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海陆间水循环包括的环节____(填字母)。
(2)环节b表示____,下列地理现象中具有环节b作用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
A.青藏高原冰雪融水B.长江水奔流入海
C.我国夏季风的东南风D.热带雨林植物蒸腾作用
(3)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水循环环节____(填字母),实现东到海。要使d环节容易,则地表起伏____(大/小),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
(4)中央电视台热播剧《红旗渠》,表示从山西漳河引水到河南林县,历经十年修建的调水工程,红旗渠对水循环最主要影响是____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____(单项选择题)。
A.使地表的水体呈现气、液、固三态变化B.使地球表面水资源均匀分布
C.塑造地表形态D.促进太阳辐射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6)请同学为北京市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两项的可行措施?

2 . “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优势,下雨时“海绵城市”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海绵城市”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海绵城市”原理。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海绵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A.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B.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河流、湖泊改变降水量的季节差异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海绵城市”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②地面铺设透水砖③禁止开采地下水④治理水污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增加地表径流B.减少植物蒸腾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下渗
2.某班同学为北京市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②治理水污染③减少开采地下水④地面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学者提出应选择流域作为建设管理的基本单元某校中学生赴秦淮河流域进行考察。图左为秦淮河流域示意图,图右为秦淮河流域降水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考察流域地理特征

(1)描述秦淮河流域的地势特征和降水特点。

任务二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不透水面指以沥青、水泥路面为代表的陆地表面。不透水面占比是体现区域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流域内不同行政区不透水面面积占比的年均变化率

时间段全流域(%)南京(%)江宁(%)溧水(%)句容(%)
1988—2001年5.719.097.604.361.09
2001—2015年6.453.507.018.886.15
(2)依据表1绘制统计图_____,并概括秦淮河流域不透水面占比变化特征____

任务三提出流域治理措施

不透水面替代了透水性较好的自然地表,改变了区域水循环过程,增加了流域内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

(3)从流域内部协作的角度,为南京防治洪涝灾害提出建议。
5 . (2018·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018-06-09更新 | 12844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