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471 道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诗文默写。

不同味道勾兑不同的人生,让我们浸润于古诗文中尽情感受百味人生。可以追随木兰体会“①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边塞隆冬的苦寒之味;可以跟着韩愈欣赏“②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万紫千红的暮春之味;可以伴着陆游领悟“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的热情待客的慷慨之味;可以陪着赵师秀品咂“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孤寂烦闷的等待之味。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学校将开展一次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探内涵】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孝”的论述,请根据这些论述,揭示“孝”的内涵。

①孝:善事父母者。(《说文解字》)

②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④德有伤,贻亲羞。(《弟子规》)

(2)【活动二:组对联】下面是关于“孝”的两副对联,但两幅对联的顺序混乱,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填序号)
①甘泉露滴慈母爱②乌鸦离巢念反刍③羊羔出栏思跪乳④苍山丰林祥父恩
对联一:______
对联二:______
(3)【活动三:说孝理】文文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她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文文的好友,你将怎样劝阻她?请引用下面《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5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大意: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儿谏。(大意: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委婉地劝阻。)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医务人员在千钧重负之下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援官兵慷慨淋漓、勇敢无畏地奔赴洪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戈壁上为研究“两弹”而沥尽心血,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A.千钧重负B.慷慨淋漓C.沥尽心血D.殚精竭虑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①典籍里的中国”①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包括文学、科学、哲学、医学……②等领域,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观后令人心潮澎pài;伏生为了将《尚书》传承下来,他和家人用生命护书,用行动诠释了“xīn火相传”;宋应星在六次科举考试屡次不中的逆境下,凭借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写出《天工开物》;司马迁忍辱负重著书立说,完成妇皆知的《史记》,③正如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所说:“现在《史记》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深深地把家国情怀注入每一个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的血液里”。④

1.文段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A.湃                     B.派              qiè       
C.派                     D.湃              qiè       
2.上面文段中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
3.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现在《史记》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深深地把家国情怀注入每一个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的血液里。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

(节选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有删改)

①插花:将鲜花插在发髻上。②虽负担者亦然:即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也不例外。③士庶:士大夫和一般百姓。④市井:街市。⑤张幄帟(wò yì):搭上帐幕。⑥罢:撤除。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
(3)市井                         (4)至花乃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洛阳之俗,大抵好花。
3.[乙]文所写盛况,印证了[甲]文哪句话?
4.请协助完成“读经典,识君子之风”整理表。
原文君子品格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宁静专一,俭朴节约

莲,花之君子者也。

洁身自好,庄重质朴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家殷勤待客的淳朴民风的由衷赞美。
B.“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人们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C.“从今”表明从今日起诗人常住山西村,好方便随时去拜访村人。
D.这首诗以明快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衍生意义。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
7 . 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登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精神。登高望远天地阔,站得高看得远,人就会立意高远,视野长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认为是唐代登高诗的发轫之作,以“前不见古人,①____”俯仰古今,怀想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绵长;杜甫以“②____,③____”抒怀,表达有朝一日登上④____(写山名)的决心,他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⑤____,⑥____”,表面是即景说理,实则直抒胸臆,告诉人们,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实现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学校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请你参加并回答问题。
(1)参考下面的图文资料,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字形演变流程图: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

“孝”的本义:________
(2)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段话,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A.选段描写小桃树勇敢地与风雨斗争的样子,赞颂了小桃树的坚强不屈。
B.“高高的一枝儿上,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中的“竟”是副词。
C.“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并没有构成排比。
D.“挣扎起来”“湿得深重”“嫩黄的光”“羽毛剥脱”都是偏正短语。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捕育     过瘾     悲天悯人B.露宿     步履     忍俊不禁
C.丰娆     撵走     以身作则D.妥帖     譬如     锋芒必露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