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文地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9 道试题

1 . 20世纪50~60年代,伦敦政府在离市中心50千米的半径内划分出核心区并建立了多座新城(卫星城)。在伦敦的辐射带动下,这些城市已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下图为伦敦都市圈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核心区内建立新城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伦敦核心职能B.降低新城人口密度C.缓解中心城区压力D.改善新城生态环境
2.不属于伦敦对周边卫星城辐射作用的是(     
A.完善基础设施B.推动产业转出C.促使人才流入D.提供就业岗位
3.相比核心区,辐射区对伦敦发展的影响有(     
A.便于产业寻找新的发展机会B.利于提高城市等级和完善城市体系
C.有利于承接新兴产业的转移D.形成多中心网络型的城市空间结构
2023-06-2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地坑窑院,院心常会栽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这种建造技术在黄土高原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1.地坑院的院心栽植高大落叶乔木的原因不包括(     
A.防止雨水对地坑院的侵蚀B.夏季便于人门在树下遮荫纳凉
C.冬季可让阳光进入,利于采光D.安全警示作用,防止行人坠入
2.地坑院顶部四周建有矮墙,其功能作用最小的是(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B.保障地面劳作人的安全
C.装饰美观协调建筑艺术D.防火防贼
2023-05-1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博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根据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苏州城区常住人口为512.51万人,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与此同时我国特大、超大城市也将由此扩容至22个。下表为我国超大城市人口结构特点。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性别比(%1559岁人口占比(%60岁以上人口占比(%
上海市1987107.3366.822238
北京市1775104.6568.5319.63
深圳市1744122.379.595.33
重庆市1634102.262.2221.87
广州市1488111.974.7211.41
成都市1334101.068.7417.98
天津市1093106.368.7421.66
1.下列有关深圳市人口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占比大B.产业发达,迁入劳动力多,劳动力占比高
C.重工业发达,迁入的男性人口多,性别比失调D.环境污染严重,老年人口平均寿命较短,老龄化水平低
2.苏州成为我国第22个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优美,气候宜人B.高科技产业发达,吸引的人才多
C.交通便利,便于人口迁移D.受大都市的产业、人口溢出效应影响明显
3.不属于苏州成为特大城市带来的影响的是(     
A.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B.增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
C.减少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D.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024-06-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高级中学高三压轴联考地理试题(六)

4 .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工业空间布局的变化。美国的钢铁工业在19世纪初分布在匹兹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转移至德卢斯;20世纪中期,随着德卢斯资源的减少,又转移到巴尔的摩和费城。下图示意美国部分钢铁工业的空间转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美国钢铁工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从匹兹堡到德卢斯——产地距离消费中心更近
B.从匹兹堡到德卢斯——冶炼钢铁的耗煤量下降
C.从德卢斯到巴尔的摩和费城——德卢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D.从德卢斯到巴尔的摩和费城——海运的发展便于进口资源
2.美国钢铁工业的变化历程反映了(     
A.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减弱B.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步增强
C.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D.环境成为工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
2024-05-3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5 . 北村是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古村落,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其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西北部,地处流溪河和沙坑涌两河夹角的冲积平原。该村靠近广州环城高速和国道,距离龙归地铁站600m,距离白云机场5km,距离中心城区18km,是城郊型村庄。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北村空间结构布局演变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落的发展特征是(     
A.农业区规模缩小,并趋于集中连片化B.工业区规模扩大,形成工业带
C.商业区位于该村落的核心地区D.传统居住区外围自然环境全部恢复
2.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落空间布局发生演变,主要得益于(     
①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②乡村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③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④区位优越,便于外来人口大量涌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与第Ⅱ阶段相比,该村落第Ⅲ阶段空间布局会(     
A.改善产业融合发展B.利于新建传统民居
C.导致生活服务不便D.消除村落人地矛盾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注:丁在2691的头上)。


材料二   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_高,白昼时间_____ (填“长”或“短”),且受_____(填冬或夏)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_____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_____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信息,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_____成本。
(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023-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瓦当又称“瓦头”,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是瓦的头端,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及顶端下的特定部分。在实用上,既起到保护檐头的作用,又便于屋顶排水,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是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瓦当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在中国哪些地区最常见(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新疆地区D.江南地区
2.从材料中可知瓦当在古建筑中的作用有多种,但不同位置和形状的瓦当,主要作用也不一样,据图推断相比于圆形瓦当三角形状瓦当的作用主要是(     
A.寓意长寿美好B.保护屋檐头C.便于屋檐雨水滴落D.增加古建筑的美感
3.目前,一些民间收藏家收藏瓦当,其最主要的社会意义(     
A.观赏审美B.投资增值C.科考研究D.历史文化传承

8 . 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地坑窑院,院心常会栽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这种建造技术在黄土高原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图为某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地的地貌类型是(     
A.黄土川B.黄土梁C.黄土塬D.黄土沟
2.地坑院的院心栽植高大落叶乔木的原因不包括(     
A.减弱了雨水对地坑院坝的侵蚀B.夏季便于入门在树下遮荫纳凉
C.冬季可让阳光进入,利于采光D.安全警示作用,防止行人坠入
3.地坑院顶部四周建有矮墙,其功能作用最小的是(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B.保障地面劳作人的安全
C.装饰美观协调建筑艺术D.防火防盗贼防野兽入侵
2023-01-19更新 | 415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艺术班)

9 . 2019年暑假小李随团队到甲国首都乙城市研学旅行,在研学中发现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带“大草帽”,这种大草帽的突出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下左图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下右图示意大草帽样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区域(     
A.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B.南部夏季盛行东南信风
C.中部有大面积热带雨林D.东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小李在研学调研中了解到甲国人口、城市较集中分布中部偏南地区,主要原因是(     
A.光热充足,土壤肥沃B.降水充沛,航运便利
C.地处高原,气候凉爽D.资源丰富,地质稳定
3.“大草帽”成为当地居民在日常必备用品的原因主要是(     
①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②大风天气多,大草帽防风
③大草帽保温作用强,利于防寒④雨季降水频率高,大草帽便于避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2-07-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10 . 福平铁路桥是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国铁I级电气化铁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北京至台湾高铁通道的先期工程。福平铁路结束了平潭不通铁路的历史,与福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图”。平潭岛附近海域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300天,业界将这里视为“建桥禁区”。下图示意福平铁路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平潭海峡多巨大风浪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势力较强②是台风的主要通道③海峡的狭管效应明显④海面摩擦力小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福平铁路建设成功说明(     
A.自然因素的限制作用减弱B.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C.社会因素是选择线路的根本影响因素D.科学技术因素是有力保障
3.福平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A.疏散福州过密的人口与产业B.完善国家路网,便于区域间的联系
C.缩短平潭与外界联系的路线D.维持地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
2023-03-21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