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从小做时间的主人》,完成问题。

时间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词。一天等于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是:“时间就是生命。怎样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浪费生命呢?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发人深省的问题。

②我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常常教育我们要今日事,今日毕。在他的严格教育下,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养成了今天能完成的事绝不拖到明天的习惯。这种习惯使我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③童年时代,我最崇拜大发明家爱迪生。我读了很多他的故事,后来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斤斤计较时间,努力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是爱迪生成功的诀窍。

④从小学时代起到如今,我总是不断地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指标。粗略地计算一下,我自订的计划已经达到2000个了。记得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假期里,我对《数学--1000个难题》爱不释手,就决心在三周内完成全部难题的演算。到最后三天,还有200题没解完。于是我关起门来加倍努力,睡眠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终于按计划完成了演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现在觉得,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身上没有一点压力,往往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好年华也会白白流逝。

⑤人们常说好习惯是童年养成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工作和学习时,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曾记得小学时,一次我正在解数学题,邻居家发生了一起未成灾的失火事件,当时人声喧闹,而我丝毫没有察觉,直到被父亲拖到室外才知道。

⑥过去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愿我们珍爱今天,从今天开始,争做时间的主人,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1.“我”之所以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是因为:_____
2.第五段中加点的“没有察觉”,作者没有察觉到什么?他为什么没有察觉到?
3.文中举了哪个事例来说明作者从小能合理安排时间?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2024-05-1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情暖腊八粥

韦良秀

①腊八,既是一年的总结,又是过年的前奏,年的味道从腊八开始,越酿越浓。

②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腊八节,我们全家人都能喝上母亲熬得稠稠的、糯糯的、甜甜的腊八粥。在我看来,母亲做的腊八粥可谓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

③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干果、杂粮、干菜逐一淘洗发泡,然后捞出来放在箩筐里风干,除此之外还要把葡萄干、冰糖以及青红丝等几样提味的东西准备好。腊八节当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母亲就早早起床了,她把头天晚上精心准备的红小豆、绿豆、白芸豆、栗子、桂圆、核桃仁、枸杞子等放在铁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煮。说来也怪,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总会很早地醒来,透过窗户看到厨屋里有光亮,我们边系扣子边跟拉着棉鞋往外跑。见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大锅,母亲说,这熬粥啊,一定得有耐心,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可有讲究哩。边说,她边把最难熬的几样干果和杂粮倒进了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当它们涨裂了口儿,母亲又加入比较易烂的其它几样干果、杂粮,一直熬到开花涨口,才把发好的干菜加进去,然后将火势减去几分,再用文火慢悠悠地细煮。当锅里冒出的白气伴随着咕嘟咕嘟有节奏的响声时,浓浓的香味儿便飘散开来,馋得我们一遍遍催问,怎么还不出锅。

④在我们一阵阵的催促声中,锅盖掀开了,锅里的腊八粥又稠又亮,甜丝丝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母亲拿起勺子,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分别舀进早已准备好的碗里。急不可待的我们手捧着大碗,张大嘴巴就要吃,母亲赶紧阻拦:小孩子不懂事,还没敬贡先祖神位,你们怎么能先吃?我们只好听从母亲的吩咐,把那一碗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端放在院子中间的供桌上。经过简单而虔诚的仪式之后,我们这才迫不及待地盛起一碗,美滋滋地品尝起来。那滋味,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口水直流。

⑤又是一年腊八到,超市里早已经摆上了琳琅满目、口味繁多的腊八粥原料。然而,没经过母亲那一套繁杂程序熬出来的腊八粥,不仅是口感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心底里少了那份悠远绵长的母爱,少了一种透人心田的暖。

