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1021-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对比点《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
写景
(意象)
没有写景,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有具体的景物:“飞来峰”“千寻塔““见日升”,极力写站得高,看得远。
情感抒发了诗人踌躇满志、不畏艰难的情感。
人生思考或哲理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生命短暂,时不我待。
2024-06-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不仅擅长劝说,在诗词中,他们传情言志的方式也非常精妙。岑参说不舍:“山回路转不见君,(1)_______________。”化景为情,令人动容。苏轼言思念:“但愿人长久,(2)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怀人,余韵悠长。“不畏浮云遮望眼,(3)_____________”是王安石坚定的政治理想。言在此,意在彼。(4)“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这是刘桢借松柏之刚劲,委婉地表达了对堂弟的无限期望。孟浩然想求职谋事,却以想渡湖而无船为喻:(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向张丞相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真是妙极!
2024-05-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3 .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请探究古诗词中的自强不息精神,用表格进行梳理。
组别古诗词名句传达的思想感情出处
展望未来风休住,①____________洒脱、积极李清照《渔家傲》
直面现实不畏浮云遮望眼,②____________壮志、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
军旅生活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建功、立业李贺《雁门太守行》
面对失意___________,⑤_________自信、乐观李白《行路难》
2024-04-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面诗句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为例简析这首诗所用的描写手法。
2024-04-28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完成各题。
【足迹·名山大川】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不可登。及既上,苍山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色,而皆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①崖限:像门槛一样的山崖。②磴(dèng):石头台阶。③几(jī):几乎。④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⑤樗(chū)蒱:骰(tóu)子。⑥极天:天的尽头,天边。⑦绛:红色。⑧皓(hào):白色。⑨驳:杂。⑩偻(lǚ):曲背。形容日观峰以西的山峰都低于日观峰,如同弯腰曲背地站着。
【丙】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回视日观以西
B.苍山雪/至于者歌于途
C.曰,此东海也/异二者之为
D.而皆偻/为佣耕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在描写潭中鱼的时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鱼儿的活泼,有生气。
B.【乙】文在描写雪后泰山日出之景时,运用了大量的色彩进行描绘,冷暖色调的对比,展现了风景的壮观。
C.【乙】文中画线句子,正确断句为: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丙】诗中王安石登上了飞来峰,望见了日出之景,令他精神大振。
4.中国古代文人的写景类作品往往与仕途、家乡、际遇等紧密联系。你的学习小组发现三篇选文都与作者的仕途有关,请你结合课内所学以及表格中“人生的经历”,探究三篇选文的不同情感。
人生的经历蕴含的情感
【甲】柳宗元在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乙】姚鼐经历了十三年科考,入仕后发现官场与自己的理念不合,于是告病辞官。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美以及文章背后展现的面对宦海沉浮,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丙】王安石初涉官场,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信念。
2024-04-1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
6 . 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
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
2.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
3.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3-24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勤径学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测(统编版)
7 .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B.“会当凌绝顶”写出了作者登临泰山绝顶、俯瞰群仙时的自信与豪迈。
C.“闻说鸡鸣见日升”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其意为说千寻塔上可见到旭日冉冉升起。
D.“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2024-03-19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九 古诗词赏析&专题十 口语交际-【勤径学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程时习测试卷(部编版)
8 . 班级同学制作了“从临川到钟山”文学小报,探究王安石的人生历程。

【注释】①大器:宝器。②法度:法令制度。③偷假:苟延。偷,苟且。④《上时政疏》:王安石不避冒犯皇帝之罪,呈递了这封奏章,直言不讳地规谏皇帝,系统地提出变法主张。⑤耆(qí)旧:年高望重者。⑥侵寻:渐进。⑦宫阙: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

(以上材料均选自《王安石诗文选评》,高客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

1.根据对应的诗文,在小报(1)(2)画线处,将王安石的心路历程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2.阅读(二)(三)古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方法语句释义
组词法贤才不(1)___________
查字典法:①改变,改正:②经历;③交替,交互;④古时夜间计时单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立法度(2)___________
课内迁移法:晋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说》)然上用之(3)___________
语境推断法皆厉(4)___________
3.用“/”给下列内容断句。(限断两处)
人 言 沸 腾 中 外 皆 疑 虽 安 石 不 能 自 保
4.“不畏浮云遮望眼”表明了王安石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其不畏奸邪的勇气。那他在以后的人生中坚守住这一信条了吗?结合后四则诗文,试作分析。
9 .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B.“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抒发诗人身处幽州台的独特感受。
C.“浮云”一语双关,既指天上飘荡的云彩,又指阻挠诗人变法的奸邪小人。
D.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七言绝句,都是登高抒怀的佳作。
2024-03-14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绮绣   被:_____________
(3)尝百里外       趋:_____________(4)即诗四句            书:_____________
(5)泯然众人矣       泯然: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1)余闻之也久。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2024-03-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