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冰川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斗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其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位于横断山脉中部的白马雪山某研究区冰斗地貌发育明显且典型,针对冰斗的形态特征和海拔高度,可将本区冰斗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期冰盛期、全新世新冰期)形成的共四个冰斗,Ⅱ时期的两个冰斗范围内有冰川湖(图中深色区域)。研究发现在四个冰斗形成时期该山区气候整体呈变暖趋势。下图为该研究区各冰期冰斗位置图。


(1)说明Ⅱ时期冰川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四个冰斗分别对应的时期。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2 . 表碛的厚度对冰面消融起着加速或抑制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科其喀尔冰川位于西天山托木尔峰南部,其末端海拔3000m左右,地势相对开阔,6~9月平均气温6.8℃,地形上利于消融、理论上也应该是冰川消融最强烈的部位。但实际的观测表明,冰川末端并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冰面湖是由差异消融在冰川表面形成的湖泊,当封闭的冰面湖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冰面湖会出现溃决。图表示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变化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冰川推进过程中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使周边地区的气候变暖B.形成独特的流水地貌
C.摧毁沿途地区的植被D.促进土壤发育过程
2.科其喀尔冰川末端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表碛厚度大B.冰层厚度大C.太阳辐射弱D.地形坡度大
3.推测冰面湖形成和消亡的过程是(     
①冰面湖溃决,引发冰面湖消亡②冰川表面的消融速度存在差异③高出湖水面的下游冰体不断融蚀出现缺口
④冰面湖的岸边不断融蚀⑤融消速度快的冰面形成洼地,积水成湖⑥冰川表面覆盖的表碛厚度存在差异
A.①②⑤⑥④③B.⑥②⑤④③①
C.⑤①④③②⑥D.④①⑤⑥③②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其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我国西北某山地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不同冰川面积等级有显著差异:冰川面积大小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负相关性。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和面积。



(1)从面积等级角度概述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
(2)推测因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冰川消退后的裸地上土壤发育的过程。
(3)对该山地的小冰川变化趋势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该山地的小冰川会较快消退;观点二:该山地的小冰川有增多的可能。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10-12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甲乙丙三幅图分别示意我国部分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甲乙丙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浪堆积B.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冰川堆积、海浪堆积D.海浪侵蚀、冰川侵蚀、流水堆积
2.图示地貌(     
A.①②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B.③所示的角峰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C.①地貌表示的是海蚀平台D.丙地貌沉积物由内至外粒径逐渐增大
3.甲图中①、②两处地貌间的距离演变趋势是(     
A.逐渐变近B.先变近,后变远C.逐渐变远D.先变远,后变近
2024-0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乙丙三幅图分别示意我国部分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甲乙丙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浪堆积B.风力侵蚀冰川堆积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冰川堆积海浪堆积D.海浪侵蚀冰川侵蚀流水堆积
2.图示地貌(     
A.①②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B.③所示的角峰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C.①地貌表示的是海蚀平台D.丙地貌沉积物由内至外粒径逐渐增大
3.甲图中①、②两处地貌间的距离演变趋势是(     
A.逐渐变近B.先变近,后变远C.逐渐变远D.先变远,后变近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西北部喀纳新流域分布于中高山地带,两侧山峰多在3000m以上,河谷海拔1000m以上。河谷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形成了典型的“U”形谷,河谷两侧山坡呈台阶状分布。河谷两侧景观有明显差异,与局地气候因素导致谷坡两侧接受太阳辐射不均有关。喀纳新河谷在骆颈湾处呈现“S”形。下面左图示意喀纳斯河谷多级“U”形谷平面图,右图为喀纳斯河谷骆驼湾段地形剖面图,EO、El、E2、E3为不同时期冰川作用开多成的台地。



(1)推断古冰川规模变化趋势,指出衡量冰川规模的指标。
(2)判断EO、El、E2、E3台地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3)从气候、河谷形态等角度分析,喀纳斯河谷骆颈湾段两岸谷坡冰川地貌不对称的原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物质平衡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平衡值为正则冰川积累,为负则冰川消融。下图示意亚欧大陆温带内陆区域与温带沿海区域冰川物质平衡随时间变化曲线。

   

(1)分析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2)指出亚欧大陆温带内陆与温带沿海两区域未来冰川物质的收支情况,并为应对此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6-11更新 | 25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地理试题(二)
22-23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8 . 下图为某岛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岛北部海岸线的地貌名称及成因是(     
A.V形谷,海浪侵蚀B.V形谷,流水侵蚀
C.U形谷,冰川侵蚀D.U形谷,岩浆活动
2.影响该岛面积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壳运动 ②冰川堆积 ③海浪侵蚀 ④岩浆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04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选择题变式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7月17日,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阿汝错湖区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V”形谷冲出,形成厚达30米、面积约8.67平方千米的“冰崩扇”(见图左),冰川末端堆积了大量的冰碛物。图右示意2010~2016年阿里地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说明2016年7月阿里地区此次超强冰崩的成因。
(2)推测此次超强冰崩可能产生的危害。
2022-01-1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冰川物质平衡量等于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它是冰川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反映。冰川零平衡线是积累区与消融区分界线。近年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呈快速消融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冰川消退地区植被群落也会发生变化。通常该地冰川退缩后的裸地气温已明显上升,但直到100年后才有地衣类植物茂盛繁育,3000年后才有苔草草甸的广泛发育。甲图为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三次运动形成的地貌,乙图表示1号冰川物质零平衡线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1号冰川物质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川物质平衡量越小,冰川融化越弱
B.冰川物质平衡量越小,冰川积累越多
C.降水越多,冰川物质零平衡线越低
D.气温越高,冰川物质零平衡线越低
2.I、II、III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III、I、IIB.II、I、IIIC.I、II、IIID.III、II、I
3.冰川消退后,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直接决定因素为(     
A.土壤B.气温C.水分D.光照
2021-12-16更新 | 108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十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