1.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借用老人常说的“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引出母亲为“我们”做腊八粥这一情节。
B.第④段中“锅盖掀开了,锅里的腊八粥又稠又亮,甜丝丝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从视觉、嗅觉写出了妈妈做的腊八粥的美味。
C.第④段中写道:“张大嘴巴就要吃,母亲赶紧阻拦:‘小孩子不懂事,还没敬贡先祖神位,你们怎么能先吃?’”从中可以看出妈妈是一位信奉神灵的封建迷信者。
D.第⑤段“没经过母亲那一套繁杂程序熬出来的腊八粥,不仅是口感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心底里少了那份悠远绵长的母爱,少了一种透人心田的暖”一句点明文章的主旨。
2.文中第②段为什么说“母亲做的腊八粥可谓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请简要概括。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说来也怪,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总会很早地醒来,透过窗户看到厨屋里有光亮,我们边系扣子边趿拉着棉鞋往外跑。

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024-05-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粽子飘香

谷 静

①小时候,在我心目中端午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因为,这一天可以吃粽子。

②粽子可不是轻易就能吃到的,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节气。姥姥常常在春节前蒸年糕时就把最好的枣留下,准备来年包粽子。到了农历四月间,她就开始到处赶集买米,买粽叶。江米,一定要颗粒饱满,色泽白亮,粽叶自然是色翠叶宽者为佳。也难怪,端午节就在芒种前后,看着田里金黄的麦浪,怎么能不多包几个粽子庆贺呢?

③整整盼了四个月,到了五月初三这一天,姥姥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把粽叶洗净,用清水泡在一口大缸里。粽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变得柔韧、青翠。

④初四一早起,姥姥就把红枣、江米、黄米一粒粒拣好,分别泡在瓦盆里。这时候,我也会格外殷勤,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姥姥后面,忙这忙那。过了晌午,米和枣都吸足了水分,变得鼓胀起来。姥姥说:开始包粽子了。我赶紧放地桌、支案板、摆小凳,忙不迭地帮姥姥搭粽叶

⑤姥姥先是双手握着搭好的粽叶,接着两手交叠,粽叶就一头长一头短地放在左手了。然后填满米和枣,再用右手把粽叶轻轻一推,把口盖严,最后麻利地缠上丝线,一个肥嘟嘟的粽子就完成了。

⑥其实还是穷,那么肥的粽子,只放三个枣。可姥姥总是单独给我包五个枣的粽子,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做上标记。所以包好后的粽子总是红白两色的线,还有的粽子拦腰插上一段麦秸——那一定是黄米的。

⑦黄昏时分,姥爷收工回来,人还没有进家,声音就传了进来:粽子包好了吗?该下锅了!我们就开始忙着把粽子整齐地码放在那口七印的大铁锅里,加满水。于是姥姥生了火,呱嗒呱嗒地拉起风箱。这时候,往往家家户户都开始煮粽子了,不一会儿,粽子的香气就弥散了整整一条巷子,还有家家屋顶上的炊烟,至今想起,都是那么祥和安静。

⑧小孩子们这时候也常常从家里跑出来,兴奋地议论着、比较着,谁家包了三种米,哪家粽子里枣最多。多妮儿有四个哥哥,个个都是壮劳力,日子过得红火,每年都包五个枣的粽子。羡慕自然是有,可是一会儿就被巷子里越来越浓的香气冲淡了。

⑨我不时地跑回家,看着锅里的水汩汩地滚着,粽叶由青翠变成深绿,迫不及待地嚷着:姥姥,粽子快熟了吗?姥姥总是笑吟吟地说:就你急!然后一俯一仰地拉着风箱,和着风箱的节奏,轻轻唱:粽子粽子快点熟,粽子粽子快点熟,锅边等了个急嘴猴。我于是嘻嘻地笑着跑开了。不知过了多久,家家户户都上了灯,姥姥这才熄了火。

⑩晚饭照例不能吃粽子,姥姥说:粽子要焖上一宿,等到第二天早上吃,味道才好。

⑪五月初四,这一晚的梦里都是粽子飘香呢!

⑫初五的早晨,姥姥会早早地喊我起来,粽子吃晚了,我是不干的。拿起粽子,来不及慢慢解散丝线,我总是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它拽开,然后一层层剥开粽叶,粽叶上拉着黏黏的、白亮的丝,看这深绿的粽叶、莹白的江米、深红的大枣,我早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捧着它就开始吃,常常是吃到嘴角边都是黏黏的江米。也有人用筷子插了吃的,我是断不用筷子插来吃,没有粽叶裹着,那岂不是干米饭?哪里还是粽子!

