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黑土肥力下降明显。

(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气候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东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
(3)分析“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
2023-04-24更新 | 369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地形可以通过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
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颗粒一般较细
D.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2.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土壤的原因是(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光热条件太差
C.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度较慢D.水分条件太差
3.下列关于土壤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底层B.淀积层是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
C.母质层和母岩层含有大量有机质D.淋溶层里含有大量矿物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与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看到该树形态: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叶子少且小。



(1)这位探险者在甲地游历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写出这种森林的2个主要特征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乙处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结合游记内容,阐释当地气温或降水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________。(气温或降水任选一点作答即可,两点都答的,以第一点计分)
2022-08-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地形D.时间
2.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积累和分解有机质②富集营养物质③决定土壤性质和酸碱度④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是(     
A.终年高温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B.终年高温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
C.终年寒冷地区生物生长量较小D.终年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快
2.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平原(     
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植物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
3.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大量施用化肥③增施熟石灰④掺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02-15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业能力调研地理试题

6 . 土壤储存的碳是植物的三倍多,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草地的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素)储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递减。新西兰某牧场推行“倒置耕作”种植牧草,将15-30厘米的底土放置在0-15厘米的表土上方。下图示意“倒置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吸收较少B.淋溶作用较强C.土质疏松多孔D.生物质积累多
2.当表层土壤有机碳不再增加时,可以实施下一轮“倒置耕作”。“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     
A.10年B.15年C.20年D.25年
2022-01-29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消瘦”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
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8 . 如图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武夷山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凋落物腐殖化弱B.植被凋落物较多C.土壤质地紧实D.土壤通气性差
2.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是由于高海拔地区(     
A.常年维持高温B.光合作用较强C.微生物活性低D.有机质矿化速率快
2021-08-12更新 | 577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甲土壤是(     
A.砖红壤B.燥红土C.赤红壤D.黄壤
2.丁土壤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地处沿海,地形平坦B.蒸发旺盛,降水较少
C.纬度较低,气温较高D.流域较小,河流短小
2021-05-1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二)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是在特定地质、岩溶地貌、气候、水文环境下形成的。落溪天坑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堪称是天坑博物馆。居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鄂东北、鄂西北为变质岩,其余均为石灰岩,在这里,隐匿着峰林峰丛、峡谷绝壁、溶洞暗河等无数精彩绝伦的喀斯特奇观。图甲是湖北已发现天坑分布示意图。图乙、图丙示意落溪落水洞崩塌前后状态。



(1)说明落溪天坑的形成过程。
(2)分析天坑发育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2021-02-06更新 | 49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