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3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6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高考地理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结合图(b)信息,推理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过程。
2024-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冲刺卷二(湖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北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塞卡湖是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上的构造湖,水位季节变化大,与阿瓦什河相隔低矮的分水岭。1960年,在阿瓦什河上游修筑水库(位于图中河流南端上游42千米处)调节下游的径流量;1964年,区域内开辟了三处甘蔗种植园,在阿瓦什河上建泵站抽水漫灌。1976年以来,当地气候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贝塞卡湖年均水位持续上升。为减轻贝塞卡湖水位上升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2000年后在湖区东北部下游地区修建了多座泵站,并在周边城镇配备了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方便抽水排入地势更加低矮的阿瓦什河。下图示意贝塞卡湖流域的水系和种植园分布。

(1)分析贝塞卡湖水位持续快速上升的原因。
(2)简述贝塞卡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3)分析贝塞卡湖排水泵站选址湖区东北部的优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跨我国东北及华北沿边境地区、蒙古国、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南部,此走廊耕地资源丰富。下图示意中蒙俄经济走廊耕地资源分布,图示蒙古国部分可耕地面积很小,可开发潜力有限。图示俄罗斯部分耕地面积超过5000万公顷,占经济走廊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但可开发土地利用率较低。我国近年开展了对俄耕地“公司+农垦+园区+物流”合作模式,此举既可达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缓解国家耕地压力的目的,又促进俄罗斯农业发展,实现两国的合作双赢。

(1)指出图示蒙古国耕地可开发潜力有限的气候条件。
(2)简述中俄“公司+农垦+园区+物流”合作模式对俄罗斯农业贸易的有利方面。
(3)说明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2024-04-23更新 | 446次组卷 | 8卷引用:卷B-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湖北专用)
5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副热带西风急流三者交汇地带,西部与沙漠干旱带接壤,东部与黄土高原地形区接壤。青海湖为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地相接。青海湖湖面海拔3000多米,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湖水呈弱碱性,平均水深约21米,蓄水量达到1050亿立方米,是我国境内最大的咸水湖,水体更新周期约为362年。从2003年开始,青海湖水位出现了异常的反弹现象,水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上升,青海湖面积持续扩大。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简图。


(1)概括青海湖流域河流的水系特点。
(2)说明青海湖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
(3)分析近些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2024-04-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地理B试题
6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这一天是________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
(3)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4)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5)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海盆地位于约旦——死海南部裂谷,构造运动活跃,该盆地的中心为死海,周边泉水较多。由于死海面积萎缩,裸露的湖滩面积增大,湖滩残留大量可溶性盐类,之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众多天坑。研究表明,天坑的形成与地下水有关,而天坑数量的增加能加速死海萎缩。下图示意死海的位置。



(1)简述死海周边泉水较多的形成条件。
(2)分析死海湖滩上天坑的形成原因。
(3)天坑数量的增加能加速死海萎缩,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024-03-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其中湖南湘江流域的湄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类型齐全,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湘江下游的洞庭湖接纳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水系的来水、来沙,在各水系的入湖口处形成了大小、规模、形态各异的入湖三角洲。下图为湘江水系及湄江地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1)分析湄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类型角度判断,湘江流域的水主要参与哪类循环,简述判断依据。
(3)描述湘江水系在洞庭湖的入湖口处形成三角洲地貌的过程。

材料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采伐,湄江地区某低山丘陵区的原生常绿阔叶林不断减少,现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主,土壤侵蚀较强。某科研团队发现,在马尾松人工纯林内混种灌木和草本(图左)能够有效地减轻该地的土壤侵蚀状况。图右示意该地气候资料。



(4)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马尾松下混种灌木和草本对减轻该地土壤侵蚀的作用。
2024-03-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罗地亚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处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区,岩溶地貌广布,对这种地貌最初的研究发源于克罗地亚的喀斯特高原,所以命名为喀斯特地貌。据研究,构成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克罗地亚农业发达,平原地区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山区发展林牧业;沿海地区种植油橄榄、葡萄等亚热带果类。下图示意克罗地亚地形。



(1)概述克罗地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说明克罗地亚山区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克罗地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024-03-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