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是在特定地质、岩溶地貌、气候、水文环境下形成的,天坑发育区土壤贫瘠。根据形态可将天坑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发育后期,直径和深度继续增大。天坑内一般土壤贫瘠,但由于受到坑壁的围挡,天坑内部形成了与外部差异明显的小气候,草本植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中国在多个人迹罕至的天坑发现了极度独特濒危的草本物种。下图分别为天坑发育阶段图不同发育时期草本植物物种数变化图




(1)根据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说出天坑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与天坑外部相比,指出天坑内植被生长的气候环境特征。
(3)随着图示天坑后期的继续发育,推测天坑内草本植物未来的物种演化趋势。
2024-01-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模拟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脉最高峰贡嘎山海拔为7556米(位置见下图左),其东坡海螺沟是中国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园,沟内拥有低纬度地带海拔最低的冰川和世界第二大冰瀑布(冰川流动在陡坡段呈坠落或滑落状态),冰川下限的海拔约2850米。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城。下图中为贡嘎山远眺景观图。下图右为2017年绘制的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原生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图。

(1)贡嘎山具有“鹤立鸡群的身姿,金字塔般的山顶”,描述其形成过程。
(2)分析海螺沟冰川与森林共存的主要原因。
(3)说出海螺沟冰川退缩的原因,并推测未来S0地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变化趋势。

3 . 圆叶桦是一种耐寒喜湿的灌木,阿尔泰山圆叶桦主要分布在北坡、西北坡和东北坡,东南坡最少。近几十年来,圆叶桦在各个坡向的分布均呈增长趋势,在东南坡、南坡和西南坡增幅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是(     
A.灌丛荒漠B.草甸草原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
2.该山东南坡圆叶桦分布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降水较少C.光照较弱D.风力较强
3.近几十年来,阿尔泰山区的气候趋于(     
A.暖干化B.冷干化C.暖湿化D.冷湿化
2024-05-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地理

4 . 风化壳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仍残留覆盖在原来母岩之上的风化产物。不同植被类型区的降水量、蒸发量与气温相差较大,风化壳厚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下图示意不同植被类型区的相关数据,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A.①为热带草原B.②为温带草原C.③为热带森林D.④为温带森林
2.图中从①到③风化壳厚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变厚植被多少B.变薄风速大小C.变厚流水快慢D.变薄人类活动
2024-03-21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林火是森林群落演替的重要驱动力,大兴安岭重火后第二年,人工种植兴安落叶松,也影响着群落物种演替。下图为大兴安岭火后不同年限各物种数及变化趋势线(后部分数据为模型推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区植物物种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发生后几年内,草本类物种数量较灾前减少
B.随着火后年限的增加,生态系统趋于不稳定
C.总物种数变化趋势主要受草本影响
D.火灾前当地优势物种为草本类
2.草本类物种数随灾后年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B.光照C.热量D.土壤
3.据研究,火烧后3年,兴安杜鹃成为当地优势种群,这说明兴安杜鹃(     
A.是该地区稳定的优势种群B.属于乔木类物种
C.根系深,对冻土层适应性强D.耐干旱、喜阳
2024-03-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岗山(武夷山主峰)海拔2158m,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该山海拔1600~1800m左右,有山地矮曲林分布,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海拔1900m以上,为山地草甸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表现为暖湿化),近二十年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为黄岗山位置、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据图推测M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垂直空间范围最大的原因。
(2)简析黄岗山海拔1600~1800m处的山地矮曲林的形成原因。
(3)分析近年来山地草甸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7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处典型自然植被分别为(     
A.落叶阔叶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B.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
C.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D.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原——疏林草原
2.在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的原因主要是(     
A.区域小气候变干燥B.林木密集,截留雨水
C.坡面涵养水源能力弱D.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原则,该区域山坡的植被最宜是(     
A.乔木林地B.灌木林地
C.耐旱草本植物D.耐寒草本植物

8 . 武夷山主峰黄岗山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在海拔1900m以上的中山草甸带,草本植物生长茂密,木本植物低矮且零星分布。随着气候变暖,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自然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黄岗山的植被分布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中山草甸带的木本植物低矮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低②降水少③光照弱④风力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推测气候变暖,中山草甸带最可能演化为(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低山草甸D.苔藓矮曲林
2024-02-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9 .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公元11世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野生稻具有栽培稻已经消失的耐旱、耐寒、抗病等遗传基因,可用来改良水稻品种。我国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划定了野生稻保护区。下图示意目前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野生稻分布北界向南移动,反映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变暖B.变湿C.变干D.变冷
2.与图中其他地区的野生稻相比,东乡县野生稻具有的优良基因主要是(     
A.耐寒B.耐旱C.抗病D.抗风

10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的遥感参数,指数越高,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下左图、右图分别示意黄河源区平均生长季NDVI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横坐标为年内日期序号,DAY145表示从1月1日起计算的第145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3年黄河源区可能出现(     
A.河流径流量增大B.风沙活动增加C.土壤肥力增加D.凌汛危害加大
2.黄河源区春季NDVI小于秋季的主要原因是春季(     
A.生物量积累较少B.空气湿度更低C.土壤未完全解冻D.枯枝落叶较少
3.据图推测,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为(     
A.冷干化B.暖干化C.冷湿化D.暖湿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