⑬现在每到端午,超市到处都是速食的粽子,极其地精美好看,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就好了。可是没有了那长长的等待,怎么吃都没有粽子的味道。

⑭所以,我还是选择自己包粽子。我不再像姥姥那样为了图便宜跑好远的路,总是就近买上好的米,上好的枣,还不断改良从姥姥那里学来的技术,粽子也包得像超市卖的一样小巧可爱。包粽子时,女儿也会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我身后,不停地催着。

⑮没有了姥姥那口七印的大铁锅,也没有风箱,我就用高压锅。高压锅煮粽子方便快捷,可我还是习惯了初四的晚上煮,初五的早晨吃。

⑯女儿也和我当年一样吃得嘴角边都是江米,一脸的高兴。我却总是疑惑,明明是好米、好枣,怎么就没有姥姥那口大锅煮得好吃呢?

⑰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心里溢满了幸福,可又总是怀想着姥姥的那口七印的大铁锅和莹白、肥硕的粽子,还有那飘散了一个村子的,粽子的清香。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第④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姥姥先是双手握着搭好的粽叶,接着两手交叠,粽叶就一头长一头短地放在左手了。然后填满米和枣,用右手把粽叶轻轻一推,把口盖严,最后麻利地缠上丝线,一个肥嘟嘟的粽子就完成了。

(1)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你应该看到过或参与过某种美食的制作吧,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做粽子除外),将制作过程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上面句中加点的词至少要用上三个。(80字左右。)
3.有同学认为第⑥段内容作用不大,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4.文章第⑬~⑰自然段写现在自己包粽子的经历,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请你积极参与,将讨论补充完整。
小语:从写法上看,这部分文字与前面回忆小时候姥姥包粽子形成了对比。
小文:我同意小语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吃过的粽子的怀念。
我:我赞同两位同学的说法,但我有补充,我觉得作者的怀念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节日风俗更是丰富多彩,春节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节日风俗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吧。
【活动一】活动中,小语同学搜集整理了一系列与节日风俗有关的诗句,请仔细品读,回答问题。
(1)下列诗句与节日风俗无关的一项是(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D.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2)上列选项中诗句写了哪些节日及风俗?
【活动二】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村晚”纷纷上演,其火爆程度引发同学们的好奇与关注。大家搜集到下列相关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节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浓浓的年味。村晚是一场兼具村味、年味、农味的乡村文化盛宴,演绎的是百姓最熟悉的生活记忆,传递的是淳朴又特别的快乐,激发的是对乡村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有的村晚通过直播连麦的形式实现线上联动,将极富年味的村晚汇入千屏万端,让更多人可以在线上感受到热闹的春节围。

材料二:“村晚的节目根植生活、演员来自乡村,群众自编自导。从节目策划到筹备排练,从共同演绎到互相捧场,充实了老乡们的冬日生活、拉近了邻里关系,也让大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共同造的满足与温暖。

材料三:中国非遗大部分在乡村,在春节这个众多非遗项目传承实践和集中展示的重要时间节点,将其作为节目搬上村晚舞台再合适不过。为了把春节那消失的鼓声找回来,山西临汾泊庄村的村晚上演了传统曲牌《老虎下山》,鼓点打得虎虎生风;海南开启了非遗之夜暨村晚系列活动,钻木取火、竹竿舞、苗鼓、欧欧调等多个非遗节目精彩上演。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
(     )          (     )
(4)读了上述材料,你认为“村晚”能够火爆的原因是什么?简要概括。
2024-05-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鲁滨逊的归来,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请根据《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体会,完成“荒岛求生博览会”穿越任务。
(1)【荒岛美食博览】根据小说内容,补充鲁滨逊的美食之旅。
采取的措施食物的获取
______防止山羊和野兔啃食庄稼嫩苗
把三只死鸟当稻草人吊在庄稼地里防止飞鸟啄食庄稼
______筛粗磨粉
(2)【荒岛遗物博览】鲁滨逊归来后,人们纷纷赶赴荒岛,搜集他在荒岛的生产生活时动手制作的物品,请你搜集一件展品,并制作展品说明。
展品名称:______
制作方法及用途:______
(3)【荒岛博览弹幕】鲁滨逊博览会最后一个展厅是视频展示厅,看完视频可体验弹幕互动,请你根据画面内容,参照示例,发表两则弹幕。
画面1:做对比安慰自己       弹幕:①______
画面2:救了星期五              弹幕:富有爱心、勇敢机智
画面3:种小麦、养山羊       弹幕:居安思危、善于谋划
画面4:制作生活工具              弹幕:足智多谋、百折不挠
画面5:与船长并肩作战制服叛乱者       弹幕:②______
2024-05-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除夕

