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
真题
1 .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想象这个耀眼的太阳只有和大地接触才会燃烧,它不能在空中发光,在空中它会       )灭。(帕乌斯托夫斯基)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       ),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想象是人们追忆形象的机能,完全失去这个机能的人是一个愚的人。(狄德罗)

1.按拼音填写汉字。
(1)xī(      )                    (2)束fù(      )
2.依据“昧”字意义的演变图,为“愚昧”的“昧”选择正确的解释。
2 . 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②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③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④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⑤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

(摘自新浪博客)

A.①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②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填空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为了劝说小文同学勤奋学习,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劝说方案,并从《颜氏家训》中搜集了下列材料,作为四个劝说要点的佐证。请将佐证材料分别填入劝说方案中相应的横线处(填选项)。
【佐证材料】

A.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B.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C.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D.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2023-06-18更新 | 7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
4 . 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类形象: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身上又有不能被忽视的东西。作者创作这一类形象,是为了引发读者的深思和社会的关注。
以下关于这一类形象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年轻时,因放荡挥霍,被迫离家:老年归来,依然穷困潦倒,最终被兄嫂厌弃。作者的目的是借他的经历启示读者:自己不努力,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行不通的。
B.《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聪明能干,充满活力;成年后,迟钝木讷,恭顺卑微,成为“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一类人。封建道德的束缚,是他生命活力慢慢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C.《骆驼祥子》中的“高妈”:她处于社会底层,有不幸的经历;她为人精明,向处境不如自己的人放贷,赚取一点微薄的利钱;她不乏底层人的善良和朴实,是生活的重压教会了她生存的技能。
D.《老王》中的“老王”: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他都是一个社会底层人,身世孤苦,身体残疾,除了一辆三轮车,他没有别的谋生手段,但他纯朴、厚道、善良,得到作者及其家人的同情、尊重和感激。
2022-06-20更新 | 61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5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消息讲究时效性和真实性,其标题要准确概括主要内容,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B.“青年人只有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人生才有前进的方向。”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判定,这是递进复句。
C.“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体积小、造价低、零伤亡、使用方便。”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无人机的特点。
D.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有的反映四季变化,有的反映温度变化,有的反映天气现象,有的反映物候现象。这是祖先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2022-06-12更新 | 65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

闫敏哲

①“算黄算割,一割就落……”夏收前这神奇的鸟一叫,关中地区的小麦就成熟了,挂在后院墙上的镰刀,早已锈迹斑斑,每到麦黄的季节,“刺啦刺啦……”磨镰刀的声音似乎又在耳边萦绕,门前老槐树上挂着的那半片铁铃也在风中轻轻地摇响,树下有孩子的身影跳起来在够,那高过头顶系它的麻绳在空中轻轻地荡。

②搭镰割麦的清早,热气就开始在头顶上蒸腾,草帽下磨镰刀的父亲穿个背心汗衫敞着怀圪蹴在地上,用手试试他磨好的刀刃,感觉还不够嚓嚯,就给磨石上再撩些水,继续磨,麻雀站在树上、院墙、房檐上叽叽喳喳的凑热闹,锅头前做饭的母亲,风箱拉得比平时都响。

③村头不再有婆娘们聚堆说别人的闲话,都早早做好了饭,吃完跟在男人后头,拉上架子车提着镰刀往地里赶,难免有嫌磨蹭急眼骂咧咧的男人,女人这时一般都识趣不还嘴,只是拉着个脸,跟着给地里赶。

④平时乱跑的狗,都乖乖的卧在门口,吐着舌头看家里人出来进去的忙活,邻居家被硬拽着出来的灰驴打着响鼻,“欧啊欧啊……”叫得不情不愿。

⑤忙活的人们都赶着去了地里,老槐树守着的村子就异常的安静了,除了身体不行的他爷他婆还有几个碎娃比较悠闲,其余的都拉开架势,撅着屁股哈着腰散落在金色麦浪翻滚的地里。

