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4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下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     
A.夏季日出时B.夏季正午后C.冬季日出时D.冬季正午后
2.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     
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地壳陷落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
C.地壳下沉-沉积作用-水平运动-断裂坍塌D.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2021-05-09更新 | 569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2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北京专用)
2 . 读“太阳系模式图”“太阳和八颗行星部分物理性质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     ,各行星公转方向      
(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      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           
(3)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其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题)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有一颗卫星
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               D.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

2017年2月22日13时,美国宇航局宣布其 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推测其中3个或许人类可居.


(4)请说出美国科学家推测结论的原因。
3 . 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为胜。北京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下图为比赛用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流向,并估算该段河流的长度。
(2)说出图中点标2所处的地形部位;参赛选手发现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会比较多、请简述原因。
(3)从点标6到点标7,有经验的选手往往会“舍近求远”,不沿箭头直行,而选择小路行进,试分析沿小路行进的优势。
(4)在某点标处服务的志愿者拍摄了一张村落局部照片,请推测拍摄者所在的点标,并说明判断理由。

4 .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因此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在该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左右深度的地下城中。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在“流浪”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包括(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2.如果“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条件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
3.下列关于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A.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B.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能避免星际物质撞击
C.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D.宜居轨道能提供较为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4.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横波无法传播,纵波能够传播B.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上部
C.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D.上层为硅镁层,下层为硅铝层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

6 . 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2.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A.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B.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C.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7 . 下图表示沿海地区一旗帜某日某段时间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旗帜飘动的方向,判断该地气流运动状况为图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晚),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A、B、C、D四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由高到低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图中高空CD处的等压面状况的是________
A、   B、   C、   D、

8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
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
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
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
2017-04-22更新 | 915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文综地理试题

9 . 2018年11月19日凌晨,中美洲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猛烈喷发,这已经是其今年的第五次喷发,喷发的火山灰达到4900米高。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火山灰连续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A.太阳辐射增强B.白天气温升高
C.昼夜温差增大D.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3.火山喷发,可能形成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玄武岩
4.危地马拉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A.板块交界处B.板块内部C.海陆交界处D.海洋内部
2019-03-09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10 . 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如图为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4℃日数分布图。

   

海冰形成时,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海冰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把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们正在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淡化海冰缓解该问题。

“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可行性研究资料卡

资料一: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渤海海冰融水盐度平均为4%﹣13%。正常年份渤海海冰可利用储量达410亿立方米,寒冷年份可达1000亿立方米。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厚度可达10﹣40厘米。

资料二:目前海冰淡化的方法一是将采集的海冰堆放在一起,控制温度,经过两三个月,利用离心机将其中的高浓度盐水脱离出来。

资料三: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海冰融水盐度低至1%,前期海冰淡化成本为6.7元/m3,海水淡化成本5元/m,天津南水北调定价2.16元/m3。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之后,海冰淡化成本可降至4元/m3,与工业用水价格相差不大。

资料四:若大量开采海冰且把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盐水排入海中,会使渤海湾的海水盐度增加。如果直接排放高浓度盐水,还可能导致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下降等。长期大量开采

综合分析以上资料卡内容,并结合所学,表明你对“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可行性的观点。
2023-09-1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北京一零一中学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