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热力环流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系统将向着多元清洁方向发展。国内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目前我国风电的发展,逐渐由陆地转移到了海上。

材料二:图1为海上风电场景观图;图2为我国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


(1)中国沿海风能资源的来源有____________。与陆地风电相比,分析海上风电比重上升的原因。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广使用新能源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19-20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2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气温差异,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A、B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2)请对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大小排序。(注:A地气压为PA;B地气压为PB;C地的气压为PC;D地的气压为PD)
(3)请你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挂式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而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屋里靠近窗户下面的地面上?
2021-08-11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教材精创】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单元检测(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 . 渝北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中甲为重庆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为重庆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排序(从大到小)____。若甲图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M代表____,N代表____(陆地或海洋)的等压面状况。
(2)在甲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000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3)分别写出乙图中P1、P2、P3三点的风。
(4)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人类活动释放废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请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有效建议。
(5)与郊区相比,市区降水比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试结合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说明原因。

4 .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东山镇为苏州市郊区一乡镇,距离苏州主城区中心37公里。下图示意1961~2009年苏州主城区和东山镇两地夏季平均气温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苏州市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的年份是(     
A.1970~1971B.1986~1987C.1989~1990D.1998~1999
2.与八九十年代相比,2001年以来苏州和东山之间区域(     
A.制冷能耗总体趋于下降B.高温区范围总体缩小
C.城市热岛强度趋于减弱D.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2022-04-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统测地理试题
5 .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其中甲在乙的正东方),1000米为高空,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丙、丁四点,气温和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为____
(3)若图中甲乙两地表示市区和郊区,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地,其理由是____
(4)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_
(5)比较甲乙近地面太阳辐射强度差异,并说明原因____
2021-09-28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试比较“穿堂风”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2)在图中画出白天“穿堂风”完整的热力环流。
(3)依据所学,简述“穿堂风”的形成的基本原理
(4)说明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
2021-03-10更新 | 39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尤其在炎炎夏日,无异于降温避暑的“空调系统”。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此时在房屋的流入区和流出区的气压差异是流出区气压比流入区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白天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流出区的石质地面增温________,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_____。
(3)上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天穿堂风风力比较大的天气是_________(晴天或阴天),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地处燕山丘陵之中,面积约为180k㎡,是北京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地,也是北京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春季偏高、夏季偏低。

材料二下图为密云区等高线地形图。


(1)描述水库和周围陆地之间形成湖陆风的过程。
(2)比较夜晚水库南、北两侧风速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密云水库水质总氮含量夏季较低的原因。
(4)简述密云库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21-02-25更新 | 4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期初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9 . 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鄂北五校某学校高一学生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1,在玻璃柜底的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2(如甲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1、2的偏动情况。图乙是根据实验所得出的结论绘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还未绘制完成)。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2向________(左或右)偏,甲图中冰块对应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乙图中A、B、C、D中气压最大的是________,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如果A位于B的西方,则AB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横线内________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④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4)在乙图中热力环流呈________(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运动。
(5)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白天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________(海洋或陆地)。
2020-1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五校(宜城一中、枣阳一中、襄州一中、曾都一中、南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10 . 上海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中甲为上海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乙为上海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用实线绘制出4000m高度的等压面分布状况(不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2)比较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大小         。若甲图代表白天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M代表___,N代表____ (陆地或海洋)的等压面状况,吹           风。
(3)分别写出乙图中P1、P2风向。
(4)分析乙图中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异,并分析原因。
(5)若在郊区P1、P2、P3、P4等地建设有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020-1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