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其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64°20'W、54°47'S)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摄氏度——1.32摄氏度,如果温度高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为南极大陆周边大洋水域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南极半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推测火地岛东西部自然带类型并说明造成这种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
(2)分析南极大陆外围大西洋西部沿岸海域,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
(3)某科考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南极大陆科考,指出他们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南端,该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1.32℃,如果温度大于1.8℃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图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分布示意图。

(1)试分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2)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试分析原因。
(3)某捕虾船队从火地岛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途中可能遭遇的困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冰是冰花或冰块随着风.浪、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随着冬季的推进,鄂霍次克海流冰面积不断增加,70%-80%的海域被流冰或冰原覆盖。如果冬季去日本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流冰会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看着海水中漂浮的冰块漫延至天际,难以想象,这些流冰竟然会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有着密切联系。与同纬度的中国东北相比,北海道冬季稍微温暖一些,沿岸海域很少封冻。这里是全球纬度最低、且有海冰现象的海域。下图为鄂霍次克海冬季流冰分布边界图。



(1)描述从1月底到2月初开始,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观赏“流冰”的顺序,指出导致流冰分布边界位置自北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
(2)分析日本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流冰形成的主要过程。
(3)观赏流冰是日本北海道的特色旅游项目。但有些年份流冰量少,甚至近海范围无冰可看,分析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劳伦斯湾.海湾东侧的纽芬兰岛沿岸是世界上观看冰山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常有来自高纬度的冰山漂浮到该岛附近海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左为圣劳伦斯湾海域图,图右为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巨型冰山搁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以及所属的水循环环节。
(2)比较图中①处和②处表层海水盐度大小,并说明原因。
(3)纽芬兰岛东部沿岸分布着世界四大渔场之——纽芬兰渔场,试描述其形成原因。
(4)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推测其对附近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太平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有个游客在图中乙附近的海滩上,捡到了一个漂流瓶,其他游客推测。这个瓶子可能是从日本漂过来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带着漂流瓶漂到乙处的洋流名称及其形成的动力。
(2)指出影响M海域附近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
(3)简述甲附近海域著名渔场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其西部边缘海岸地区常形成浓厚的海雾,却无法形成降水。沙漠中有种粉色怪圈,圈外绿草丛生,圈内寸草不生,当地人称之为“仙女圈”。相关专家研究认为。“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洞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纳来布沙漠的白蚁洞穴却在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下图为”仙女圈”景观和非洲南部区域图。



(1)分析纳米布沙漠海岸地区多浓雾的原因。
(2)“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3)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 ,试分析其原因。
(4)推测"仙女圈”内外植被覆盖度差异的可能原因。
2020-04-2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图示为“印度洋(局部)季风和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①②③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处,试说明其原因。

(2)图b示意的季节是________。试说明该季节A海域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3)试说明洋流对图b中R地区气候的影响。

(4)结合图a,推测该洋流系统使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的季节变化。

8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图中甲、丁两处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
(2)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夜里的海风          B.夜里的陆风            C.白天的海风          D.白天的陆风
(3)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则“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①、②、③、④中的_____环节,③环节是__________(冬季/夏季)季风使该环节作用显著。
(4)若该图为某大洋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图中④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影响_____,若该图为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②③④四地中有大渔场分布的是_____,说明原因_____
9 . 下图为地理事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循环为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为近地面,那么丙地的气温____(高于、等于、低于)丁地的气温;丙地的气压____(高于、等于、低于)丁地的气压。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
(2)若图示循环发生在滨海地区的夜间,____表示海洋;若图示循环发生在山区,丁表示山谷,则该环流发生在____(白天,晚上)。
(3)若该热力环流位于北半球,丙丁两地为近地面,丙位于丁地的北面,那么③的风向为____风,①的风向为____风。
(4)若此图为水循环,水循环最主要的动力是____。如③为塔里木河,那么该循环类型为____循环。
(5)若该图为北太平洋中低纬大洋环流分布图,那么能正确表示②洋流的是____

(6)如果丁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10 . 读“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海轮从A航行到B一路顺风顺水,所利用的盛行风为____,所利用的洋流分别是____________
(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到A时,仍然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____
(3)C处附近形成____渔场,是____(洋流)与____(洋流)的交汇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