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11 道试题

1 . 德国洪涝和我国河南涝灾充分说明,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科技再发达也是不堪一击。只有保护地球,爱护环境,人类才有未来。爱护环境篇要你我拿出实际行动。

1.面对日本核污水的排放,瑞典环保少女却保持缄默。违背了有可持续发展(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协同性原则D.持续性原则
2.河南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在于(     
A.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B.预报判断不及时
C.防灾减灾意识弱D.降雨量大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暑期返校测试地理试卷

2 .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昨日更新 | 1360次组卷 | 8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安徽专用)
3 . 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实线在图中画出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描述其主要特征(提示从山谷相对高度、走向、谷底形态和谷坡坡度等方面描述)。
(2)图中甲附近陡崖(          )(选择填空)。
A.相对高度大于30米B.位于山谷中
C.底部海拔最低为860米D.崖顶海拔可能为870米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运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世界不同地区的四个学校的学生对一年中的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了观察,绘制了10月某日某时刻全球的晨昏线示意图(下图),其中甲点为晨昏线与80°纬线的切点。a、b、c、d表示不同地点的四个学校。

(1)此刻c点的地方时为____,全球位于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
(2)说出三个月后学校a与b日出地方时的差异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3)说出从该日开始三个月内d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特点。
(4)画出此时全球不同纬度日出时刻图。

7日内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1号卷地理试题

5 . 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
2.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A.粮食B.蔬菜C.禽肉D.畜肉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②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860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安徽专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1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气压平均值的差值)图。图2示意2023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图2-a)和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17时)的变化(图2-b)。

                  图1

                    图2
(1)根据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析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的原因。
(2)说明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
(3)据图2-a,指出与3月相比,4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结合图2-b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097次组卷 | 6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安徽专用)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A.失业工人数量多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D.生产技术水平高
2.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A.休闲游憩B.水源供给C.物流运输D.生态保育
2024-06-18更新 | 1335次组卷 | 6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安徽专用)

8 . “东数西算是我国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之后,启动的又一个大工程。在西部地区发展能耗高、耗水多的数据中心,将东部产生的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图为我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把东部的部分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价格的差异B.国防安全的需要C.能源与环境考量D.数据保密的要求
2.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东数西算”能(     
减轻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 推动西部信息网络的建设 缓解东西部间交通运输压力 促进数据中心相关产业转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长三角枢纽适宜布局互联网数据业务有(     
A.视频通话B.离线分析C.存储备份D.后台加工
2024-06-1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风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适应性模拟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2024-06-18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10 . 近年来,在自然和人文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耕地利用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下表示意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地区代表作物主要特征
泰国、印度橡胶近30%的新增橡胶种植因来自占用耕地,严重削减水稻产量。同时橡胶树因耗水量巨大威胁水资源安全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榈油棕榈种植园日前占据全世界10%的永久耕地,过去30年快速扩张,成为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巴西H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促使H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占大量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咖啡、可可、桉树利用耕地种植经济作物以消除贫困,但从中长期来看会影响水土资源条件,导致这些地难以重新种植粮食作物,

1.表中H作物最可能是(     
A.甘蔗B.玉米C.甜菜D.茶树
2.导致表中国家或地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土壤肥力C.剩余劳动力D.耕地产出效益
3.为缓解耕地非粮化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表中国家或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强国际合作,租赁海外耕地
B.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C.调整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消费
D.加快耕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
2024-06-15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