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黑土多分布在东北地区地势平缓的区域。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见下图),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认为,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

(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多的气候原因。
(2)分析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
(3)上右图:森林土壤剖面中F为母岩层,指出A、B、C、D分别代表的土壤层名称。
2024-01-12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同步产品化】5.2土壤-课后作业(B层巩固提升)人教版(2019)必修一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
(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分析其原因。
(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4)举例说明能够使祁连山山麓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的人类活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所在区域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黑土分布区,黑土分布区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但黑土有机质含量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些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减少较严重。下图示意东北黑土区分布。

             

(1)描述甲地主要乔木植被的特征。
(2)简述甲地黑土有机质低于乙地的原因。
(3)为缓解东北黑土有机质流失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区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我国土壤类型分布。


       
(1)说明丙地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的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土壤肥力差异,并分别说明原因。
(3)目前甲地在利用中存在土壤肥力降低的问题,试列出可以有效提高该地土壤肥力的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的土壤环境特点及成因。
(2)该地区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土壤环境有什么影响。
2023-09-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2章第06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6 .        材料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
(1)材料中“中央为黄色”代表的是我国哪个区域?
(2)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不同?
2023-09-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2章第06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7 .        材料: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 (区域认知)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综合思维)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
8 .        材料 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了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
[问题探究]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3-09-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5章第02节土壤
9 .        材料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
(1)(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2023-09-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5章第02节土壤
10 .        材料一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因黑土层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由于过度垦殖,近年来黑土出现了肥力退化,土层变薄问题,拯救东北黑土刻不容缓。
       材料二 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气候和常绿阔叶林或季雨林植被下发育起来的地带性土壤。红壤具有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的特点。
(1)(综合思维)说出东北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2)(区域认识)尝试探究东北黑土土层变薄的主要原因。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二针对红壤贫瘠的特点,如何进行改良?
2023-09-1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