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59 道试题

1 . 林奈(Linnaeus,Carolus)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室外培植了一座“花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下列城市都种植“花钟”上的花卉品种,林奈培植花钟上的半枝莲开花时,常态下最可能同时开花的是(     
A.开罗(30°N,33°E)   昙花B.马德普拉塔(38°S,57°32'W)   烟草花
C.旧金山(37°48'N,122°25'W)   甜万寿菊D.杭州(30°N,120°E)   紫茉莉
2.蟹爪兰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8-10小时,适宜温度是15℃左右。如果烟台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A.立春B.谷雨C.立秋D.霜降
2024-01-27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11月15日05时12分在印度尼西亚马鲁古海北部(北纬1.51度,东经126.44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50km。这是早些时候发生7.2级地震的余震,可能会给震中附近岛屿居民带来较强的震感,但是影响较此前弱很多,也没有引起海啸(海洋巨浪)。

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


   
(1)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________。他们之间的圈层是____
(2)地震波F为____(填“横波”或“纵波”)。岩浆的发源地是____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描述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岛屿的居民身体感觉。
(4)根据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指出此次地震的震源所在的圈层是____
(5)如果地震引发海啸,说出对外部圈层影响最大的两个圈层________
2023-10-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模拟实验是指采用某种实验方法,借助一些实验仪器、设备、模型,来模拟自然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产生、变化、作用等的实验,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某些自然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

某中学的李老师带带领同学们上了一堂地理实验课(如下图)。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2个数字测温探头分别插入2个烧瓶瓶塞的中孔。
②打开数字测温探头开关,将两个探头悬在空气中,待两个显示屏温度相同时,记录温度起点。
③将一袋小苏打(碳酸氢钠)和1袋醋酸倒入其中的甲烧瓶中,乙烧瓶保持空瓶,然后盖上插入数字测温探头的两个烧瓶塞,两烧瓶间相隔约3厘米距离。
④将台灯放置两个烧瓶中间对面约17~20厘米距离,拉低灯罩使光源距离瓶口5~7厘米,让热光源等距离照射两个瓶体。
⑤使用秒表计时器每分钟读取一次温度数据。收集10分钟内温度数据,记录在下面的温度记录表上。
⑥10分钟后,关闭白炽灯,继续观测温度变化,把两个瓶子5分钟内温度的变化记录在表格内。

温度记录表

时间(分钟)01234567
烧瓶甲18.319.119.720.120.420.520.620.8
烧瓶乙18.318.919.419.619.819.920.120.1
时间(分钟)89101112131415
烧瓶甲20.820.921.120.720.320.119.919.8
烧瓶乙20.320.320.420.119.719.519.319.2
(1)实验发现开灯后甲烧瓶的温度增加速度较乙烧瓶快,请解释其原因。
(2)请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适当增加小苏打和醋酸的量,甲烧瓶的温度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实验课快结束时,李老师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收获。如果你是小组成员,请结合实验现象和当今气候变化说出两条该实验给你的启示。
2021-11-07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控制A处的气压系统及周边气流的运动特点。
(2)推测图中B、C两地未来几天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3)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冬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
2021-12-29更新 | 46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招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期中前模拟)地理试题

5 . 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影响部分住宅的居住舒适度(下图)。家住我国东部某二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楼盘

均价(元/平米)

楼房走向示意

建蔽率(%)

15800

50

14500

60

12800

30

13600

50

注: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推测表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城市规划中,哪类功能区的建蔽率最低(     
A.工业区B.风景区C.住宅区D.商业区
2022-01-12更新 | 567次组卷 | 6卷引用:一轮巩固卷6(15+4题量)-【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山东专用)

6 . 2019春节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五步,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范围D.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3.《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球表面温度太低
B.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
C.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
D.地球大气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影响人类生存
4.在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并有可能地球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     
A.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
B.被小行星撞击的几率增大
C.遭遇更强的太阳辐射
D.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高
7 . 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段时间,全球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规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假如地点④位于北半球,图中 M点代表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2.假如地点②位于北半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正好纬度从高到低
B.地点①可能位于 80ºN
C.图示期间地点③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D.地点④在一年之中,有极昼极夜现象

8 .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以下各题。

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B.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C.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2.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D.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9 .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降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8月1日12时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D.雨停后15小时至39小时
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规模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2023-07-18更新 | 17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模拟实验是指采用某种实验方法,借助一些实验仪器,设备、模型来模拟自然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产生。变化、作用等的实验。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某些自然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

某中学的李老师带领同学们上了一堂地理实验课(下图)。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2个数字测温探头分别插入2个烧瓶瓶塞的中孔。

②打开数字测温探头开关,将两个探头悬在空气中,待两个显示屏温度相同时,记录温度起点。

③将一袋小苏打(碳酸氢钠)和1袋醋酸倒入其中的一个烧瓶(瓶甲)中,另一个保持空瓶(瓶乙),然后盖上插入数字测温探头的两个烧瓶塞,两烧瓶间相隔约3厘米距离。

④将台灯放置烧瓶中间对面约17——20厘米距离,拉低灯罩使光源距离瓶口5——7厘米,让热光源等距离照射两个瓶体。

⑤使用秒表计时器每分钟读取一次温度数据。收集10分钟内温度数据,记录在温度记录表上。

⑥10分钟后,关闭白炽灯,继续观测温度变化,把两个瓶子5分钟内温度的变化记录在表格上。



(1)随着实验的进行,李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了如下气温数据。
时间
烧杯
0123456789101112131415
18.319.119.720.120.420.520.620.820.820.921.120.720.320.119.919.8
18.318.919.419.619.819.920.120.120.320.320.420.119.719.519.319.2

简述开灯后随着温度增加两个瓶子温度变化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2)完成以上实验步骤后,李老师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适当增加小苏打和醋酸的量后的实验现象。请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适当增加小苏打和醋酸的量,烧瓶甲的温度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实验课快结束时,李老师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收获。如果你是小组成员,请结合实验现象和当今气候变化说出两条该实验给你的启示。
2021-10-06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A)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