⑥割麦人手脚并用,身后是倒下的麦子被顺手捆扎齐整的麦捆,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终于四仰八叉躺在屁股后面新割的麦茬地上,冲锋在前的大多是男人,也有泼辣的婆娘冲到前面,急性子和慢性子这时在麦地让人一目了然。

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黝黑的胳膊,顺着裤腿有时还给里面窜,这些,割麦的人早已习惯。累了直起腰,如果能有一股风吹来正好,喝一口提来的凉茶或者白糖水,老茧的手掌搓开颗粒饱满的一个麦穗,吹掉麦芒混杂的麦壳,一把扔进嘴里嚼嚼,望着大太阳底下还没割完的麦子,只觉得有个好收成心里比啥都甜。

⑧家家急着抢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就怕麦子熟了落在地里头,让这一年白忙活了,割完的麦都急着拉回到麦场上去,要说这架子车上装麦可是个技术活,一层一层一捆压着一捆,被骨叉挑起的麦捆又高高地扔到车顶,架子车装得像个山头,结果车辕前只能容下一个人,隐约还能看见两个轱辘的边边,拉车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前半身几乎与麦地平行,脖子暴着青筋探着脑袋奋力的向前。婆娘和娃在架子车后面连推带掀,这满满高山似的架子车,装不好走半路倒了可就叫苦连天。

⑨提前统一碾光的麦场,每家都会分到一块地方,长方形、圆形或者不规则的麦积子在麦场堆成一座座山,轰隆隆的几台打麦机黑白不停的连轴转,打麦扬麦完成后,你看头顶帕帕的婆抽烟锅的爷就开始帮忙晾晒了,不停的用竹耙耙去阳坡里来回搅和,一趟又一趟,累了就圪蹴在树荫下或者麦积子的凉坡歇着,娃们光着脚在滚烫的麦场上疯跑耍闹,偷爬到麦积子的顶端,掏洞然后藏在里边,洞小人多,你挤我我挤你一起咯咯咯的傻笑。

⑩晚上,麦场里发电机的灯泡前,成群的飞蛾直眯人的眼,那时的父母都年轻,干一天重活晚上还得挨家帮忙打麦,半夜回家歇上一觉第二天就又有了力气,晒干的麦子把它一袋一袋扛着入仓,再种上一茬玉米或者西瓜这夏收芒种才算收场。

一到这个季节,那火辣辣的夏收就萦绕在心头,那时干活不干活的人都用大老碗吃饭,你端着一老碗扯面,他端一老碗搅团,吃啥饭谁也会笑话谁,饭好饭坏谁也不弹嫌,圪蹴在挂着半片铁铃的老槐树下,男女老少的老碗会围成了一圈圈。

远离了多少个日夜啊,多么想念蹲在地头汗如雨下的那个夏天,想那满眼都是金色麦浪翻滚一望无际的麦田,如果可以那怕成为麦田里一株青涩的麦穗,好让父母握在年轻有力的手里边。

那时总觉得长大的过程太慢,在想逃离的年龄,突然就有了烦恼,曾经以为自己的孤独有村庄那么大,走远了,才知大槐树下鸡飞狗跳的烟火成了我再也回不去的遗憾。

贫穷的日子早已时过境迁,朦胧的记忆成了黑白片,忘不了门前挂着半片铁铃的那个老槐树,就连村头那几个长得看起来不好惹的婆娘,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也都变得慈眉善眼。

站在北方的边城看长安,漫漫长夜我又走入那个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

(选自《齐鲁文学》)


