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水热条件适宜橡胶种植,热带季雨林是该地原始植被类型。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2000年以来,种植天然橡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橡胶林的水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3倍,土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53倍,人们称橡胶林为“绿色荒漠”。受多重因素影响,2014~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图为西双版纳及相应市县2014年和2018年橡胶成林种植面积。



(1)西双版纳天然热带雨林砍伐后种橡胶林,导致雾日比以往减少很多,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2)指出西双版纳天然热带雨林变为橡胶林后,说明土壤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022-0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图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汛期径流量B.非汛期径流量C.汛期输沙量D.非汛期输沙量
2.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A.水土流失强烈B.台风活动频繁C.植被覆盖率高D.受副高影响弱
3.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拓宽,变深B.拓宽,变浅C.缩窄,变深D.缩窄,变浅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湖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主要受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影响。博斯腾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者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20世纪50-60年代,博斯腾湖的湖水矿化度约为0.60p/L,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期。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较显著。

(1)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夜晚近地面吹____(湖或陆)风,请补绘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图)_________

(2)判断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博斯腾湖东西部水体矿化度的大小,并说明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3)若图中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种植业,说出博斯腾湖矿化度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过程。
2022-03-3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世界的塑料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18年已达到3.59x108吨,其中大部分塑料是一次性使用的。使用后的塑料垃圾难以分解矿化,容易逐渐破碎成微塑料(指环境中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类污染物)颗粒。土壤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农膜使用、污泥、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及垃圾填理场渗滤液渗流等都是土壤中微塑料积累的重要途径,而土壤中微塑料的迁移过程受微塑料本身特征(尺寸、密度和形状)、外部气候(风、雨)、土壤动物(蚯蚓、弹尾虫)和其他外力(机械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老化的微塑料对重金属具备更强的固定能力,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下图示意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和迁移。



阐释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1-04-29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1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

5 .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七百弄地区地表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其地质作用最相符合的是(     
A.地表起伏加剧堆积作用B.地表逐渐破碎搬运作用
C.洼地扩大加深溶蚀坍塌D.岩层裂隙增多流水下切
2.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     
①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②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③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④岩石溶蚀,加速垮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措施与七百弄地区可持续发展无关的是(     
A.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B.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
C.扩大水稻种植,实现粮食自给D.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
2021-11-06更新 | 1472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地理试题

6 . 水面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其影响气象条件,如太阳辐射、气温、温度、风速等:另一类是水体自身的因素,如水体表面而积、水深、水质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A.大气湿度逐渐降低B.水体面积逐渐变少
C.大气云量逐渐减小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2.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B.农作物收获期延后
C.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农作物收获期提前
2021-09-26更新 | 45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约2亿年前,南美大陆西岸板块开始剧烈运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其南段被称为巴塔哥尼亚山脉(下图)。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7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



(1)巴塔哥尼亚山处在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____(生长/消亡)边界处;预测此山海拔变化趋势____。(变高/变低)
(2)描述巴塔哥尼亚山顶的花岗岩形成过程。____
(3)阐述气候要素在该地貌景观演化中的地质作用。____
2021-07-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如图为1986~2015年我国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产业布局B.交通拥堵C.居民素质D.生活水平
2.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变化趋势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A.大气质量改善B.河道水质净化C.空间结构优化D.地域范围扩大

9 .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荒漠中心,总面积约5.2万km2,是我国第二大沙漠。该沙漠的东南腹地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周围被明显的沙山(相对高度多在200~300米)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已开辟成集科研、考察探险、沙地运动、大漠观光于一体的风景区,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是世界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下图是某年湖群区气象站4~8月蒸发量、降水量与补给量的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湖群区该气象站统计某年降水量为164mm,但全年实际蒸发量为1261mm,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湖泊该年补给的主要类型和补给量分别为(     
A.冰川融水1260mmB.河流水1100mm
C.积雪融水1260mmD.地下水1100mm
2.下列关于该湖4~8月蒸发量、降水量与补给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最高的月份蒸发量达最大B.降水量与补给量呈正相关关系
C.大气降水对湖泊补给作用较小D.补给量与蒸发量变化趋势一致
3.下列关于该地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景观独特B.旅游项目多样
C.游览价值很高D.环境承载力大
2022-02-10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拉萨市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被称为“日光城”。下图示意2010~2019年拉萨市太辐射距平值(距平值指在气象上用来确定某个时段或时次的数据,相对于该数据的某个期平均值的高低状况)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拉萨市的年太阳辐射量(     
A.2010~2015年变化幅度较小B.2016~2019年呈现增加趋势
C.2018年年太阳辐射量最大D.2019年年太阳辐射量最小
2.影响拉萨市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特征B.地势起伏C.天气状况D.太阳高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