斯妤

①头一天照例是熬夜,然后照例是睡懒觉睡到阳光灿烂,市声嘈杂。眼睛睁开后下意识地望了望窗外,复又下意识闭上。再次睁开眼时想到的是儿子。躺在身边的儿子却早已醒来,自己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不像在玩也不像发呆当然更不是在思索。他就是那么躺着静静地眼珠黑黑地看着天花板。

②我朝他一笑。他也回报我嫣然一笑。我说今天怎么这么乖,醒了也不叫妈妈,不吵妈妈,今天真是特别地乖。儿子应付似的笑笑,然后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吧,今天咱们不上幼儿园对不对?

③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的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④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⑤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⑥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⑦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⑧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⑨憔悴瘦弱精疲力竭的老外婆这时才安静下来,她软软地靠在太师椅上,似甜蜜又似苦涩地微笑着,看我和妹妹用两双筷子表演小提琴协奏。

⑩这表演很逼真。表情的专注手臂的灵活都是空前的。唯一遗憾的是这只是一出哑剧,任我们孝心浓郁技巧娴熟,两双筷子拉不出优美的琴声来慰问忙碌了一生操劳了一生的老外婆。

⑪接下来,接下来养育了14个子女其中病死两个远游两个的憔悴的外婆、衰老的外婆就要发出长长的喟叹了。这喟叹即使在童年的我听来也是那样山一般沉重那样沉郁久远那样生满斑斑锈迹。

⑫可是突然儿子尖尖的嗓音使劲往我耳朵里钻:“妈妈你在想什么?你在想什么呀?妈妈妈妈!”

⑬于是只好叹一口气从床上坐起来,只好将自己的童年暂时丢到一边去,照料起儿子的童年来。

⑭也擦门也擦窗也洗窗帘床单被罩,也杀鸡也宰鱼也做五香肠也炸肉丸子,然而再没有镇东头那清凌凌的河水任我漂洗,再没有灶间那哗哗剥剥的炉火整日燃烧映红我的面颊,再没有桌面大的笼屉里升腾起幽幽蒸汽引人遐思,再没有佝偻的外婆嘶哑的外婆解放脚的外婆在楼上楼下麻利而疲惫地忙着。外婆已作古,我也将近中年,闽南老家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遥远,远到当我那年回去时,骤然发现我的那座博大的小镇美丽的小镇温馨的小镇如今只是一只小小的巴掌。

⑮是的,不再有竹篙形的楼上楼下的家了,不再有博大美丽温馨的小镇了。

⑯不再有橘红色的炉火,煤气灶里吐出来的是蓝蓝的火焰。清凌凌的河水也成为历史,装有电脑的洗衣机正在发出隆隆的噪音。嘶哑的外婆解放脚的外婆不再发出长长的喟叹了,她的舞台已经落幕,她的灵魂已经安息。

(选文有删改)

