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8月20日0时至7时,四川省汶川县累计降雨量最大达到65mm,多处发生山洪、泥石流。截至8月23日18时,四川汶川“8.20”强降雨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致12人遇难,26人失联。

材料二:中国气象学家在研究中国1979年至1991年的气象资料时发现,每年从6月份开始,青藏高原上空出现一个大气臭氧异常低值中心,臭氧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1)拉萨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试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原因。
(2)简述汶川“8.20”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汶川泥石流多发原因。
10-11高一下·云南德宏·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B.B—C—AC.C—A—BD.B--A--C
2023-01-24更新 | 152次组卷 | 9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理(理)试题

3 . 下左图为“12月24—27日某城市天气预报示意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左图中某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城市的天气变化趋势是(     
A.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B.气温降低、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阴D.气温升高、气压升高、天气转阴
2.该城市12月26日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上右图中的(     
A.①变大、②变小B.①变小、③变大C.②变大、④变小D.③变小、④变大

4 .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强调各国应该加强合作,通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未来通过以我国“双碳”为代表的减排行动,实现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下降会导致(     
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增加
2.我国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小是因为(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④强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强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②弱
9-10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5 .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_____
2016-11-26更新 | 741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9-10高一下·浙江·期中
综合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见下图。

1. 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 1999年以后,该地区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09-11-27更新 | 59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带。第六次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甘肃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923.93万公顷,其形成因素包括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2014—2019五年间甘肃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6.27万公顷,平均植被盖度呈增加趋势。调查显示:甘肃省在治沙过程中,全面实施生态治理工程,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产业结构是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的有力措施。下表为甘肃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表(单位:万公顷)。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272.25

1568.42

15.02

68.24

(1)概括甘肃省荒漠化成因的结构特征,并分析原因。
(2)推测甘肃省在治沙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生态治理工程的具体措施。
(3)分析甘肃省平均植被盖度增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024-05-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8 .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我国人口不断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该趋势在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五大城市群最为明显。下表示意2022年五大城市群重点城市城镇化率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深圳佛山东莞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天津武汉合肥
城镇化率(%)99.7995.2292.2589.3087.687.0186.4885.1184.6684.64
城市杭州长沙成都南昌石家庄重庆唐山襄阳德阳绵阳
城镇化率(%)84.083.2779.978.9271.4470.9665.7963.257.654.29
1.我国人口不断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A.享受养老福利B.减轻竞争压力C.寻求就业机会D.获取优质教育
2.据表中数据推测,2022年城镇化率整体最高的城市群是(     
A.长三角城市群B.粤港澳大湾区C.京津冀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群
3.为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该(     
A.培育更多核心城市B.引导大城市人口向小城市迁移
C.均衡布局各类产业D.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9 . 2018年上海市经济总量居全国省区(直辖市)第11位,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安徽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3位。下表为2018年上海市和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
上海市0.1800.225
安徽省0.6450.335
(1)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
(2)分别说明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状况。
(3)分析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差异形成的原因。

10 . 2023年2月22日,杭州市人大会议上,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出炉,杭州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和20000元。完成下面小题。

1.2017年以来,杭州一孩生育率总体平稳,但二孩、三孩出生率直线下降,适龄市民对于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污染B.新冠疫情影响C.杭州年轻人口数量下降D.现代社会的生育文化
2.杭州市出台二、三孩补贴政策,推动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增加当地人口容量B.减缓人口老龄化C.减轻目前社会负担D.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3.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另一面,是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已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的省份看,各地人口趋势变化有一定差异,目前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省份有安徽、河南等。以下关于2022年末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省份的影响因素最有可能不包括(     
A.人口基数大B.国内人口迁移C.医疗卫生条件差D.人口年龄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