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气相互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建筑景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开平市是中国碉楼之乡,地处地势低洼易涝的珠三角,境内碉楼多为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所建,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现存1833座。碉楼为多层建筑,往往高于一般的民居,雨季可躲避洪涝;建筑材料多样,以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为主,抗风雨侵蚀能力强;墙体厚实、门窗窄小,可降低室内温度、避免室内过多光照。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20076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知名度,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热潮,开平碉楼和村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

(1)简述开平碉楼“多层、石材、墙厚、窗小”建筑特点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列举碉楼的功能。
(3)说出自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后,乡村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2 . 纳斯卡巨幅线条位于秘鲁南部荒漠上,多构成各种几何、动物和植物图案,其中最长的线条达十多千米;大部分绘制于两千多年前,其“作画”的过程主要是利用木棍等工具移除地表深色的碎石、露出下面浅色的底土。当地古文明消失后,这些图案直到1939年才被科学家发现。下图示意纳斯卡巨幅线条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纳斯卡人能够利用木棍等工具“作画”,主要是由于当地(     
A.气候干旱B.植被茂盛C.地形平坦D.岩石破碎
2.纳斯卡巨幅线条直到近代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当地(     
A.山脉阻隔B.深居内陆C.人迹罕至D.灾害频繁
3.为观赏这些巨幅线条图案的全貌,最适宜(     
A.登高远眺B.驾汽车穿越C.徒步观察D.乘观光飞机
7日内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地理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希腊萨索斯岛位于爱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萨索斯岛历史悠久,古镇的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紧密,建筑材料为天然石材和木材;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业发展,居民逐断移居新镇,形成古镇—新镇的“双子镇”模式。新镇多为现代建筑。

材料二:图1示意萨索斯岛古镇与新镇分布,图2示意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景观。

(1)萨索斯岛古镇多分布于____;新镇多分布于____
(2)萨索斯岛古镇传统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传统建筑大多坐北朝南,有利于____;屋顶坡度____(填大或小),利于排水;依山而建,排列紧密的目的是____;建筑材料以石木为主说明____
2024-05-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民居文化最能反映地理环境特征,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不仅反映了其蕴涵的文化理念、审美特点、技术水平、社会认同,还体现在它顺应环境、因地制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左)所示地区的民居,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的,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蜂巢屋”。“蜂巢屋”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B.全年气候湿热C.河湖众多D.森林覆盖率低
2.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以圆形土楼为主,如上图(右)。下列对客家土楼建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安全防卫功能B.宗教信仰功能C.信息传递功能D.文化交流功能
2024-05-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亚大村地处云南和四川两省交界处,海拔近2000米,周围有高山、河流环绕。400年前,纳西族先民迁至此地建寨,其文化保存至今。该村房子多用石头、木头和泥巴建造,客厅设有开放式火塘,每家都有一个大蓄水池。村内街巷狭窄,户户紧密相连,前一家的屋顶作为后一家的院落,形成独特的叠罗汉式蜂巢状格局。如示意俄亚大村叠罗汉式蜂巢状民居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俄亚大村每家都有大蓄水池,主要用于(     
A.减洪B.降温C.防火D.抗寒
2.影响俄亚大村叠罗汉式蜂巢状民居特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植被D.河流
3.俄亚大村纳西族文化得以保存,主要得益于(     
A.经济发达B.地形闭塞C.气候适宜D.交通便利
2024-05-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6 . 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采用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的方式建造出经久耐用的独特居住空间(地坑院)。院落有窑坡通道与地面相通,窑顶四周砌有拦马墙作为打谷场,还要在雨过天晴后碾压平整。下图为平面示意图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地上修建院落相比,在地下修建主要原因(     
A.节省建筑材料B.较好防震效果C.地下空间充足D.便于降水收集
2.窑顶四周砌有拦马墙的作用(     
①拴马喂料②美观漂亮③防止人员跌落④为了挡光避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窑顶在雨过天晴后碾压平整的主要目的(     
A.防止渗水B.种植蔬菜C.行人安全D.加固窑洞
7 . 巴西的通用语言是____
2024-05-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阳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知识竞赛初赛地理试题(初赛正式版)

8 . 2024年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热,下图为哈尔滨城市冰雕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尔滨发展冰雕文化景观的基础是(     
A.冬季降雪量较大B.冬季低温时间长
C.冰雕工匠数量多D.传统民居为冰屋
2.冰雕文化景观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传承弘扬文化B.增加特色住宅C.改善生态环境D.扩大用地规模
2024-04-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9 . “怒人居山巅” “覆竹为屋,编竹为垣”,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被称为“千脚落地房”, 多依山而建。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结构简单,既易搭建,也易于拆迁。下图示意云南怒江中游的传统民居。怒族的千脚落地房反映出的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为 (     

A.山区面积大,坡度较陡B.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C.植被覆盖率低D.自然灾害较少
2024-04-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0 .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现代人创造的结果
B.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生存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
C.地域文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城市居民饮食
D.地域文化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