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以喀群为界,叶尔羌河分为上、下游: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谷物质结构疏松;下游河段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流向东北,注入塔里木河,地势相对平坦。下图为叶尔羌河部分河段的分布图。


(1)推测叶尔羌河上游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
(2)说出莎车所在位置的地貌名称,并说明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叶尔羌河上游含沙量有增大的趋势。试从构造运动和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之前,孟加拉国工业基础薄弱,多数产品依赖进口。1958年,孟加拉国成立小型和家庭工业联盟,对接农村居民、乡镇企业和地方政府。20世纪60年代,孟加拉国建设大量农村工业园,生产面包和膨化大米等供国内消费的商品,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1982年,孟加拉国调整经济战略,优先考虑吸收外资,将工厂迁入城市,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为发达国家的母公司贴牌生产服装等产品。此后,孟加拉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但部分居民仍处于半工半农的状态。某服装企业于2013年随着回流乡村的趋势迁入坚德布尔县(位置见下图)的工业园。该服装企业为延长产业链,在城市里保留并延伸了部分产业链环节。

   

(1)简述20世纪60年代孟加拉国建设大量农村工业园的有利条件。
(2)说明20世纪80年代孟加拉国工厂向城市搬迁的原因。
(3)该服装企业于2013年迁回农村工业园,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4)推测该服装企业在城市里布局的产业链环节。

3 . 地表温度异常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这是由于地震范围内地壳大面积受力,使震中周围的岩层挤压变形产生裂缝并释放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受到地表电磁场的轰击释放出热量,导致地震区低空大气局部增温,出现热红外异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此原理,下列技术中,我们可以用于地震监测的是(     
A.BDSB.RSC.GISD.VR
2.关于热红外异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热红外异常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长波辐射
B.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可导致地面热红外异常
C.夜晚利用该种技术检测地震效果较为明显
D.白天利用该种技术检测地震效果较为明显
3.2016年6月,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对外公布了全市地面沉降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该市地面沉降有加快的趋势。对地面沉降监测适用的先进技术是(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3S”技术
2024-02-28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2题及变式题

4 . 研究者把外来人口计划在流入地居留至少5年的意愿称为长居意愿,把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称为定居意愿,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定义为落户意愿。影响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特征(性别和年龄等)、家庭随迁、生活成本、落户门槛等。下图示意居留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统称)的城市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不同城市来说(     
A.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B.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C.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D.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2.北京、上海一类的城市落户意愿高于定居意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特征B.家庭随迁C.生活成本D.落户门槛
3.研究居留意愿可以(     
①为预测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提供依据②为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③为判断城镇化趋势提供依据④为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提供依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4-15更新 | 864次组卷 | 13卷引用:地理(重庆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5 .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以年为周期的生长发育节律现象。图1示意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分区,图2示意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纬度与植被物候的相关性。将绿度开始新增的时间定为返青期(SOS),绿度开始衰退的时间定为枯黄期(EOS),绿度的持续生长时间定为生长季长度。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乙区的植被(     
A.四季常绿B.蜡质层厚C.秋冬落叶D.多革质叶片
2.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     
A.返青期与纬度大致呈负相关B.枯黄期随纬度升高呈提前趋势
C.生长季长度与纬度呈正相关D.返青期的变化幅度较枯黄期大
3.43.5°N附近返青期与枯黄期状况的成因是(     
A.海拔高,气温低B.远离海洋,降水少
C.生长季蒸发量大D.土壤淋溶作用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布哈河是其主要水源补给。近6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增暖趋势,平均气温持续上升。从20世纪末开始,青藏高原气候逐渐由暖干转向暖湿。数据统计,青海湖2022年的平均水位已经到达3196.57米,在过去一年之间上涨了0.11米。而湖泊总面积也增加了6.8平方公里。这使得青海湖所占的水域面积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大值,湖泊的蓄水量也出现了显著增加。

材料二:湟鱼一种洄游性鱼种,也是是青海湖“鱼-鸟-(水)草”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为候鸟提供了食物来源。湖中鸟岛每年夏季有超过30万鸟类在栖息繁殖。每年的 5 月到 8 月,成熟的湟鱼会洄游到淡水水域产卵。

材料三:左图为青海湖2001-2017年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图,右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青海湖盐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原因。
(2)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青海湖水面积变化对湖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找出图中最适合湟鱼洄游的地点,并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湟鱼数量的增加对青海湖“鱼-鸟-(水)草”生态系统的有利影响。
2024-01-2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是新疆西北部两个较大的内陆湖泊。其中赛里木湖湖面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内年降水量约257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毫米(比我国西北内陆其他湖泊蒸发量小很多),结冰期长达6个月。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水盐度随之变化。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透水性较好的粉砂岩、石灰岩为主,近年来湖岸整体上出现坍塌趋势,尤其以东岸坍塌最为严重。

艾比湖湖面海拔约为189米,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下面左图为赛里木湖位置以及周边情况示意图,右图为艾比湖和赛里木湖的位置和地形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赛里木湖年内蒸发量小的原因。
(2)简析与艾比湖相比,赛里木湖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3)指出近60年来赛里木湖盐度的变化趋势,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4)赛里木湖湖岸易坍塌且东岸最为严重,对上述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023-10-14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8 . 潜山站位于安徽潜水,属于皖河水系,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平衡影响极大。下图为1960~2010年潜山站河床河底平均高程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皖河流域属于(     
A.湿润区B.半湿润区C.半干旱区D.干旱区
2.河床总体呈下切趋势大致始于(     
A.1970年B.1991年C.1997年D.2000年
3.河床总体呈下切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河流径流量减小B.采砂活动破坏水沙平衡
C.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D.沿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
2023-02-02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题9-10题及变式题

9 . 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驿站以传递公文、接待来往官吏,称为驿传或邮驿。福温古道由官方驿道和民间驿道组成,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下图示意福温古道三都澳段的聚落分布。三都澳曾经在1074年设置海上驿路,由于风大浪急在1160年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福温古道沿线聚落“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主要取决于(     
A.气候B.地形C.水系D.土壤
2.图示范围内聚落的分布趋向,体现了(     
A.人文要素向心布局的趋势B.聚落选址不同时代的转变
C.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D.交通条件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3.三都澳海上驿路的设置主要为了提高驿传系统的(     
A.连续性B.灵活性C.效率D.运量
2023-04-23更新 | 891次组卷 | 9卷引用:地理(重庆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10 . 山西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控制的农业大区,具有季节性冻土的特点,每年随着冬初冷空气活动增强,土壤开始封冻,冻土逐渐增厚,冬后气温回升,土壤解冻。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山西省出现冻土厚度变薄、土壤封冻期缩短的趋势。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冻土深度空间分布(单位: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西省最大冻土深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地势起伏
2.甲区域冬季气温呈升高趋势,但冻土深度变化很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土质黏性重B.积雪厚度大C.地势坡度大D.大风日数多
3.冻土厚度变薄对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A.抑制土壤水分蒸发B.降低作物生长积温
C.加剧冬春季节干旱D.缩短农作物生长期
2023-04-17更新 | 401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重庆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