[注释]①圪蹴(gē jiu):方言,蹲。
(1)作者记忆中的“夏收”氛围很浓烈,主要通过哪些场景来展现?请简要概括。
(2)随文批注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批注内容。
①草帽下的脸都热成了红芋蛋,挂在脖子上的毛巾能拧下汗,麦芒刺痛着助黑的胳膊,这些,割麦的人早已习惯。
从这里我读出了三点:农人割麦的天气酷热、______________
②拉车的人要跳起来才能压下车辕,肩上拉车的绳子几乎嵌入骨头里,后腿用力蹬,脖子暴着青筋探着脑袋奋力地向前。
此处细节描写极为传神:_______
(3)朗读文章第段,在语速、感情处理上你有怎样的朗读建议?请根据对文段的理解说一说。
(4)本文题为《半片铁铃摇响的夏天》,其实作者的记忆里有很多标识性的东西,如果另选一种代表物来拟题,你会怎么拟?文章最后一段又如何点题照应?
重拟标题:_______
改写结尾:_______
2023-09-17更新 | 32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云球,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夙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崚嶒苍翠,万象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曰:“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夙慧(具有)B.不毫发(差错)
C.万象见(完成)D.无微不(看见)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2)神哉,技至此乎。
4.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
5.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
2021-06-20更新 | 104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8 . 阅读陈绍龙的《胎记》,完成下面小题。

①“胎记在腰,骑马挎刀。”

②儿时,我妈在给我洗过澡之后,常常会拍一下我的屁股说这话。我妈喜悦满格。我自然跟着屁颠屁颠,努力把头扭向腰部。纵是我把自己都拧麻花状,在原地转了圈,也没看到自己腰上的胎记。后来,我自己照镜子发现,我妈讲的胎记只是一颗并不清晰的痣,甚至连痣都不算,只是一个小黑点,而且,这个黑点“在腰”也很牵强,是长在屁股上方。这个发现几乎对我是一个打击,好像“骑马挎刀”的前景一下子暗淡了许多。“胎记在腰,骑马挎刀。”我奶奶也是喜悦满格。她们不断地说“胎记在腰”,我也便跟着自信起来。“屁股上方”也是腰,而且,奶奶还能隔着我的衣服,准确地摸到那个黑点的位置,我近乎惊讶。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妈也能准确地找到那个点,我父亲也能。

③奇了,怪了!这个困惑纠缠了我整个的童年。

④我常常独自去摸自己的腰,去找屁股上的那个黑点。“硬硬的,还在。”就这感觉。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一直纠缠着我不放。想着逝去的奶奶和父亲,想着年已古稀的我妈;在我近些日写“乡愁绘本”的时候,我去摸这颗痣,却无厘头地想着去寻找故乡的胎记,去摸故乡的腰。反复地摩挲,我真的一下子就摸到那颗痣了,是一颗一点也不模糊的“毛痣”。

⑤一片竹林。

⑥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一方竹林让故乡雅致起来。

⑦以竹当简,我哪里是穿越那么远呢。不过,我们会在竹上写字,把竹都当成写字版。在竹上写字一般都用套被针,就是缝被子的针。大,我妈说叫“一号针”,在我妈的针线盒里,“一号针”是最粗的了。套被针便宜,三分钱一根,一个鸡蛋也能换两根。我妈是猜不出鸡窝里怎么老是少鸡蛋的了。时间一长,我倒替我妈着急了。她不会想到我会拿鸡蛋去换“笔”的。套被针的短处是刻字的时候不得力,常常是在竹上刻了几个字之后,由于用力,拇指和食指上会凹下去很深,甚至留下血印,刻字力道把控不好,也易断。

⑧针锥最好,它有把,刻字要省力得多。这会让我放纵起来,不断地在竹上写字,直至把针锥上的针写折为止。针锥上的针,也是套被针,这针是镶在把里的,中间有锥型的三瓣咬合金属。这个金属体又是嵌在一个金属箍内的。换针很麻烦,要用钳子把三瓣咬合金属帽子卸下来,装上针,再镶进箍里。我们自然是不会换套被针的。针断之后,悄悄地把针锥把放回我妈的针钱盒里,装着无事人。果然,我妈在农闲时找针锥纳鞋底的时候,发现针断了,也没猜出这事是我干的。这又让我替我妈着急了一回

