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简述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2)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应怎样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3)城市热岛环流在微风状态下最强。以北京市为例,如果冬春季风速达5~6米/秒,夏季达2~3米/秒以上,则城市热岛环流被淹没而不明显。假如你是城市规划人员,又该怎么解决(2)小题的问题呢?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下图)。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3 . 结合课文关于大气环流的描述,读大气环流学习路径整理图。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本图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线索的把握是否准确?说明你的理由。
(2)议一议,如果要在图中标有疑问号的色块内填上相关内容,你准备填写什么?
2023-09-0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一第3章1
4 . 人类通过修建水坝获得水能资源,调节水资源的供应量,提高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的其他服务功能造成一些影响。
   
(1)水坝可以强化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同时又会对哪些服务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2)为了保障河流的运输功能,修建水坝应注意什么?如果要保证河流中鱼类的河游,又应当如何修建水坝呢?
5 . 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下图)。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


   
(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
2023-09-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教材思考题专辑(第4章)
6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持续40多分钟,雨量达97毫米,引发特大泥石流。


      
(1)对比灾害前后的卫星遥感影像,在灾后图中勾勒出泥石流的范围。
(2)如果估算泥石流冲毁的住宅数量,还需要哪些信息?
(3)完成第(2)题,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
2023-09-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六章教材原题
7 . 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下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近东西方向的大气热力环流。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
(2)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3)说明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2023-09-03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教材思考题专辑(第4章)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距离南美大陆3700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165平方千米。2012年,岛上居民5761人。复活节岛上通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盾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考古研究,为我们勾画出复活节岛兴衰的图景。公元4世纪,岛上开始有人居住。公元8世纪,岛上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食物不足,资源紧缺,人们大量秋代棕桐树,建造独木舟下海捕鱼。各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冲突频发。公元12世纪,岛上人口达到顶峰。各部落推行首领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欧伐树木用来运输石像,也作为新柴。15世纪末,岛上森林损失始尽,居民基荒种植谷物,但仍难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较发达的文明开始衰落。公元17世纪,岛上人口衰减至顶峰时的1/5,而且部落争端连续不断。20世纪初,岛上的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当,土著居民所剩不多。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3)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09-2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湘教版选必三第一章第二节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1)议一议,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2)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2023-09-09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二章(一)
10 . 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出现的时间。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2023-09-09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2019)教材思考题专辑第一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