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读图,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来到辽宁省大连市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



(1)对土壤酸碱度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是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的特点是____,秋冬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3)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4)该地区在深秋到初春季节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

材料二   下图是某学校学生在山区挖掘的土壤剖面。



(5)同学们选择了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     )(单项选择)。
①土壤肥沃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③人为干扰较小④植被类型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完成土壤剖面观察后,同学们将土壤分层回填,目的是(     )(单项选择)。
A.减少对土壤的破坏B.增加劳动实践的强度
C.增加原土壤的肥力D.丰富研究学习的内容

材料三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其面积超过5000平方千米;这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低于15米;沉积物较细,以粉砂为主。


(7)以上文字从____________等角度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2024-03-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查地理试卷

2 . 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纯天然土壤。下图为我国五色土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下列土壤与主要分布地区正确搭配的是(     
A.红土—青藏高原B.黑土—长江中下游平原C.白土—东南丘陵D.青土—华北平原
2.下列关于土壤与制约其形成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黑土—土壤中的腐殖质积累较多,呈黑色B.白土—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呈白色
C.黄土—流水侵蚀及其人类长时间的精耕细作D.红土—气候干旱、风化强烈导致氧化铁裸露
3.影响土壤有机质来源最主要的因素是(     
A.降水B.生物C.地形D.成土母质
2024-0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3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培育特色小镇,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选在城郊结合部。下图为浙江省特色小镇分布图。

(1)据图描述浙江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
(2)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缓解杭州市主城区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哪些问题?请列举三项。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被誉为“中国第一竹乡”。下表为毛竹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年变化规律。

月份(月)3~4月5~7月8~9月10~次年2月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点升高显著下降增加稳定

(3)分析5~7月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原因。
2024-01-21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八所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4 . 从图文材料中获得解题信息,是高考的重要考察方向。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丙两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中示意该小组绘制的两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



(1)图a中甲、丙两处对应的土壤剖面分别是图b中的________(填数字),影响甲、丙两处土层厚度差异的主要成土因素是____
(2)东北平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____(填“高于”或者“低于”)华北平原。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
2024-01-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关于图1中地貌名称、景观图片、拍摄地点、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黄土地貌——②——D——流水沉积B.喀斯特地貌——①——C——流水侵蚀
C.冲积平原——③——A——风力沉积D.雅丹地貌——④——B——风力侵蚀

材料二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图2示意黄土高原上某区域黄土形成过程,根据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可判断a~c黄土颗粒依次变____(粗或细),据图推断,黄土高原地区广布的黄土属于____地貌。

材料三   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3)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植被名称。甲:____;乙:____;丙:____;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4)甲→乙→丁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其中,甲地和乙地相比,景观季节变化更明显的是____地。
(5)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东北“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试从生物和气候角度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2023-12-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6 .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A.人类活动B.气候C.地形D.成土母质
2.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增施熟石灰③掺沙④大量施用化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我国地形图,图2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




(1)判断乙、丙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2)砖红壤和棕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土壤中,但砖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棕壤,说明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在火山学界被称为“千年大喷发”。这次事件是一次爆炸性喷发活动、喷发柱高度达数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或平流层,长时间滞留空中,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长白山各坡向火山灰由于堆积与留存条件差异,现在火山灰厚度差异较大。



(3)据图推测目前长白山火山灰堆积厚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4)“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试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

8 . 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多形成绵延数千米的岩墙陡壁,呈三叠崖壁形态。嶂石岩岩墙陡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底部为一层较薄,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下图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嶂石岩三叠崖壁岩石裸露,植被覆盖少。其主要原因是崖壁(     
A.风化作用微弱,矿物质含量少B.风化侵蚀强烈,土壤较贫瘠
C.地下水储存少,植物难以生长D.瀑布常年飞泻,光热条件差
2.与我国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相比,嶂石岩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特点是(     
A.化学溶蚀作用较强B.流水搬运作用较强C.风力侵蚀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9 . 如图示意甲、乙两土壤剖面构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相比,乙土壤腐殖质层较厚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上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B.生物量大,促进岩石风化
C.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D.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
2.若近年来乙土壤有机质层变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地表植被破坏严重B.降水季节变化减小C.地表径流堆积加强D.区域气候类型改变
2023-11-02更新 | 2146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10 . 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冬季雪岭云杉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森林植被的特点(     
A.四季常绿B.树冠浑圆C.纸质叶片D.结构复杂
2.关于针叶林下土壤特征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淋溶作用强——常年径流大B.枯枝落叶厚——低温分解慢
C.土层分层多——土层厚度大D.土壤酸性强——矿物分解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