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a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b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④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⑤今后我们的队伍里,______死了谁,______是炊事员,是战士,______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______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d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对选文前四段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明确“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
B.第②段论述如何对待“死”。
C.第③段论述如何对待批评。
D.第④段论述我们有共同的革命目标。
2.依次填入选文第⑤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   不管   只要   B.不管   虽然   因为   所以
C.无论   不管   因为   D.尽管   不管   如果   
3.对画线句子abcd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a句中的“完全”“彻底”两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语言的严谨。
B.b句中的“就是”一词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C.c句中的,“为……而死”和“替……去死”作对比,体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D.d句中的“这”是指代无论死了谁,都要给他送葬,给他开追悼会。
4.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全”,是全部的意思,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个人目的了。
B.“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C.这句话的作用是开篇点明主题,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的根本宗旨。
D.读这句话的时候,最应重读的是“解放”“利益”词语,要读出语意的中肯和坚定。
2023-01-3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对《好的故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灯火渐小,“石油”把灯罩熏得很昏暗,四周鞭炮繁响,烟雾弥漫,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象征。
B.“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明快愉悦是它的感情基调。
C.作者在极短的篇幅中,从多个角度来展开那种超现实的想象。文章中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令人惊异。
2022-03-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20课《好的故事》同步练习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文中的“眺望”、“望望”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2.“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这声音”表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___________,对党和人民的_______
3.画线句充分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可以用曹植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来讴歌狼牙山五壮士。
2021-0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4 . 名著阅读。
父亲说:“啊,恩利科,你需要记住,在你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痛苦,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失去母亲。”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8-02-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莱芜市花园学校2017-2018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春天来了,几阵轻风,数番微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大地透出了嫩绿的颜色,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它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是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不同的红,不同的黄,以及洁白,浅紫,颜色绚丽;繁复新巧的,纤薄单弱的,式样各出心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

②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叹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阳光照着,蜜蜂儿蝴蝶儿,绕着花枝上下飞舞,一片绚烂的花的颜色,真叫人眼花缭乱,忍不住赞赏生命的浓艳。花儿们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     )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花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她们彼此学习着怎样(     )在枝头,怎样(     )着花蕊,怎样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清雅的、浓郁的、幽甜的芳香,给世界(       )几分优美。

③开着开着,花儿们看惯了春天的世界,觉得也不过是如此。却渐渐地觉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

④一个夜晚,明月初上,月光清幽,缓缓流进花丛深处。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榆叶梅是个急性子,她首先开口道:“春天的花园里,就数我最惹人注意了。你们听人们说过吗?远望着,我简直像朵朵红云,飘在花园的背景上。”大家一听,她把别人都算成了背景,都有点发愣。玫瑰花听她这么不谦虚,很生气,马上提醒她:“你虽然开得茂盛,也不过是个极普通的品种,要取得突出的位置,还得出身名门。玫瑰是珍贵的品种,这是人所共知的。”她说着,骄傲地昂起头。真的,她那鲜红的、密密层层的花瓣,组成一朵朵异常娇艳的不太大也不太小的花,叫人忍不住想摸一摸,嗅一嗅。

       ……

⑤白丁香正在半开,满树如同洒了微霜,她是不大爱说话的,这时也被这番谈话吸引了,慢慢地说:“花么,当然要比美,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白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词。微风一过,摇动着她的小花,散发出一阵阵幽香。

⑥盛开的玉兰也矜持地开口了。她的花朵大,显得十分凝重;颜色白,显得十分清丽,又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的神气。“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的口气是这样有把握,大家一时都想不出话来说。

⑦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⑧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矮小,那样默默无闻。 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

⑨小男孩预备把这一束小花插在墨水瓶里,送给他敬爱的、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老师一定会从那充满着幻想的颜色,看出他的心意的。

⑩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2.文章“以花喻人”,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作者比喻的这三种人:像榆叶梅、玫瑰那样
       的人;像白丁香、玉兰那样        的人;像二月兰那样        的人。
3.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应填入的词应该是                                             
“花儿门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       )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红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她们彼此学习怎样(        )在枝头,怎样(       )着花蕊,怎样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清雅的、浓郁的、幽甜的芳香,给世界(       )几分优美。
(A)舒展   斜倚   抖动   增添             (B)伸展   斜靠   颤动   更添
(C)舒展   斜倚   颤动   更添             (D)舒展   斜倚   抖动   增添
4.花儿们说得正热闹时,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这样写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2017-05-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6-2017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