用得很妙,请简要赏析。
3.文章①②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文章⑤⑥段写小年轻和孩子的用意是什么?
5.“在苏东坡看来,枣树是升平安乐的象征,又大又红的枣儿更是幸福美好的代名词”,文中的“我”是否有同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
6.某杂志准备将这篇文章收录,你认为该文章放在下面哪个栏目中合适?为什么?
栏目一:故乡情怀       栏目二:童年往事        栏目三:幸福家园
2024-04-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成语积累。

进入新年,一段时长3分钟的乡村版迪迦奥特曼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了起来。这条短视频由五名“90费时半个月拍摄,获得了网友大量转发支持。近年来,此类土味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网络上一股重要的文化风潮。我们知道,趣味低下、、内容浮浅的感官刺激之作必然。但乡村版迪迦奥特曼的跨国大热,以及去年华农兄弟竹鼠系列视频的全民火爆,与过往的土味文化有着巨大区别。擅长用优质的创作传达真实的生活,也代表着土味文化开始走向成熟。

我们乐见这种乡村文化的繁盛。文化产品要做到特定时代的社群生活的表达。二十世纪西方出现的众多艺术流派,与曾经的艺术表现形式。事实上艺术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方法。

扎根时代、扎根生活,这是文化产品创作的 ④ (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而今,全民文化时代正在徐徐拉开大幕,优秀的土味文化无疑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④处的成语。
(     )                    (     )
(2)②③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A.矫揉造作             大相径庭B.矫揉造作             李代桃僵
C.行之有效             大相径庭D.行之有效             李代桃僵
2024-03-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第五中学、铝业学校、峡口中学联盟考试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块钱

赵一伟

①“一块钱虽小,却托起了当地教育的希望……我眼睛一亮,没想到自己做的这点事竟上了头条。

②“老钟,你当年成立‘一块钱’贫困生资助基金的初衷是什么?大牛嚼着一块牛蹄筋问我。

③初衷?……

④时光飞速回到三十多年前。

还有谁的学杂费没有交?校长说了,今天下午再交不上来,明天就不要来上课了。一个清瘦的男老师用黑板擦敲着讲桌。

⑥一个小个头男生脸"腾"地烧了起来。这个满身补丁的家伙就是我。

⑦“老师,俺爹说上午去集上卖鸡蛋。

⑧“老师,俺娘到俺大姑家借去了。

老师,我、我丢了一块钱!说完这句话,我自己都惊呆了。我从兜里掏出来一团攥得皱巴巴的毛票,眼泪也很配合地簌簌落了下来。

丢一块钱?是一块的还是毛票?老师的音调突然拔高了八度,既高亢又严肃,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块钱可不是小数目,老师的工资一个月才十几块钱,我们的学费一学期一块五,一个鸡蛋三分……

是一张……一块的!我哼哼着,声音几乎连自己都听不清。

大家赶快帮钟宏斌同学找找……老师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叽哩咣当一阵桌子板凳碰撞的声音。

教室外面,操场,厕所……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几个男生就蹿了出去。

A同桌大牛坐在座位上没有动,他脸色通红,憋着气。我的一块钱丢了,他的嫌疑自然最大。当同学们弯腰撅屁股到处扒拉着找那一块钱时,大牛也蹲到桌子下面捯饬了一阵,然后举起了手:老师,我找到了!

⑮全班同学的目光的一下聚到了大牛身上。大牛手里举着一张灰头土脸的一块钱纸币,脸更红了。

⑯头天下午放学,我把院子里晒的柴全部抱到厨房里码好,从床底下的箩筐里舀出来半瓢秕麦子把鸡喂了,又把猪圈里嗷嗷直叫的两头猪也伺候老实了。爹和娘天黑透了才从地里回来,我连忙又坐到灶前烧火。一大家子终于消停下来,端着饭碗一边吸溜着一边在院子里乘凉。我鼓了几次勇气,终于开了口:老师又让交学杂费了!

