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水系由鄙阳湖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以及其他河流组成,各河流经鄙阳湖流入长江,成为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汛期时鄙阳湖水位上涨,水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

材料二沙岭沙山东临鄱阳湖,由松散沙粒组成。下图为沙岭沙山及鄱阳湖周边河流略图。



(1)说明鄱阳湖汛期和枯水期水面面积变化大的自然原因。
(2)简述沙岭沙山的形成过程。
2022-07-16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2 .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河流袭夺对河流地貌发育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直接动力是(     
A.地壳隆升B.断层活动C.溯源侵蚀D.气候变化
2.目前汉江主河道(图中南支流处)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其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量增加——河流侧蚀
B.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地壳下沉——河流下切
C.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河流侧蚀
D.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流量增加——河流下切
3.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下游古人类的影响有(     
①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②水流湍急,阻止了古人向西迁徙
③阶地形成,有利于聚落形成发展④水患增加,迫使古人向高处搬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下图为2020年汛期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及水位过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段内,三峡水库最高水位约为(     
A.176米B.170米C.167米D.164米
2.图中③线数值6月中下旬比7、8月小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B.库区降水量较少
C.下游地区未达用电高峰期D.水库预留防洪库容
2023-03-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图,这一时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甲地有长江流域中唯一一处钛磁铁矿。至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大江东去。

材料二   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热力及动力效应,对亚洲季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右图为夏季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大气环流简图。

(1)与现代长江水系相比,描述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水系特征。
(2)科研人员在江汉盆地新生代地层中发现钛磁铁矿沉积物,推测其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3)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夏季风的加强作用。
2023-02-14更新 | 4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5 .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种补给来源。
(3)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甲河位于我国____,乙河位于我国____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左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发生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河流袭夺发生时代,地壳较为稳定。河流袭夺后,袭夺处地势发生变化,使A河段河水“倒淌”。河流B—B'处河谷形态受河流袭夺影响显著,形成了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现象,右图为河流B—B'处河谷剖面图。

(1)在图(a)“£”内用“→”标出河流的流向,并在图(b)中用“”绘制出两河的流域分界线(分水岭)。
(2)分析袭夺后A河段“倒淌”的原因。
(3)说明B—B'处“谷中谷”的形成过程。
2023-03-02更新 | 1872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札达盆地地处西藏阿里地区(如左上图),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为4000米。发源于冈底斯山的象泉河由东向西穿过该盆地并切穿喜马拉雅山脉流入印度。在象泉河两岸深厚的半固结砂泥岩中可见土山林立,蜿蜒曲折达数十里,形成独特的“塔林”地貌——古格地貌景观。右上图与左下图分别为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及土林景观示意图。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古格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2)据图比较札达盆地南北两侧坡度特征的差异,并解释南坡特征的成因。
(3)古气候学家可以根据古格地貌中各岩层厚度的差异,推断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气候的冷暖状况。简要说明古气候学家进行判断的依据。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鄱阳湖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每年 4月至 9月为丰水期,10月至次年 3月为枯水期,但 2022年 8月 21日受降水偏少及持续高温影响,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旱情,鄱阳湖提前100多天进入低枯水期,刷新最早进入低枯水期记录,鄱阳湖水面面积较 6月已 缩小3/4。在鄱阳湖南昌进贤段水域出现了“ 大地之树” 自然景观。材料二:鄱阳湖是数十万只候鸟的“ 越冬天堂”,在全球生态位中占据重要地位。碟形湖是鄱阳湖主湖区季节性干枯后,显露于洲滩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大大小小有 102个,是候鸟觅食的理想场所。



(1)说明鄱阳湖“汛期反枯”的原因。
(2)试分析“大地之树”景观的形成过程。
(3)分析碟形湖主要的生态价值。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祁连山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其湖盆的形成与当地风沙作用强密切相关。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水面蒸发量在3000~4000mm。水中可溶性Ca(HCO3)2,在压力、温度作用下CO2逃逸,形成大量碳酸钙沉淀。图1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2示意南湖湖水和南湖北岸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



(1)说出塑造巴丹吉林沙漠湖盆风沙作用强的自然环境背景。
(2)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而湖泊水位春季最高,二者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判断碳酸钙沉积速率最快的季节,并说出湖区碳酸钙沉淀的过程。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600米,年均温1.4℃,年降水量753毫米,草甸广布。黄河上游的支流黑河、白河均发源于该县中部,海拔约4300米,随后流经中国三大湿地之一的若尔盖湿地,最后在九曲黄河第一弯附近注入黄河。

材料二:“红原”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红原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加工,其中红原牦牛奶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产业和经济发展,带动牧民增收,该县于2018年正式脱贫。

材料三:左图为“红原县及周边位置图”,右上图为“黑河、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季节变化过程图”,右下图为“黑河、白河多年平均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试从径流量和输沙量的角度,比较白河与黑河水沙特征
(3)结合材料,分析白河、黑河对该河段黄河水沙特征的影响。
(4)列举红原县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实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