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410 道试题

1 . 有“雨极”之称的乞拉朋齐,当地人将槟榔树干挖成中空,横跨在河流上方,再由人工引导印度榕的次生根往槟榔树干里生长。当次生根不断生长,遇到河对岸的土壤就会扎根,一座桥就逐渐"种"出来了(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印度榕的显著特征是(     
A.次生根稀少B.耐旱能力强C.叶片呈针状D.生长速度快
2.树桥建成后越来越牢固,可能是因为(     
A.根系持续生长B.使用频率下降C.河水侵蚀减弱D.维护力度加大
3.相对于传统的桥梁,树桥的优势在于(     
①人力投入小②“建设”成本低③“建设”时间短④生态破坏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昨日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如图1所示)。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

材料二:研究表明,图1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未来将出现缩小趋势。

材料三: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示意图。

图1

图2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补全虚线框内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并结合图2信息,论证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3 . 表为某科研小组在黑龙江和广西两地所取土壤的基本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性质

地点
有机质(g/kg)氮(g/kg)磷(g/kg)钾(g/kg)pH值
22.81.401.3922.17.6
13.61.071.0722.15.7
1.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更多,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B.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丰富
C.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少D.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
2.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     
①稳定粮食播种面积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③只种植单产高的作物
④提升粮食储备安全⑤利用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小麦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全真模拟检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某日一架飞机在甲、乙、丙三地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飞机从甲地飞到丙地,最近的航行方向是(     
A.一直向东B.一直向西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2.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从甲地到丙地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A.持续变小B.持续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7日内更新 | 72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我国南海的众多岛屿中,绝大部分为珊瑚岛。其中有植被、土壤覆盖,适合人类和鸟类等动物生存的岛屿被称为“灰沙岛”,永兴岛是其中之一,它是发育在珊瑚礁坪上,经一系列沉积、固结和生物演化过程形成的。下图示意灰沙岛的发育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灰沙岛的发育条件有(     
①丰富的生物碎屑②较宽的礁坪③季风和台风④潮流和海浪⑤地壳抬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2.灰沙岛上淡水资源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土壤发育B.风浪稳定C.沙洲增高D.珊瑚礁生长
3.永兴岛(     
A.附近海域水温年较差大B.土壤富含磷和碳酸钙
C.海域水温自北向南递减D.地形地质结构较复杂
7日内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下图)是我国南沙群岛西北部的一座珊瑚礁。受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该地区的珊瑚礁存在明显的二元地质结构(表层为全新世松散珊瑚礁沉积物,下层为更新世以前已成岩的礁灰岩)。近年来,我国在该礁的西南部修建了人工岛。受盛行风的影响,人工岛周围沉积物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

(1)简述人工岛建在永暑礁西南部的原因。
(2)说明该地珊瑚礁二元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3)比较A、B两地沉积物渗透性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7日内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中国地理(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

8 . 隐含耕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资源。长江经济带耕地质量和数量区域差异大,是隐含耕地主要流入区,且内部隐含耕地差异显著。下图为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空间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经济带内部隐含耕地的流动特征主要是(     
A.中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B.均向沿海省区流动
C.西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D.邻近省区间流动较显著
2.长江经济带的隐含耕地主要来自东北地区,主要是由于(     
A.两区域相距较远B.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
C.东北地区黑土壤肥沃D.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
3.隐含耕地净流动对浙江粮食安全的影响是(     
A.增加当地粮食产量B.提升当地粮食品质
C.增加当地粮食消费量D.增加当地粮食供给
7日内更新 | 32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
(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
7日内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暨押题文综地理试题

10 . 某地理研学小组考察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乘坐索道时得知,为保护生态,区内许多地段采取了以索道替代公路的交通方式。小组还进行了拍摄记录,其中一张照片中西北-东南走向的山体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左图示意所拍摄照片,右图示意小组所乘索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时间和方向为(     
A.下午,面朝东北拍摄B.下午,面朝西南拍摄
C.上午,面朝西北拍摄D.上午,面朝东南拍摄
2.左图中①处相比于②植被更为茂密最主要原因是(     
A.①处光照更足B.①处土层较厚C.②处水源更少D.②处热量较少
3.保护区“以索代路”的最突出的生态意义是(     
A.减少汽车尾气污染B.减少鸟类迁徙阻断
C.减少地表径流破坏D.减少对植被的干扰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通用)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