⑰爹停住筷,月光下,他的脸瞬间黑了。认几个字就行了,你还真想考出个状元啊?咱祖坟上就没那棵蒿子。不是早就说不让你上了,怎么还在要钱?说着,爹把脸冲向娘。

娃的班主任前天来了,说娃是读书的料,好好学肯定能考上学,到时候一分配工作就是吃商品粮的干部,我看跟状元也差不多。

你说得跟做梦似的!那地里的活儿谁干?这学杂费从哪儿出?爹饭也不吃了,撂下碗,气哼哼地走出了院子。

⑳早晨吃罢饭,我又背起了书包。爹下地干活还没回来,娘喂猪、做饭、打扫,忙得跟个陀螺似的。娘,娘……我的鼻音里已带了哭腔。

㉑“哎!B娘停下手中的活儿,往门外看了看,从贴身的兜里掏出一个格子手绢包。她仔细地一层一层打开手绢,蘸着唾沫一张一张地点着毛票,到了学校就交给老师,可别给弄丢了……

多年后,我师范毕业做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而且一干就是几十年。大牛呢,起初在镇上盘了一间小卖部,后来又开起了面粉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大。一次我俩一起喝酒,喝着喝着我醉了,醉着醉着我就哭了:大牛,哥欠你一块钱,这一块钱哥一辈子都还不上啊!

大牛把我的身子扶正,盯着我的脸,一板一眼地说:钟宏斌老师,要说欠钱,咱乡里多少个孩子欠你钱啊?你的工资年年贴给贫困生多少,难道你还专门拿个本本记着?那些走出去的大学生,有几个不是因为得到了你的‘一块钱’基金的资助?你为咱乡教育做出的贡献,用钱能衡量得出吗?

㉔“不一样,不一样!你那一块钱重啊,要不然我就辍学了。看你爹大巴掌劈头盖脸呼下来,掌掌都扇在我脸上啊……借着酒劲,我把憋在心里多年的话一股脑倒了出来。

㉕ “我学习差,俺爹不让读正好称了我的意。大牛无所谓地摊摊手。

可是,我并没有丢一块钱。当时俺娘就给我五毛钱,她让我跟老师说说好话,再宽限几天……

(选自《金山》2023年第1期)

1.通读全文,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课堂缴费,撒谎丢钱→①__________________→央求学费,爹拒娘难→“一块钱”基金,服务教育→②________________
2.请从A、B 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选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末画波浪线部分交代了“我”撒谎丢钱事件的真相,有何用意?谈谈你的看法。
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弘扬钟宏斌老师身上的感恩精神,也有人认为是弘扬大牛和钟宏斌老师都具有的助人精神。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10 . 唱歌的麦田

蒋建伟

①泥土是一件陶罐,万物生灵装进去,倒出来,装进去,再倒出来,变成一个个奔跑在平原的野孩子。

②世界可以那么小,一粒粮食那么小,“啪”,打开了。

③你轻轻地躺在一道沟堰上,满脸贪婪,眼儿微闭,呼吸着绿波波的空气。你不知道的,小麦这时候偷偷钻出地面,一个又一个娉娉婷婷的少女走过来,一个又一个头顶散着热气的小伙子走过来,“唑唑,唑唑”,他们穿着绿油油的衣裳,芝麻粒儿大小。麦苗婉转飞翔,小麦们开口唱歌,像极了地平线上跳舞的那么多、那么多快乐的霜花。

④歌声好像我们家的白云一样,朝天上随便吹一口气,白云立马飒下来,好一场大雪啊。白墩墩的大雪,急慌慌地走着,像棉花做成的被子,暖和,盖在麦苗身上,什么都看不见了。雪花飘在土粒子上,一朵托举着一朵,最下面的那朵融化了,土粒子湿了,缓慢地冻上了,随着雪花的不断增加,不断融化、冰冻,一骨碌,骨碌出老远。土粒子在不断发胖,小小的,圆圆的,冰丝丝的,玲珑通透,好像装了满满一副跳棋盘里的玻璃球,一踢,蹦蹦跳跳着你追我赶地乱跑,也不知道它们要跑到哪里。雪继续下,一直下,把所有的所有都覆盖了,看不见别的色彩,只剩下了白。天地我一白。小风一刮,弥漫了雪雾的白色旋起,倾斜着向上飘,几番盘旋,那冒着甜兮兮的冰气,炊烟一般散了,在半空中停顿了几秒,末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⑤二三月间,一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站在麦田边,她要唱歌!她的歌词,只有一个“啊”字,可是,调儿唱出来了,味儿却散发着土腥气。到后半夜,小风停了,满屋子的热气一下子圈住了。麦苗们横出了被窝,长长伸了一个懒腰,“憋死了!”就势做了个驴打滚。这田野,变成了一块一块的,一道白,一道绿,横横竖竖,深深浅浅,发展到后来,白皑皑的变成了绿油油的。

