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6 道试题
1 . 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教学中,思政课老师组织学生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名有道德的人展开讨论。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但有时难免说些“善意的谎言”
②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的事,甚至还是关乎民族和国家的事
③他人先尊重了我,我才会尊重他人
④关爱他人,未成年人必须坚持尽己所能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2 .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两幅漫画中的“礼”指的是什么?
(2)近几年来,浙江省大力倡导“亲有礼、帮有礼、仪有礼、网有礼、餐有礼、乐有礼”等“浙风十礼”活动。请联系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省推进这一活动的合理性。
2024-05-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3 . 对下表中“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序号微行为微点评
小超周末在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行己有耻,增强自控能力
参加“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个人的文明有礼决定国家形象
小东心情难过会通过写日记来排解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周末跟妈妈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学校中考模拟道德与法治试题
4 . 下列古文与其解读相匹配的是(     
序号古文学科解读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态度谦和,举止端庄
言必信,行必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23年12月18日,“早餐奶奶”毛师花与世长辞。山区孩子生活不富裕,为了让孩子吃饱点儿,她风雨无阻坚持摆早餐摊,5角钱一份,27年从未涨价。“早餐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     
A.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D.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新学期开学,多所学校发出严格课堂教学规范的通知,要求学生上课先起立、师生相互问好。多数人对这一举措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此举小题大做,是在搞形式主义。下列可以支撑多数人观点的依据是(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C.尊重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D.关爱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美满
2024-05-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7 . 15岁的小红看见爸爸不听物业保安指挥,准备将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小红先劝说爸爸将车驶离消防通道,然后对保安说:“我代我爸向您道歉!”对此,邻居王大妈认为:“女儿的道歉是多余的,这样做是对爸爸不尊重、不孝敬的表现。”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邻居王大妈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024-05-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中华名言典故浩如烟海,虽历经沧桑仍愈显它独特的魅力。从下列名言典故中得到的启示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善于运用诚信的智慧
B.“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我们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
C.“敬人者,人恒敬之”——见贤思齐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D.“不学礼,无以立”——守法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024-05-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临高县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9 . 近日,浙江台州一女车主因为礼让救护车,自己的车辆不巧卡在马路上,引起网友热议,但路人和网友纷纷为车主的爱心之举点赞。同时,路人和执勤人员的帮忙为其脱困,也让女车主感到很暖心。可见(     
①礼让救护车是坚持生命至上的表现②是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的双向奔赴
③是对生命的敬畏,是不得已的选择④是传递温暖、城市文明高度的彰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一假期,人们出游热情高涨,各大旅游景区的热度不减,一些不文明出游的现象也冲上了热搜。近日,一名游客在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挖土装袋带走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热议。

(1)材料反映了社会发展哪一方面的不协调?
(2)游客的行为为什么引发网友热议?
(3)从法治角度看,你认为应如何改变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2024-04-3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