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冰川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湖是指末次冰期以来山岳冰川在进退过程中形成湖盆,主要由现代冰川融水或大气降水补给的湖泊。阿尔泰山区分布着我国纬度最高的冰川和冰湖。目前,阿尔泰山区冰湖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900m。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山区出现冰湖总体数量增多、面积增大的趋势。下图示意阿尔泰山脉的位置。

(1)简述阿尔泰山区冰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冰湖多分布在海拔2100-2900m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阿尔泰山区冰湖总体数量增多、面积增大的原因。
(4)推测阿尔泰山区冰湖面积扩张对湖水性质的影响。
2024-02-27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押题金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B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龙藏布流域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流域面积约为2.86万km²,年平均径流量约300亿m³。该流域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海洋性冰川广布。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龙藏布流域气温和降水发生明显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改变了沟谷乃至该流域地貌。该流域上游落差大,中游河道中有大量松散冰碛物或坡积物。左图为帕龙藏布流域典型泥石流沟沟口位置图,右图示意该流域1960-2020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



(1)据图说明帕龙藏布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
(2)分析帕龙藏布流域海洋性冰川广布的原因。
(3)说明帕龙藏布流域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地形条件。
(4)从上、中、下游角度简述泥石流改变沟谷乃至流域地貌的过程。
2024-01-05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1)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蚀地貌主要有刃脊、角峰和冰斗三种。冰斗由冰斗壁、盆底、冰斗出口处的冰坎组成。冰斗是三面峭壁的圈椅状洼地,在下方有一短小的冰川舌流出,成为冰川谷的源头,如图所示。在气候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期当地的雪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高度基本相当。图中I、Ⅱ、Ⅲ冰斗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的不同阶段,其形成期该山区气候整体呈变暖趋势。

(1)简述雪线附近冰斗的发育过程。
(2)判断该山区I、Ⅱ、Ⅲ冰斗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并分析其理由。
2024-05-10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天山托木尔峰地区是中亚山地冰川作用中心之一,集中发育着许多大型山谷冰川。该地区规模巨大的冰川消融区表碛广泛覆盖,表碛的厚度对冰面消融起着加速或抑制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科其喀尔冰川是一条典型的“托木尔型”大型树枝状山谷冰川,位于托木尔峰南部。以科其喀尔冰川为例,其末端海拔3000m左右,地势相对开阔,6~9月平均气温6.8℃,地形上利于消融、理论上也应该是冰川消融最强烈的部位。但实际的观测表明,冰川末端并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冰面湖是由差异消融在冰川表面形成的湖泊,当封闭的冰面湖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冰面湖会出现溃决。下图表示科其喀尔冰川冰舌区不同海拔表碛厚度变化趋势。


   
(1)说出冰川推进过程中对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分析科其喀尔冰川末端不是消融强度最大的区域的原因。
(3)推测冰面湖形成和消亡的过程。
2023-07-22更新 | 4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高三第一次稳派大联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巴公路穿越的东帕米尔高原是亚洲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冰川群呈萎缩趋势,引发的次生灾害多次威胁和中断中巴公路通行。巴托拉冰川裂隙内洞穴众多,形成了庞大的冰内和冰下径流水系。出水洞是冰内和冰下水系的排水出口,位于冰川末端。出水洞的位移可引起其下游河道的变化。巴托拉河源于巴托拉冰川的出水洞,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伴随着冰川萎缩带来的出水洞位移,2021年7月巴托拉河向北改道,并在中巴公路西侧南流折回故道。图示意巴托拉冰川及巴托拉河的位置。



(1)简述巴托拉河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的原因。
(2)说明巴托拉河改道并最终折回故道的过程。
(3)分析冰川群的萎缩对中巴公路安全的潜在威胁并提出应对的措施。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脉最高峰贡嘎山海拔为7556米(位置见下图左),其东坡海螺沟是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沟内拥有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的冰川和世界第二大冰瀑布(冰川流动在陡坡段呈坠落或滑落状态),冰川下限的海拔约2850米。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城。下图中为贡嘎山远眺景观图。下图右为2017年绘制的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图。



(1)贡嘎山具有“鹤立鸡群的身姿,金字塔般的山顶”,描述其形成过程。
(2)分析海螺沟冰川与森林共存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指出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最具种间竞争力的树种,并说出你的理由。
(4)说出海螺沟冰川退缩的原因,并推测未来SO地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变化趋势。
22-23高三上·湖南岳阳·阶段练习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其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我国西北某山地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不同冰川面积等级有显著差异:冰川面积大小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负相关性。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和面积。



(1)从面积等级角度概述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
(2)推测因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冰川消退后的裸地上土壤发育的过程。
(3)对该山地的小冰川变化趋势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该山地的小冰川会较快消退;观点二:该山地的小冰川有增多的可能。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10-12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热点押题卷05 气候变化-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押题卷
综合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度变化影响冰川水文特征。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麦兹巴赫冰湖位于伊利尔切克冰川南、北两支交汇处,是南支冰川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冰川堰塞湖。与一般堰塞湖不同,该湖易发生突发性溃决洪水。2022年7月16日该湖开始排水,水位先是缓慢下降,后下降速度加快,直至排空。之后,湖盆逐渐积水。后来人们在冰坝下部,发现了水道痕迹。左图示意麦兹巴赫冰湖位置,右图示意麦茨巴赫冰湖溃决前后冰坝漂浮物变化。



(1)分析麦茨巴赫冰湖的成因。
(2)根据资料描述麦茨巴赫冰湖溃决过程。
(3)推断近百年来麦茨巴赫冰湖溃决频次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1-22高三上·福建福州·期中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阿里冰川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仅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而且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V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的山麓,形成“冰崩扇”。“冰崩”发生时,给当地牧民带来较大的损失,“冰崩扇”前方的碎冰冲进阿鲁错,掀起10米高的“湖啸”。图示意青藏地区阿鲁错及阿里地理位置图,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分析阿里地区冰川在一般情况下极为稳定的原因。
(2)结合图文信息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4)请简述“冰崩”的主要危害。
2022-02-13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福建专用)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地处北极圈范围内,该地区地势由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地貌类型多样,有冰川地貌(冰碛-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流水地貌、海岸地貌、石环等。近年来,冰川地貌变化明显和迅速。




(1)分析新奥尔松地区由内陆向海洋依次分布冰川一冰碛一流水地貌的成因。
(2)简述新奥尔松地区石环的形成过程。
(3)推测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新奥尔松地区冰碛分布面积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1-03-10更新 | 62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崇左市2020-2021学年高三3月联合调研考试(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