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4 道试题

1 . 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
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2023-06-12更新 | 14650次组卷 | 5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如下图所示),是我国第七大沙漠。经过30多年的综合治理,当地实现了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成为被联合国推介的“生态治沙”典范。当地实施“引凌入沙”,实现了治理沙漠和防凌汛的双赢效果。2022年1月,库布齐沙漠腹地出现大面积的“冰河”,漫漫黄沙被大片大片的固态水覆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②过度放牧③多大风④过度樵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形成库布齐沙漠腹地大面积“冰河”的水源直接来自(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河流水
3.大面积“冰河”的形成导致(     
A.生态系统遭受破坏B.沙漠地下水量减少C.黄河泥沙淤积减轻D.当地凌汛危害增大
2023-06-10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下图示意某谷地0~10厘米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谷地位于(     
A.岷江谷地B.怒江谷地C.永定河谷地D.伊犁河谷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沼泽植被淋溶强,有机碳含量低B.高山草甸海拔高,有机碳积累多
C.随海拔的升高,有机碳含量增高D.土壤有机碳增加,加剧气候变暖
2023-05-29更新 | 1188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养测评地理试题

4 .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下图为我国大陆初雷月份多年平均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出现雷暴天气范围最大的月份最可能是(     
A.11月B.7月C.3月D.1月
2.推测我国雷暴天气日数(     
A.北方多,南方少B.西部多,东部少
C.沿海多,内陆少D.山区多,平原少
3.雷暴经过城市时,强度会发生变化,与此相关的是(     
A.热岛效应B.交通拥堵C.地面硬化D.高楼林立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某地理研究团队考察北冰洋某海域时发现:该海域超2,3的区域水深小于20米,海水中颗粒有机碳主要受径流输入,海岸侵蚀、浮游生物和沉积物再悬浮等作用影响,5-9月颗粒有机碳浓度较大。下图示意该海域表层和底层的有机碳浓度分布。



(1)归纳该图示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该海域底层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最大区域的形成过程。
(3)分析图示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浓度5~9月较大的原因。
(4)推测该海域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向外输出的主要途径。
2023-05-14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区自然条件恶劣,冬半年以西风为主。近40年来,色林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湖泊冻结消融受湖泊水深以及当地风向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色林错东岸、北岸和西岸都为浅水区,湖中心和南部水深较深。研究发现,色林错北部和东部湖岸处冻结早、消融晚。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

(1)简述该流域入湖河流的流量在不同河段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色林错北部和东部湖岸处冻结早的原因。
(3)推测色林错湖区近4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分析由此导致的湖泊面积变化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05-13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7 . 北京雨燕每年定期迁徙。志愿者为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通过记录飞行沿线光照强度的变化,推测日出日落时间和当天日照时长,估算雨燕途经地的地理位置,探寻其迁徙路线。下图为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单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使用“光敏定位仪”估算雨燕途经地的位置,其误差较小的地点是(     
A.北京B.准噶尔盆地C.刚果盆地D.南非高原
2.北京雨燕(     
A.一直向西南方迁徙B.途经两大洲两大洋C.飞越多处荒漠地区D.最终到达热带雨林
2023-05-11更新 | 70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地理试题

8 . 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并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流堆积、侵蚀作用交替,这种由气候干湿变化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下图示意某地气候阶地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气候阶地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④②①③
2.对该阶地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推测,正确的是(     
A.①到③气候变干B.③到④气候变干
C.②到④气候变湿D.①到②气候变湿
2023-05-11更新 | 153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3届河北昌黎第一中学高考三轮飞跃1地理试题

9 .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源较浅。中国救援队于北京时间2月7日23时从北京起飞,当地时间2月8日4时30分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下图示意该次地震震中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此次北京到阿达纳飞行中(     
A.救援队员在东南方向看到日出B.最短飞行距离大约为8000公里
C.飞行时间长度约为5.5小时D.最佳飞行方向为先西北再西南
2.与此次地震震中附近板块边界类型相似的是(     
A.AB.BC.CD.D
2023-05-08更新 | 215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考前冲刺地理试题

10 . 2021年1月初,北极极地涡旋(极地上空的气旋)出现分裂、南移。受其影响,中国从北方开始出现寒潮,所到之处气温骤降,以大风天气为主。美国2月初也开始陆续出现数次大风、降温、降雪天气,范围近乎波及整个中部地区,次生灾害严重,图为美国此次寒潮影响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寒潮引发的次生灾害美国比中国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降雪更多B.湖泊影响降雪更多
C.地形影响风速更大D.湖泊影响风速更大
2.研究表明,两极和赤道之间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越强越稳定。推测此次北极极地涡旋出现分裂、南移的根本原因是(     
A.暖空气北移挤压B.极地海冰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D.极地上空气旋减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