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热力环流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0 道试题

1 . 大气边界层是指对流层中直接受地面影响的部分,高度通常在1000米之下,其高度主要与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图示意云南省1980-2020年不同季节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与春季相比,影响云南省夏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污染较轻B.大气降水较多
C.太阳辐射较强D.地面温度较高
2.仅考虑对流运动的影响,最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 . 古印第安人在安第斯山一处天然洼地开垦梯田(13°S73°W),.不同高度处铺设不同覆盖度、厚度的鹅卵石,越往下鹅卵石越密集、越厚,以营造差异化的小气候,进行农业环境模拟,全年栽培不同农作物。下图示意古印第安时期该梯田剖面结构,该梯田底部和顶部相对高差约15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梯田不同地点的昼夜温差(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乙>甲D.丙>甲>乙
2.从热力成因看,该梯田内(     
A.白天吹山风,夜晚吹谷风B.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C.全天盛行山风D.全天盛行谷风
3.该梯田同一地点的昼夜温差在每年4~10月更大,主要取决于(     
A.气温高低B.白昼时长C.植被状况D.天气状况

3 .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多夜雨的地区。该地夜雨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大尺度空气运动的影响。下图为某年7月17日该地夜雨时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剖面图,垂直螺旋度能够反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     
A.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B.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C.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D.山顶近地面气流受热辐合上升
2.本次夜雨形成得益于该地东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其边缘气流使该地(     
A.水汽增加B.气温降低C.凝结核增加D.大气稳定
2024-05-08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4 . 根据观测手段的不同,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分为大气城市热岛效应(观测数据来源于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和地面城市热岛效应(观测数据来源于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温35度)。我国西北地区某绿洲城市城区植被覆盖率大于郊区,图为该城市2007—2017年大气与地面热岛强度逐月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     
A.①表示夜晚地面热岛强度B.②表示白天大气热岛强度
C.③表示白天地面热岛强度D.④表示夜晚大气热岛强度
2.曲线④出现负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类型B.全球气候变暖C.下垫面性质D.城市海拔高度
2024-05-08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综地理试题

5 . 冬季日本海上空多对流性积云发育。当孤立分散的对流性积云受到单一方向的强风影响时,积云定向合并形成条状云;当条件改变时,已形成的条状云也会逐渐消散。某月2日3—21时,日本海东岸某地经历了一次积云合并为条状云又消散的过程。下图示意该时段当地气温、风速、降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日3—9时,该地(     
A.持续受到冷空气侵袭B.天空中多云遮挡阳光
C.地面辐射强度逐渐上升D.近地面气压波动上升
2.该地大规模条状云分布最连续的时间可能是(     
A.6时B.9时C.12时D.15时
3.与大规模条状云形成之前相比,消散后该地的环境更加(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2024-05-08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城市公园主要由水体和绿色植被等景观构成。城市中公园内的温度低于周围都市区的温度的现象被称为冷岛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1.夜间冷岛效应更强,主要是因为城市公园(     
A.夜间降温慢B.夜间降温快C.日间温度低D.日间温度高
2.受冷岛效应的影响,公园内部比外部(     
A.空气对流更旺盛B.空气湿度更小
C.地表风力更强劲D.大气层结更稳定
2024-05-07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洱海盆地为断陷盆地,西邻著名的断块山——苍山,东临部分较矮的山地。苍山高海拔地区冬季有积雪覆盖。受地形起伏和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洱海周边存在显著的风向日变化,在秋季较为典型。夜晚,洱海北部以单一方向的西风为主,中部为小型反气旋式环流,南部为较大的气旋式环流。下图示意洱海秋季某日0时的近地面风向。

(1)分析秋季洱海风向日变化较为典型的原因。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明洱海南部夜间局部风先向东再转向西,形成气旋式环流的过程。
(3)从下垫面的角度,对洱海北部夜间为单一方向的西风作出合理解释。
(4)判断夜间洱海盆地逆温最明显的位置,并简述理由。
2024-05-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06(2024年)

8 . 21世纪以来,厦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积不断增加,城市热岛效应日益凸显。厦门市政府拟通过调整城市用地的地表因素,创建更佳的宜居环境,其中工业用地调整幅度较小。下图示意厦门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市乡村均温的差值(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乙、丁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林地、湿地B.耕地、林地C.耕地、湿地D.建筑用地、耕地
2.该市工业用地调整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密度小②经济发展需要③建筑密度大④热岛效应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5-0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高级中学模拟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9 . 风雹是以雷雨大风和冰雹为主的剧烈强对流天气,往往伴随灾害发生,又称风雹灾害。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某时刻高空(左图)和近地面(右图)等压面的高度场(单位:m)和温度场(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上图中可能即将发生风雹灾害的地点(     
A.①B.②C.③D.④
2.与发生风雹灾害的地点风向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A.B.
C.D.
2024-05-05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2月浙江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地理试题(五)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温度层结,称为逆温层结,而在逆温层结中某些高度有逆温极大值,通常称它为逆温中心。山谷热力环流使山谷中常出现逆温现象,受山谷风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影响,山坡常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双逆温中心现象。图示意受山谷风影响,某谷坡处气温和风速的垂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高度50米以下风速向地面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谷坡地面温度B.地转偏向力C.气压梯度力D.地表摩擦力
2.能够导致谷地逆温中心强度增大的是(     
A.山风势力强B.谷风势力弱C.山顶气温高D.山谷气温低
3.双逆温中心的形成与消失的顺序是(     
A.下部逆温中心先形成,先消失B.上部逆温中心先形成,先消失
C.下部逆温中心先形成,后消失D.上部逆温中心后形成,先消失
2024-05-04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考前模拟文综地理试题04(2024年)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