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万里茶道”是18世纪以来亚欧大陆上重要的商贸通道。从我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俄罗斯后又继续延伸。近年来各省份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申遗活动,诸多爱好旅游的人群也掀起了重走“万里茶道”的热潮。下图为“万里茶道”线路图和湖南省区域图。

(1)旅游人群重走茶道,经过福建时看到当地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亚寒带针叶林”),一路向北行进过程中观测到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植被类型,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填“温度”或“地形”)。
(2)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区域内____(填“地形平坦”或“山地广布”),为水稻种植提供良好条件,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经过长期种植,当地____(填“水稻土”或“黑土”)广布。
(3)旅游人群行至沙漠戈壁时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____(填“风蚀柱”或“海蚀柱”)。
(4)现如今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区域间货物运输____(填“效率明显提高”或“运量明显减少”)。
(5)简述各省份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申遗的意义。
2024-05-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呼包鄂榆地区沿黄河呈条带状分布,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该城市群拟将“全国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合作共建区”作为其主要功能定位。为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呼包鄂榆地区既重视“节水”,又重视“治水”。图为呼包鄂榆城市群各城市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1)呼包鄂榆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填“水土流失”或“地震频发”),主要原因是____(填“植被覆盖率低”或“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2)呼包鄂榆地区铁路较密集,体现了____(填“风力资源”或“交通”)对能源工业布局的有利影响。
(3)该地区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说明了当地发展能源化工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填“能源、原料丰富”或“劳动力、水源丰富”)。
(4)说明呼包鄂榆地区采取“节水”生态建设举措的必要性。
2024-05-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3 . 海水表面温度(英文简称SST)体现了海洋内、外动力过程及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变化深受气候、陆地地面环境和海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如图示意长江口地区多年月平均气温与该河口邻近海域SST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SST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大气温度B.季风环流C.长江径流D.海水运动
2.该地区海一气相互作用最弱的月份是(     
A.1月B.4月C.9月D.12月
2024-05-15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兰州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始建于秦。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城市萌芽期的“缓慢发展”,军事职能主导下的“约束性”扩张,王朝兴盛所带动的“年轮式”增长和国家政策推动的“跨越式”扩展。结合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时期兰州建成区面积及扩展指标

时间建成区面积(km2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时间间隔(年)
隋唐(907年)0.40
宋元(1104年)0.440.050.04197
明代建文(1402年)1.190.580.21298
明代正统(1449年)2.342.041.0447
清代乾隆(1736年)2.600.040.03287
民国25年(1936年)3.150.110.09200
民国36年(1947年)8.220.155.6111
1960年39.4729.236.0913
2015年132.672.372.0755

1.早期兰州城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交通D.政治
2.有关兰州城市空间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至宋元时期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商贸活动
B.明代建文至正统年间扩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
C.民国时期建成区面积扩展较快在于军事扩张
D.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是因为交通发展
3.兰州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地形 ②河流 ③政策 ④经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5-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5 . 滇中高原杞麓湖,属于高原断层陷落构造湖泊,呈封闭型,无明显外流湖口,也无外流过境河流通过,某团队通过钻孔对其湖泊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和碳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气候观测资料及人类活动历史资料对比,研究湖区气候变化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该湖泊沉积物钻孔岩芯中粒径主要受周围水流作用的影响,粒径大小指示湖泊水位变化,有机碳多少可反映流域的生物生产力大小。如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有机碳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杞麓湖的推测,正确的是(     
A.当地气温低,蒸发弱,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B.因降水量超过蒸发量,湖水富营养化不明显
C.湖水通过地下暗河排泄外流,为淡水湖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水含沙量小
2.相对于Ⅰ时期,Ⅱ时期湖区的气候特征是(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
3.Ⅲ时期钻孔岩芯沉积物中的平均粒径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降水明显增多B.入湖泥沙减少
C.用水明显增多D.径流汇入减少
2024-05-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湄公河下游及其9条汉道流入南海时所形成的冲积平原,称为湄公河三角洲(如图),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其中1/5属于柬埔寨,平均海拔不足2米。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占其国土面积的12%,居住着全国19%的人口,生产着全国50%的稻谷、65%的水产品和70%的水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家研究发现,近年来越南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在不断变小,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到2050年将完全沉至海平面以下。