1.本文写了两次过除夕,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现在过除夕在闽南老家过除夕
人物儿子、“我”外婆和家人
所做的事打扫卫生、准备食物打扫卫生、准备食物、换干净的窗帘床单台布、忙围炉的年饭、(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节日气氛紧张忙碌(3)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3.联系上下文,选文第⑨段中外婆为什么“似甜蜜又似苦涩”?谈谈你对加点词的理解。
4.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叙写了两种不同的除夕时光,写出了作者怀念旧时过年举家欢聚的幸福感。
B.第⑨段和第⑩段中,“我和妹妹用两双筷子表演小提琴协奏”,只是“任我们孝心浓郁技巧娴熟,两双筷子拉不出优美的琴声来慰问忙碌了一生操劳了一生的老外婆”。“我”和妹妹的举动,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里,孝文化也在传承。
C.第⑭段中,“也擦门也擦窗也洗窗帘床单被罩,也杀鸡也宰鱼也做五香肠也炸肉丸子”,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的紧张劳作,表现了步入城市生活的已至中年的作者为除夕而忙碌,却没有了儿时的欢乐。
D.本文构思精巧,运用倒叙手法将两种除夕的光景融为一体,娓娓道来,引发读者思考。
2024-05-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沪语拉锯战

①每天早上7点许,邻居准会听到我绝望的嚎叫讲上海闲话

②去年,我们毅然改变海外生活计划,誓把孙囡团团打造成沪语一代,于是夫人、保姆和团团开始了沪语拉锯战。团团张口就是普通话,她俩的沪语开始能冒几次泡,最终又被团团带过去。在我的督战下,她们又捡回上海话,但挣扎不久,又被带过去……每天周而复始的拉锯战,像一张坏唱片的重复呻吟。

③我们夫妇是古早级沪语迷,三十多年不遗余力推广上海方言,就连遇到说沪语的小孩,我们都会大加赞赏。上海话,多么好听又历史悠久的方言!

④在大学古诗词通识课上辨析入声,北方同学95%干瞪眼,只要上海籍同学站起,哪怕他上海话蹩脚,也能一个不落地找出入声。用沪语朗读,应声而缩短、变的是古入声,如,沪语一读就像蝈蝈的形声,多好记的入声;又如,上下唇懒懒一合,多美的入声!这些入声北方早没了,沪语还保留。有五个音调的上海话抑扬起伏,善于表现微妙情感。这是和江南垄亩有缘的短距语言,是吴越文化的优美载体,轻弃对得起祖宗吗?

⑤然而计划丰满,现实骨感。

⑥团团在幼儿园每天八小时,都是非沪语环境,没有师生讲上海闲话。我们小时大量口语是跟玩伴们学的,而团团则每天受长时间非沪语语境浸润,养成用普通话思考的习惯,故出口必定普通话。回家后,我们想剥夺她的《小猪佩奇》或《海底小纵队》,但电视提供的谐趣启蒙,尤其是巨量自然和人文知识,岂是我们能接盘的?我又想用沪语儿歌或童蒙诗词引导她,但沪语儿歌无法成为会话主体,古诗词被沪语转译后,也不被认同。如《早发白帝城》,我用沪语读,她跟读。她背熟了,翌日去幼儿园,却无法轮流用沪语和普通话朗诵唐诗。鸭嘴兽三个字,你用沪语说说看?百岁兰、双鱼座、猪獾、树懒……必须用普通话读,一旦,别说团团,就连大人也听不懂。

⑦我俩天天憔悴地挣扎着,天天喊讲上海闲话,却天天被团团无情地带过去。长期的拉锯战后,家里开始流行既非普通话又非上海话,有点像夹生的苏北话之新语种,期期艾艾地像上海滑稽戏和电视新闻的奇妙混合体。儿子说,你们强推沪语新政,非把家里搞成大杂院不可。

⑧但是,耳尖的邻居每天早上7点许,仍能听到我发出的绝望嚎叫——讲上海闲话!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上海闲话:沪语口语,意为“上海方言”。②孙囡:沪语口语,意为“孙女”。
1.第④段插叙了“我”在大学古诗词通识课上辨析入声的事,对其在文中作用的理解,以下最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上海学生在“古诗词通识课”上的学习能力比北方学生强。
B.赞美沪语发音抑扬顿挫,声调优美且好记,大家都应该讲沪语。
C.强调沪语善于表达微妙情感,是吴越文化优美载体,不应轻弃。
D.突出普及沪语有利于大学生们辨析入声,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
2.第⑤段加点词“丰满”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3.第⑥段记叙“我们”打造“沪语一代”的计划遇到重重阻碍,请依次梳理。

