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99 道试题

1 . 表为某科研小组在黑龙江和广西两地所取土壤的基本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性质

地点
有机质(g/kg)氮(g/kg)磷(g/kg)钾(g/kg)pH值
22.81.401.3922.17.6
13.61.071.0722.15.7
1.与乙地相比,甲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更多,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B.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丰富
C.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少D.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
2.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     
①稳定粮食播种面积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③只种植单产高的作物
④提升粮食储备安全⑤利用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小麦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
2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杭州召开。本届亚运会举办是“杭州为主,全省共享”,即杭州为主办城市,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为协办城市,共设有56个竞赛场馆(含2个亚残运会独立竞赛场馆)。亚运会场馆建设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理念,既满足赛事要求,又助推城市建设,展现城市形象,服务市民群众,最终达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的。下图为本次亚运会部分场馆分布图。

材料二:温州市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交通便利,同时也是“中国龙舟名城”,拥有丰富的龙舟比赛筹备经验。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东西并行,注入东海150余条大小河流。此次温州承办了亚运会龙舟比赛项目。

(1)简述城市承办亚运会比赛项目带来的积极意义。
(2)分析温州承办亚运会龙舟比赛项目的区位条件。
(3)为了实现“绿色”亚运会的目的,举例说明杭州市在亚运会场馆建设和主办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
2024-06-15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成说是目前被多数学者接受的关于黄土高原黄土来源的观点,其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下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及甲、乙、丙、丁四地的景观图。图中乙地位于宁夏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经过该地,铁路两侧建设有草方格沙障(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并覆盖在沙丘上)工程。

(1)甲地景观的名称是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作用。
(2)下图示意丙地周边地区黄土形成过程,该区域形成:典型黄土带,沙黄土带,黏黄土带,分别对应图中数字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3)指出乙地沙坡头段铁路主要气象灾害,并说明草方格沙障工程对防治这种灾害所起的主要作用。
(4)近年来,在中游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丁处河口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4-05-1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5 . 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A____,B____,C____,D____
(2)下图为上图中滨海地区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请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用箭头表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

(3)图中所表示的时段为____(填“白天”或“夜晚”),近地面为____风(填“海”或“陆”),该风对滨海城市的影响主要是使该时段气温____(填“降低”或“升高”)。
(4)近年来,图中滨海城市建设统一选择透水路面。与硬化路面相比,指出采用透水路面对该城市有哪些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结合图(b)信息,推理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过程。
2024-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安江位于钱塘江的上游,流域内植被丰富,20世纪60年代新安江发电站建成后,库区形成我国大型的人工湖。湖区水体中富含钙、镁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现已成为华东地区主要水源地和淡水鱼类基地。水流从大坝下部流出,位于大坝下游附近的建德段新安江出现了“水至清、风至凉、雾至奇”的新安江“三绝”,水温常年保持17℃,不但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还成为农夫山泉饮用水的生产基地。

材料二:上图为新安江流域示意图,下图是新安江水库修建前后库区及周边地区降水示意图。

(1)影响农夫山泉生产基地选址的主导因素是____。简析建德新安江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____
(2)说出千岛湖成为主要淡水渔业基地的自然条件。
(3)分析新安江建德段冬夏皆多雾的原因。
(4)从气流运动角度分析新安江水库修建后库区及周边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2024-04-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苏苹果果肉细腻、甘甜味厚、汁多无渣,俗称“冰糖心”苹果。其优良的品质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与水源条件。

材料二:左图为阿克苏河流域示意图,右图为阿克苏河径流季节分布图,表为阿克苏部分气候资料。

阿克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1429253
日均最低气温(℃)01510-9
平均降水总量(mm)722356
平均降水天数(天)3333
(1)杭州的李先生出差到阿克苏,发现北京时间8点钟刚好日出,该日阿克苏昼长约为____,与杭州相比,阿克苏白昼较____(填长或短)。阿克苏日出时全球新旧两天的比例约为____,并在答题卷中绘制此刻的太阳光照图____(用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2)分析阿克苏河的径流季节变化特征。
(3)从气候角度说出阿克苏苹果品质优良的原因。
2024-04-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刚果盆地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在被水覆盖的区域,植物(碳)在缺氧条件下被储存。但泥炭沼泽干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有专家认为,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近年来,中国与刚果盆地地区国家的碳汇合作不断加强。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局部)等高线。

(1)从地形地貌角度,说明刚果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的原因。
(2)试分析“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的原因。
(3)推测中国可在刚果盆地合作开发的一种清洁能源,并说出理由。
2024-04-16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浙江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拉维湖面积3.0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狭长型湖泊,平均水深273米,是世界第四深湖。常年表层温度基本在24℃~29℃,但每年7~8月,马拉维湖最南端的水域表层水温会下降到20℃左右。湖水由四周多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然后向南流经希雷河同赞比西河相连。

材料二:左图为马拉维湖区域位置简图,右图为甲地年内降水量统计图。

(1)马拉维湖的成因是____。马拉维湖属于____(淡水湖/咸水湖),并说出判断理由____
(2)推断甲地的气候类型,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简析甲地降水特征。
(3)简析7~8月马拉维湖南端表层水温明显下降的原因。
2024-04-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