(1)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易遭受洪涝灾害,请解释其原因。
(2)分析越南湄公河三角洲面积不断变小的原因。
(3)为保护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试提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024-05-0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为四大主产区。某研究团队分别选取四大主产区的12个站点开展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地区玉米冠层截留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如图示意2010-2017年四大主产区玉米冠层截留量、截留率、生长季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四大主产区玉米冠层截留量、截留率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季降水量大的地区截留率高B.东北地区比华北地区截留量低
C.生长季降水量小的地区截留率高D.西南地区比西北地区截留量低
2.与主产区乙相比,甲区截留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B.蒸发量大C.生长期长D.叶面积指数大
2024-05-0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尉犁县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角(如图),是整个盆地海拔较低处,自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无法汇入罗布泊之后,河水最终汇入尉犁县,导致这里也成了一个盐汇区.夏季洪水泛滥,水流暴涨的塔河一改平时的温驯,肆意地往两岸扩张弥漫,形成广阔的河漫滩。9月份之后,洪水渐渐退去,地面不断返盐,在广阔的河漫滩上形成令人惊叹的“荒漠白雪”景观。

材料二   双河春顾的尉犁,其富饶与罗布泊的死寂大不相同,这里位于一片遍布田畴沃野的绿洲,有一望无际的棉田,面积达100余万亩,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为减轻土壤盐渍化,提高棉花产量,现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效果明显。

(1)描述尉犁县河漫滩“荒漠白雪”的形成过程。
(2)说明膜下滴灌技术对改良土壤的作用。
(3)简述尉犁县种植棉花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9 . 瀚海雾凇专指沙漠戈壁中的雾凇景观,沙漠中出现较好雾凇的时候往往都会满足这些条件:-15℃至-25℃之间的气温,空气平均湿度大于90%,甚至要接近100%,夜间风速在3-4米/秒以下。沙漠垄上雾凇要比垄间雾凇量大,枝条越细长的草木挂的雾凇越多。如图为瀚海雾凇主要形成期的风速、最大相对湿度和最低气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下列日期能形成较好雾凇的是(     
A.1月19日B.1月29日C.2月13日D.2月23日
2.枝条越细长,越容易挂上雾凇,是因为(     
①与水汽接触面积越大 ②所能附着的凝结核越多 ③承重性越好 ④表面温度越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瀚海雾凇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土壤水分B.增加空气湿度
C.减轻病虫害D.减少植物蒸腾
2024-05-06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要求。

众多研究发现,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随温度升高不升反降趋势明显,即存在“蒸发悖论”,导致“蒸发悖论”现象产生的气候机制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某研究小组利用黑龙江8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的蒸发皿蒸发量数据资料,采用科学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年和四季蒸发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蒸发量随纬度、经度、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下表为1961—2017年黑龙江省主要气候因子的气候变化趋势与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

时段项目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s⁻1

气候趋势系数0.5856-0.0564-0.9507
与蒸发量相关系数0.0778-0.62130.3513
相对贡献率/%20.749.529.9

春季
气候趋势系数0.39550.2150-0.9063
与蒸发量相关系数0.3192-0.78340.5610
相对贡献率/%26.235.038.8

夏季
气候趋势系数0.49560.0311-0.8723
与蒸发量相关系数0.5203-0.91540.1857
相对贡献率/%26.855.018.2

秋季
气候趋势系数0.3539-0.1571-0.9242
与蒸发量相关系数0.4262-0.75910.0798
相对贡献率/%22.461.216.5

冬季
气候趋势系数0.3116-0.2513-0.8443
与蒸发量相关系数0.8244-0.65210.0830
相对贡献率/%57.329.413.4
(1)说明黑龙江省蒸发量与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相互关系,并比较三个因子对年蒸发量的影响程度。
(2)解释黑龙江省蒸发量随经度增加而递减的原因。
2024-05-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