⑥小麦们进入了变声期。它们,脸蛋上开满了一朵花,挺胸,收起气,脚尖翘起,小手伸展开来,随着3/4拍子、4/4拍子放声歌唱,婉转悠扬,两脚不动,但其余的部位都在唱歌,都在跳舞,天箱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普照麦地。你忧惚看见,一开始,天地间,空气中,好像有一根头发丝儿,从它们的口腔、鼻腔、胸腔和腹腔出发,越来越长,越来越粗,上接白云深处,闪电般击中了你。有的唱啊,“一万个爹来,一万个娘,喊熟了大片大片的好麦浪”,你肯定是躺在麦田里了。有的唱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你呢,也就打开了一幅工笔画;夜色中,你的数学老师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为什么是演唱呢?小麦们长高,开始拔节了,抽穗了,开花了,授粉了,小麦的歌声里,可以听出男人的爽朗、女人的婀娜,也可以听出花开的波海声、灌浆的大潮声,南风北上,“哗——哗哗”“哗——哗哗”,如此反复,连续。

⑦麦子是被布谷鸟叫黄的,是被麦黄风刮黄的,是被毒太阳看黄的,是被平原上的男女老少喊黄的。黄,是金黄色,黄金一样的金属色。哪怕看上一眼,你就是贵族了。这麦浪,大海一样起伏,歌声从天而降,似逸远,那,是男低音、女低音?太低了,低得不能再低,“哗哗”“哗”“哗哗哗”“啦啦,啦啦——啦”……天门打开,春夏秋冬都进来了,红红火火都进来了,爱情都进来了,酸甜苦辣都进来了听啊,这是麦子在唱歌!

⑧无边无际的麦田里,镰刀一挥,天地一晃,机器轰鸣,割麦抢场,它们的歌声,和着小麦的歌声、田野里沸腾的人欢马叫声、打麦场上香气弥漫的晒麦子声,一年一年歌唱着中国农民的丰收。麦子装茓子(xué   zi,做囤用的狭长的粗席子)那一天,我看见你______开一个麻袋口,______了一把麦子,你______在一边,轻______麦子,“嗑嘣,嗑嘣”几声,嘴角,挂着一股一股奶白色的汁液,真香啊!

⑨餐桌上,多少年多少天了,我陶醉于每一顿饭的面食:一碗面条,一碗饺子,一碗“糊涂”,一个白面馍,一盒稀饭,几根油条。这些热腾腾、香喷喷的麦香啊,总让我闻到流口水,想象到香气弥漫的那片田野、那块麦地。这一碗面那一个馍,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垄麦子吧?何止是闻哪,我还会去听。听小东西里这么多氤氲升腾的麦香,到底是哪一缕,隐藏了小麦奔放的歌声?

⑩它们,就是遍地金子,就是小麦。

(选自《中国社会报》2022年12月,有删改)

1.请概括相应的段落内容。
②③萌发出苗→④____→⑤越冬返青→⑥拔节抽穗→______→灌浆→⑦_____→⑧________→⑨享用面食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以第段为例,完成下面表格。
角度示例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反复小麦们开口唱歌,像极了地平线上跳舞的那么多、那么多快乐的霜花。____
______绿泼泼   娉娉婷婷描绘了小麦萌芽的情态,富有动感,更具感染力。
拟声词_______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小麦萌芽时的生机、活力。

3.根据语境,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我看见______你开一个麻袋口,______了一把麦子,你______在一边,轻______麦子,“嗑嘣,嗑嘣”几声,嘴角,挂着一股一股奶白色的汁液,真香啊!

A.解         
B.解         
C.打         
D.打         
4.“歌声”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结合下面材料,谈谈本文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

材料:作者蒋建伟是一位来自中原大地的乡土作家。他扎根土地,伏下身子,回到原初,倾听大地母亲的声音。对于田园,对于故乡,对于大地,对于这一切之上发生的悲欢与情爱,都深情地歌唱与赞美。

2023-11-30更新 | 923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