虽然我们希望团团只讲沪语,但受幼儿园非沪语语境浸润的团团,思考和表达都用普通话。虽然我们不想让团团看《小猪佩奇》或《海底小纵队》,但是______。虽然我们_____,但是沪语儿歌无法成为会话主体,古诗词被沪语转译后,也不被认同。虽然想用上海话说出“鸭嘴兽”等词语,但是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沪语‘拉锯战’”的含义。
2024-04-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拳击手螳螂虾

①螳螂虾是肉食性海洋甲壳类动物。目前已知的螳螂虾约有400多个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不同品种的螳螂虾个头差别很大,有些成年螳螂虾体长只有几厘米,有些却可能超过30厘米。但它们的外形和捕食都有点像螳螂,都有一对醒目的镰刀状或拳头状掠足。

②螳螂虾是代代相传的海中顶级拳击手,即使出生仅9天、体长几毫米的小螳螂虾,在消耗完母胎带来的干粮后,也能和成年螳螂虾一样无师自通,掌握致命拳法。螳螂虾的家族拳法有两大门派:穿刺派和粉碎派。穿刺派常住在泥质或沙质的洞穴中,只露出眼睛,习惯守株待兔;粉碎派爱在坚硬地形和珊瑚礁中挖洞,外出巡游觅食。

③穿刺派代表,有餐桌常见的皮皮虾。带刺的掠足酷似两把利剑,可刺伤和切割猎物,常伏击身娇体软的鱼虾,但对带壳生物束手无策。和粉碎派相比,它们算是拳击手中的羽量级

④青睐带壳活物的粉碎派无疑是重量级拳击手,其典型代表有外表艳丽、凶猛好斗的雀尾螳螂虾。粉碎派们有发达的双叉结构棒状掠足,如同一对拳头,掠足表面是致密的羟基磷灰石,就像戴了坚实拳套。当猎物接触它的掠足弯曲部分,它就会在1/5秒内弹出掠足又快速收回,在水中形成低压,产生真空泡,水分子瞬间汽化并坍缩,高达1500牛的冲击波足以击晕猎物。它们还会收起掠足竖在胸前,像拳击手那样瞄准猎物,再迅速抛出掠足,出拳速度可达23米/秒,一对铁拳自带连击功能并可同时出击,可瞬间击碎猎物外壳。螃蟹看到它们,撒腿就跑;海螺听到它们,望风而逃;动弹不得的牡蛎只能紧闭外壳,祈求幸运之神驾到。

⑤怎样的清奇骨骼才能造就如此惊人的速度和力量?秘密就在于螳螂虾掠足连接处的鞍形关节。透过小螳螂虾透明的外骨骼,科学家们观察到,它们弯曲附肢时,肌肉会将关节拉弯,像射箭运动员拉弓那样产生弹力,不断积聚能量,瞬间爆发时,如利刃出鞘,更如铁拳出击,将猎物一击倒地。

⑥海洋环境复杂,动物们各有生存绝招,螳螂虾成功捕猎仅靠拳法吗?原来,它们还有动物世界已被发现的最复杂的视觉系统。许多鸟类的眼睛有4种颜色感受器,但螳螂虾的眼睛却有16种颜色感受器;螳螂虾有可独立转动的复眼,上有6排数量众多的小眼,不仅能看到人类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还能感知其他生物体表的微弱偏振光。在各种环境中,它们的眼睛都能清晰成像。绝佳视力帮助螳螂虾迅速发现猎物,准确判断双方距离,从而一击即中。

      自然界里的螳螂虾很常见,      想要人工饲养、随时观察、深入研究它们绝非易事。它们生活在各种水体中,喜独居善隐藏且性情凶猛。一科学家做试验时,被雀尾螳螂虾弹断三根手指。      是小体型的螳螂虾,      能轻易击穿玻璃水箱。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螳螂虾的社交行为等未知秘密仍在等待人类揭晓。

1.第②-④段介绍螳螂虾“拳法”的两大门派,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2.第④段画线句使用______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3.第⑥段画线句不仅将螳螂虾的视觉与鸟类作比较,而且还使用多组数据,突出说明了_________
4.下列关联词,最适合填入第⑦段的一项是(     
A.虽然……但是……   如果……就……
B.尽管……但是……   即使……也……
C.如果……那么……   即使……也……
D.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2024-04-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白家羊肉馆

