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下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所属植被类型主要是(     
A.硬叶林B.针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①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②林地稀疏,蒸发加剧,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土壤变干
③坡面含水率下降,林地退化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
3.关于该区域植被与环境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山顶主要因气温高,蒸发量大,为灌木草原B.坡面主要因坡度大,土层薄,为疏林草原
C.谷底主要因水土条件好,以中生乔木为主D.光照差异导致谷底到山顶的植被分布差异
2022-02-23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科研团队以内蒙古高原的草地和大兴安岭的林地为对象,研究其物候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图为该科研团队绘制的1980—2015年林地和草地生长季始期、末期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0-2015年林地生长季(     
A.较草地长,且逐渐变短
B.较草地长,且逐渐变长
C.较草地短,且逐渐变长
D.较草地短,且逐渐变短
2.推测1980—2015年研究区域春季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
C.冷湿D.冷干
3.1980-2015年,草地生长季末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B.降水增加
C.光照减弱D.蒸发加剧

3 . 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76倍。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
2.整个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演替的主要趋势是(     
A.多向进化B.多向迟化C.单向进化D.同向退化
3.图中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热量、光照

4 . 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多出现在水源充足、气候寒冷地区。其根系较浅,也被称为“多草苔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多草苔原植被根系较浅的原因是(     
A.土壤肥沃B.风力较大
C.冻土埋藏浅D.地上植株小
2.在寒冷季节积雪较浅的环境下,多草苔原在雪面之上少植物残留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较弱B.温度过低
C.流水侵蚀D.风和雪的磨蚀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草苔原植被群落的演化趋势是(     
A.逐渐被灌木和森林代替B.逐渐被荒漠代替
C.草苔原植被群落获得明显优势D.寒冷季节草苔原植被长势喜人
2023-05-14更新 | 878次组卷 | 1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图1),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在环境极为严苛的沙漠中,一种名为那拉瓜(图2)的植物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稳定着沙漠的生态环境。那拉瓜根系长达50米,叶片完全退化消失,绿色的硕大果实和茎秆上遍布尖刺,植株矮小匍匐于地,形成密集的灌丛。一株那拉瓜可在沙漠中生存100多年,风沙受其阻挡,会在其内部及周围堆积形成高达10米,半径达40米的风积生物地貌——灌丛沙丘。



(1)说明那拉瓜为适应严苛的沙漠环境而演化出来的生态特性。
(2)推测以那拉瓜为主体的灌丛沙丘的形成过程。
(3)简述那拉瓜植物群落对稳定沙漠生态环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023-10-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6 . 土壤液态水进入植物根系后,通过茎杆向上输送,经气孔蒸腾后转化为气态水扩散到大气中,实现了土壤水—植被水—大气水的转化,形成茎杆液流过程。通常情况下,蒸腾作用越强,茎杆液流通量越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某沙地梭梭树5—8月茎杆液流通量平均日变化,研究时段内下午的梭梭树部分气孔关闭、代谢减慢,导致蒸腾作用较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时段内,下午茎杆液流通量小于上午,主要是因为下午(     
A.平均气温较高B.光照条件较弱C.相对湿度较大D.空气对流较弱
2.5—8月最可能出现降水的月份是(     
A.5月B.6月C.7月D.8月
3.研究沙地茎杆液流通量的意义主要是(     
A.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依据B.有助于沙地农田的高产稳产
C.促进流域内水资源合理分配D.形成干旱地区茎杆液流理论
7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杰里德盐沼是世界第三大盐沼,位于北非国家突尼斯的中部,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杰里德盐沼含盐量极高,有丰富的磷酸盐蕴藏,盐层厚度最大可达30米,面积达5000平方千米。盐沼内有一种特殊的地貌景观——“沙漠玫瑰”,是由沉积岩在几千年的风雨雕刻中形成的奇特景致。下图示意杰里德盐沼的地理位置及沙漠玫瑰景观图。


我国国内的树墙大多都是在低矮的灌木上修剪的,突尼斯的树墙大多是将五六米高的树的上部枝叶修剪,成为一堵长长的、高高的树墙,树墙底下摆满了椅子,供人们休息,成为街头别致的“树墙高修”景观。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沙漠玫瑰”的形成过程。
(2)该地将树的上部修剪成一堵树墙,请对“树墙高修”这一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3)有人建议减小对杰里德盐沼的开发强度,对盐湖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分析这样做对缓解当地环境问题的意义。
2022-12-12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8 . 下图是在我国某山区公路上所拍摄的一幅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雨季在该路段行驶应该格外注意(     
A.野生动物出没B.山口侧风影响
C.滑坡、山石滚落D.道路起伏变化
2.图中部分山体上没有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光照B.缺少土壤C.降水量少D.热量不足
3.图中裸露的层状岩层所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沉积作用一相对上升—侵蚀作用B.相对上升—侵蚀作用一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一相对下降—侵蚀作用D.相对下降—侵蚀作用一沉积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