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韩非子(前280-前233)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选自《韩非子·有度》)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粱;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

(选自《庄子·外篇·马蹄》)

注:①[举措]制定出来,推行下去。②[挠]弯曲。③[填填]稳重端庄的样子。④[颠颠]目光专注不游移,表现质朴而无机心的神态。⑤[恶乎]疑问代词。
1.“是谓大同”中的“是”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实事求B.回头C.非颠倒D.可忍,孰不可忍
2.翻译甲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选出品德高尚和有才干的人。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理解:这两句对偶精严,押韵和谐;是对实施“大道”、实现“大同”的进一步阐释。
【乙】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理解:这句话从人尽其力的角度阐述了“大同”社会的一种理想模式。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各有不同。甲文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乙文法家的韩非子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强调_______;丙文道家的庄子主张取消一切束缚和羁绊,让社会和事物重返_______的生活状态。
2024-05-01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 .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①株:残留的树桩。②触:撞到。③耒(lěi):犁耙,古代耕田用的农具。④冀:希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今以先王之政
(2)守株之类也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2023-11-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运河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自其足             (2)不得履
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3-10-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待之。”公曰:“吾与士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十日粮        (携带)B.罢兵而(离开)
C.君待之       (姑且、暂时)D.吾与士十日(日期)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3.你赞同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吗?请根据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2023-10-0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鲁人徙越

韩非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注释】①身:自己;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②缟(gǎo):白绢做的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xiǎn):赤脚。⑤被:同“披”。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屦 为 履 之 也 而 越 人 跣 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3-07-27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衽:衣襟、长袍。③太师:指师旷。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中的“鄙”是目光短浅的意思,反衬了曹刿积极参与国事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B.“可以一战”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的意思,指出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公问其故”中的“故”是原因、缘由的意思,和文中的“故克之”中的“故”意思不同。
D.“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的“哑”是不以为然的惊叹声,含鄙视之意。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曹刿为什么在齐人三鼓后才开始出兵迎战?
4.鲁庄公和晋平公虽不完美,但都不失为贤明之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7-1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子疑邻

郑人有一子,将宦,谓其家曰:“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其巷人亦云。不时筑,而人果窃之。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

(选自《韩非子》)


【注】①宦:做官
1.关于“谓”字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文中“将宦,谓其家曰”中“谓”的意思是(     
A.告诉,对……说。
B.称呼,叫作。
C.说。
D.谓语,现代汉语语法中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句子成分。
2.本文的主旨可以从郑人及巷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郑人而言,主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巷人而言,主旨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④奚:何,为什么。⑤理:加工雕琢玉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   见:看见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喂养
C.不以千里   称:著称
D.执策而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之:祗辱于奴隶人   和氏
B.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濯清涟不妖
C.于:骈死槽枥之间   楚山之下
D.不千里称也   和为诳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甲】文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C.【乙】文中和氏连遭不公,心生悲慨。他向君王献玉却被砍掉双足,于是抱璞泣血,悲叹世人把宝玉当做石头,把贞士当作骗子。
D.【甲】文中“不知马”的食马者面对千里马却说“天下无马”,(乙)文中的和氏在失去双足之后,终遇文王,终于发现了藏在璞中的无价之宝。两文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人才能够被发现,被重用。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哺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所有甚于死者
(2)故有所不避也
(3)尔而与之
(4)所识穷乏者我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孙仪鲁而嗜鱼/雕栏望焉
B.将枉于/入则无家拂士
C.嗜鱼/故余愚,卒获有所闻
D.我能长给鱼/非亭午夜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5.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023-07-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部分学校中考四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赵襄王学御》)


【注释】①赵襄王:赵襄子,赵国的国君。 ②王子期: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人,即王良。③道:同“导” ④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人 / 心调于马 / 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B.凡御之所贵马 / 体安于车人 / 心调于马而后 / 可以追速致远
C.凡御之所贵 / 马体安于车 / 人心调于马 / 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D.凡御之所贵马 / 体安于车人心 / 调于马而后 / 可以追速致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子期认为自己的驾车技术已经全部教给赵襄王了,只是赵襄王觉得王子期有所保留,王子期觉得赵襄王太过分了。
B.赵襄王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车的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C.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王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D.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2023-07-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初中部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