①到叶集吃饭自然要吃羊肉,叶集羊肉_________嘛。

②我和朋友进了一家小冯羊肉。因为过了饭点,店里并没有什么人。菜很快上来了,我们一边感叹羊肉味道独特,一边争相显摆着头脑中不多的关于叶集羊肉的知识。

③这时店主人端来一盘花生米配萝卜芽,说是送我们的。又问,听你们讲话,对叶集羊肉都很了解,可你们知道叶集谁家的羊肉最好吃吗?

④我不知道,但我想我知道店主人想要什么,于是说,肯定是你小冯羊肉了。大家都笑起来,善意中夹着些许嘲讽。

⑤不,是白家羊肉馆。店主人说,郑重得像对全世界宣布重大决定。

⑥这个答案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疑惑地看着店主人。

⑦至少在我心中是。事实上,在叶集羊肉美食大赛中夺冠最多的也是白家羊肉馆。这样说时,店主人用那清泉般的双眼回应着我们的目光

⑧我们中一个人说道,我吃过真空包装的白家羊肉,烧出来味道还不如你这个呢。

⑨店主人笑了,一样的羊肉还要看谁烧,白师傅烧的肯定比我这儿好吃。我还是他教的呢。

⑩他一定有什么特殊秘方吧?我问。

⑪没有,店主人说,叶集羊肉的制作方法是公开的,关键是功夫。白师傅做羊肉下的功夫比别人足。白师傅只买本地散养的湾羊,圈养的不要,更不要说外地的。羊的大小也有讲究,只要四十斤的。简直是选模特。立冬后宰羊,把羊肉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羊腿等肉多的地方,用刀划开,加速风干,防止变味。别人只是随便划几刀,白师傅不,划开的厚薄一样,仿佛拿尺子量的。烧羊肉前,白师傅先把羊肉切成小块,用温水浸泡半个小时。然后焯水,进一步去除膻味,让肉质更加松软。再放入葱姜酱油,文火慢炒至三成熟,然后加水慢炖一个半小时。白师傅火候掌握得极好,做出的羊肉深得顾客喜爱。

⑫然而有一天,白家羊肉馆对面新开了一家百家羊肉馆,那招牌,简直和白家羊肉馆一模一样。这分明是商标侵权,白师傅自然很生气,找了个中间人前去百家羊肉馆讨说法。中间人很快回话,说对方不愿意改招牌。中间人忿忿地说,干脆,我们联合大家,把他赶出叶集。白师傅摇摇头,说,算了。两家羊肉馆就这样隔街相望,只是白家羊肉馆门前每天排队,百家羊肉馆却门可罗雀,偶尔有人去,也多是外地人。这些外地食客进去时满脸期待,出来时总是一脸失望。白师傅看了,忧心忡忡。

⑬一天午后,白师傅走进了百家羊肉馆。百家羊肉馆的老板盯着白师傅,戒备且紧张。白师傅指着门口挂着的风干羊肉说,这些羊肉你不要卖了。语气温和但坚定。百家羊肉馆的老板就握紧了拳头。白师傅接着说,你如果还想卖,先从我那儿匀点羊肉。你这羊肉,不是本地湾羊,又太肥大,没有风干好,再卖,会影响叶集羊肉的声誉。

⑭故事还没说完,这时又有人进店,于是店主人慌忙起身招呼。我们期待店主人早点忙完,继续给我们讲剩下的故事,可店主人却一直在忙。我们怅然离开,走出餐馆,一抬头却发现,街对面一家羊肉馆,招牌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白家羊肉馆。我又回过头看,它的对面只有小冯羊肉一家羊肉馆。

(原载《皖西日报》,有删改)

