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指秋天收获后,将秸秆均匀覆盖在农田上,春播时不用翻耕,播种机直接在农田上播种的农业耕作技术。近年来,东北地区农民采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农作物留茬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保护。下图分别示意黑龙江省望奎县和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理位置与气候。

(1)比较望奎县与东川区土壤肥力高低,并从望奎县的角度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采用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对养护土壤的作用。
(3)请为东北平原黑土保护和改良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6-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黑土退化变“瘦”、变“薄”、变“硬”,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被称为吉林省“南北分界线”的大黑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为600m年降水量的分界线,是松花江和辽河的分水岭,东坡积雪量大,较西坡黑土退化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横坡垄作等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遏制了黑土的退化。图为大黑山剖面示意。

(1)分析黑土变“瘦”、变“薄”、变“硬”的原因。
(2)说明大黑山东坡比西坡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
(3)任选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说明其防治黑土退化的作用原理。
2024-04-02更新 | 55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3 . 由于水田氧气含量较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早地。下图为我国重庆某地水田、旱地土壤在0—20cm土层的有机质频率分布图(有机质分布频率越高,其对应的有机质含量比重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水田的曲线及其比重最大的有机质含量为(     
A.甲,10~20B.甲,20~30C.乙,10~20D.乙,20~30
2.为增加旱地土壤有机质,该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秸秆还田 ②水旱轮作 ③地膜覆盖 ④深耕细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3-27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建始县第一中学、咸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铺垫着青、白、红、黑、黄色的土壤,非常形象地象征了中国的国土特色。某中学地理兴趣组在今年暑假进行野外考察,并选取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测量。下图大致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五种土壤分布情况和此次野外考察的地点。



(1)观察发现,与③地的土壤相比,②地的土壤较易于耕作,请分别分析其原因。
(2)测量发现,与③地的土壤相比,①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请分别分析其原因。
(3)调查发现,③地土壤具有酸、黏、瘦的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请提出改良措施。
2024-02-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成土母质和生物B.成土母质和地形C.气候和地形D.气候和生物
2.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中加入腐烂食物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B.修筑梯田改善土壤的光、热、水条件
C.农田大水漫灌,冲刷土壤盐分改良盐碱地
D.施用有机肥补充矿物养分的损失
3.在野外对土壤进行观察,一般从哪三个方面进行(     
A.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B.土壤颜色、土壤颗粒、土壤剖面构造
C.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D.土壤肥力、土壤颗粒、土壤剖面构造
2024-0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6 . 林火作为森林土壤碳积累和流失的重要干扰因子之一,通过影响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组成和质量,进而改变了土壤碳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在短期或者长期内对土壤碳循环产生深刻影响。为了避免森林火灾释放温室气体造成的严重后果,计划烧除被应用到森林管理实践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计划烧除能避免森林火灾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原因是(     
A.减少了林下可燃物的积累量B.计划烧除规模小、频次高
C.森林火灾强度大D.计划烧除具有选择性
2.低强度火烧除短时间内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其原因是(     
A.火烧后土壤肥力得到提升B.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质进入土壤中
C.地表覆盖物减少,土壤温度下降D.林火强度低,土壤温度低
3.计划烧除半年内,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使其含量下降的作用有(     
①侵蚀作用②沉积作用③淋溶作用④淀积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024-01-26更新 | 455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7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水的运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也称盐渍化。土壤盐渍化,使土壤板结,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养分不足等。下图为土壤盐渍化形成过程示意图。



(1)我国南方分布有广阔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是:________
(2)森林土壤剖面中,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层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母质层等。
(3)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时间及人类活动等。
(4)受降水、气温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华北地区____季最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现象。华北地区在治理土壤盐渍化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修建排水管渠,降低地下水位B.大量种植水稻,吸收多余盐分
C.覆盖秸秆麦草,抑制水分蒸发D.农田大水漫灌,冲刷土壤盐分
(5)我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其中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33万公顷,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简要描述东北黑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8 . 简述改良红壤的措施。
2023-10-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六节《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导学案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蒙古河套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内陆沉积盆地。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地下水砷含量严重超标。研究表明,河套盆地的地下水砷含量与地质构造环境及地下水水动力特征有关。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高砷地下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为了降低表层土壤盐分,采用“上膜下秸”技术即在土地的表面铺设地膜,地膜之下(土地)35厘米左右进行深耕铺设秸秆,从而形成一个隔盐层。


(1)从气候角度,分析河套地区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说明河套地区地下水中砷富集过程。
(3)从土壤角度分析,“上膜下秸”在治理表层土壤盐分含量的作用。

10 . 土壤大孔隙一般指土壤中孔径大于1.2mm的孔隙,其数量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息息相关。粤北某红壤低山丘陵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园地和耕地,土壤大孔隙结构差异较大。其中林地为次生林,植被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园地为梯田,种植品种为皇帝柑;耕地为种植20年以上的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蔬菜等作物。图中ABC代表当地三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大孔隙数量随深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BC对应的用地类型依次为(     
A.耕地-林地-园地B.园地-耕地-林地C.耕地-园地-林地D.林地-园地-耕地
2.下列耕作措施中,有助于改善土壤大孔隙状况的是(     
①重型机械耕作②施用有机肥③合理轮作④免耕种植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