⑨一般我们只是在竹上刻自己的名字,也会写“秋老根是大坏蛋”之类的长文。秋老根发现了,他哪里饶人,紧接着就在我的“长文”旁以牙还牙,写上我的名字后,加上一个“大坏蛋”。估计我们也想不出更多的词,想到了也未必会写。那会小,斗大的字也没识一箩筐。有人写,有人和,唱和之间,不也儒雅了许多。“大坏蛋”无恶意,有点像现在人玩手机给个“点赞”。人长,竹长,字也长,节节高,那些字写得原本就很丑,长大的字就更滑稽。有好些年,我们会到竹林里去,对着“大坏蛋”们笑。站在这些长大的字面前,就像站在哈哈镜前面一样。这些字们个个奇形怪样。隔字望人,糗的哪里是字,似乎是我们整个的童年。

⑩遍地的竹叶堆在竹林里,“沙沙沙”,像沙发,也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也躺在上面。阳光努力地向竹林里张望,竹逗它,风逗它,还有密布在竹叶上面的斑鸠们的翅膀,也有麻雀、白头翁们的翅膀。遮天蔽日,阳光像是怎么努力,也是钻不进来似的,只在我们脸上洒几个光点,一晃,便又倏地逃开。我们就这样惬意地躺在竹林里的竹叶上。阳光远遁,原本是不用闭目的,我们还是装着陶醉的样子,仔细地听一园的鸟鸣。斑鸠是低音部的,麻雀的叫声像是竹笛,黑乌鸦叫声有点野,粗粗的,野雉是冷不丁“嘎”地吓你一跳,接着便是扑翅的声响,它的出场和入场都有动静。鸟归林。我也多半会被野雉吓醒,从竹林音乐会里走出来,从竹林里走出来,回家吃饭。

苇不过墙,竹不过沟。故乡人十分了解竹子的脾性,在竹林周围挖了条沟,竹子都很乖,待在用沟围成的园子里,一天天地绿。这块绿色的斑块总是很葱郁。它是故乡的一颗痣,一颗毛痣。思绪如风,如阳光,一任摩挲,呓语呢喃。

“胎记在腰,骑马挎刀”。马老,刀钝,锋芒不再。那天我忽然想起这句老话来,试着去解问那个纠缠我整个童年的谜题。我妈坐在院内,阳光好像也跟着依偎在她的眼镜框边打盹,受了惊扰,在我妈坐起的时候,一晃一晃地来了精神。

“呵呵,怕你丢了呗……”

我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像是释然了,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丢了。我却是眼睛发涩。妈妈是孩子的故乡。竹林深处,我们永远都是故乡的孩子。努力记住一颗痣,我们才不会从故乡走失。

(节选自《雨花》2017年第3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胎记我的情感
腰上的黑痣
对家乡的热爱
竹上的刻字


2.简析第⑧段中“这又让我替我妈着急了一回”一句的作用。
3.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喜悦满格”的含义。
(2)第⑩段中画线部分的表述内容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4.请结合⑥~⑩段内容分析第⑥段中“雅致”的丰富内涵。
5.有一种语言学观点认为,话语的不确定性,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让听话者对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有哪些理解。
2021-07-17更新 | 7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9 . 【引经据典析人名】中国人取名讲究文化内涵。下面的名字源自《论语》,请完成探究表格。

名字

出处

寓意

知新_____,可以为师矣 。做人要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省身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是知______________,是知也。做人要实事求是,坦诚面对自我。

2021-11-28更新 | 5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初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文化是世界的纽带,学校组织了以“文化传承,你我偕行”为主题的语文系列活动,你积极参与了此活动。
【活动一:听时代之音】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而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三个词“发展”“文化”“优秀”依次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
B.文中画波浪线处句子为条件复句。
C.文中画横线处句子的主干为“理念浸润”
D.文中的“自强不息”“居安思危”“治国理念”短语类型不一样。
2022-04-15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临汾市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