1.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入成语,最合适的是(     
A.闻名遐迩B.别出心裁C.惟妙惟肖D.巧夺天工
2.根据文章叙述顺序,概括相关内容。
“小冯羊肉”店主介绍白家羊肉在叶集首屈一指。
“小冯羊肉”店主向“我们”具体讲述:
(1)
(2)
走出餐馆看到招牌后“我”才恍然大悟:
(3)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
这样说时,店主人用那清泉般的双眼回应着我们的目光。
4.小王同学读完这篇小说后联想到《伯牙鼓琴》,感慨道:“小冯店主真称得上是白师傅的知音啊!”然而,同桌小李却不认同小王的看法。你支持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2024-04-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高的白杨树

毕淑敏

①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我是三年级小学生。新建的校园很漂亮,周围却没有一棵树。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苗圃去拉树苗。苗圃的老爷爷给了我一棵最瘦弱的、没有一片绿叶的白杨树。“我不要这棵树。”我说,“老师说,这次美化校园,谁种的树,就把谁的名字写在小木牌上,挂在树枝上,比一比谁种的树长得最茂盛。”“可它并没有死啊……”老爷爷叹了口气,看着我。我只好扛起这棵树苗。

②从苗圃到学校很远。老爷爷在每棵树苗的根部都包了一个土坨,再用草席和绳子仔细捆好。有的同学扛累了,就从肩上放下树苗拖着走,树根上的土从草席的缝隙漏出来,路上留下一行行土黄色的痕迹。我的树苗包guǒ的土坨最大,尽管扛得也很累,可我始终没有把它从肩上放下来。我的树苗最小,可我给它挖了一个很大的树坑,让它自由自在地扎下根。

③一个月过去了。我种的树依然最矮小,但是它活了,长出像眼镜片那样发亮的小叶子。当我走近它的时候,它仿佛在向我招手。那个在地上把树苗拖得最远的男孩子哭了。他的小树像一根孤零零的旗杆插在土里,无论他浇多少水,小树都不吐芽。我常常为我的小树浇水盼它快快长大。可是,悬在枝条上的小木牌总是在齐我眼眉的地方摆动,一点也不升高。“六一”篝火晚会,大家玩得好开心。散会时已是深夜了,老师看我一个人留在空旷的操场上,很奇怪,问我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不,我只是想把篝火的草木灰施到我的小树下。”我答道。

④后来,我的小树终于和许多同学的小树一样茁壮,它们繁茂的树叶随风摇曳着,好像在唱着快乐的歌。

⑤这是我在小学的最后一个春天了。我种的小树已经长得很高,把写有我名字的小木牌调皮地举到半空,我跳起来也够不着了。在春天的晚霞中,它的叶片一动也不动,仿佛知道我们不久就要分别。“我会常常来看你的。”我对它说。我必须记住小树的位置。感谢我刚看过的一本课外书,它告诉我,如在野外识别标志物,就要寻找比较固定的坐标。

⑥傍晚,灿烂的晚霞在西方天际燃烧着,远山如同一幅黛青色的剪影。我的小白杨树正对着一道像鹰嘴一样突兀的山脊。

⑦再见了,我的小白杨!

⑧很久之后,我才知道那高耸的山脊,是燕山山脉的主峰。再以后,我到过比它更高的昆仑山,也到过中国最低凹的吐鲁番盆地。

⑨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雨,但在我心目中最宁静的地方,栽种着一棵小白杨。

⑩终于,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我回到了母校。我看到―棵巨大而繁茂的白杨树。它纷繁的绿叶飘动着,浓密的树荫几乎遮蔽了半个操场。

⑪这就是我那棵瘦弱的小白杨吗?我抚摸着粗糙的树身,想让它给我一个回答。

⑫白杨的绿叶相互击打着,好像在轻轻拍着手掌。

⑬“阿姨,您是谁的妈妈呀?”白杨树下几个跳皮筋的女孩子走过来问我。

⑭我真想告诉她们,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是我亲手种下的。

⑮但我终于什么也没有说。

1.看拼音写汉字:包guǒ
2.阅读①—③段,梳理“我”照顾白杨树的具体表现。
①从苗圃回学校的路上,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平日里,“我”常常为它浇水;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段“再见了,我的小白杨!”,请结合加点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需要经受风雨洗礼
B.成长需要细心关爱呵护
C.只有亲手栽种才会成材
D.感恩每个陪伴我们的人
2024-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