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逆温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果对流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离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逆温。有人说、逆温是雾霾的帮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辐射逆温最强盛时一般出现在一天中的(     
A.正午过后B.日出前后C.日落时刻D.子夜时分
2.有辐射逆温出现时,其天气状况为(     
A.晴朗B.阴雨C.大风D.高温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分析对流层出现逆温时,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②层空气的对流运动
C.增强了③层空气的对流上升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3 .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逆温现象从发展到消退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2.下列时间逆温层高度最高的是(     
A.冬日的正午B.冬日的早晨C.夏日的正午D.夏日的早晨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A.上午B.正午C.傍晚D.凌晨
2.下列哪一现象与逆温有关(     
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示意的大气垂直分层属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
2.②地区气温分布特征最可能导致(     
A.对流作用增强B.太阳辐射增多
C.气流水平运动减慢D.污染气体扩散受限
2022-01-0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1-12高三·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越能吸收太阳辐射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2.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图”。



(1)某地近地面温度为30℃,对流层厚度为12km,此地对流层顶的气温约为____℃.
(2)大气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填名称),该层大气天气多变的原因是____
(3)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主要原因是____
(4)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对流层下部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叫做逆温。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时,试分析其对近地面空气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1-12-12更新 | 39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该地空气质量最佳的时段为(     
A.5时至8时B.8时至12时C.12时至15时D.15时至20时
9-10高二下·黑龙江双鸭山·期中
9 .        导致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 )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
A.④B.③C.②D.①
3.图中所示大气气温除④外,总体趋势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 )
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
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
2019-01-30更新 | 61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