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三峡水利枢2003年开始运行后,三峡大坝下游因水库放水排沙导致的河床粗化(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的过程)及水位变化等现象得到了持续关注。下图左为长江局部水系示意图”,下图右示意长江枝城水文站2004-2015年相同流量情况下河床水位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枝城附近河段多年来相同流量下河床水位变化数据,可推断三峡水库排沙主要是在(     
A.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
B.洪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
C.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侵蚀作用为主
D.枯水期,此时下游河床以沉积作用为主
2.关于该河段河床粗化现象原因及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流速度加快,沉积物分选差造成的
B.河床粗化现象是由于水库拦蓄泥沙,河流含沙量小造成的
C.河床粗化现象到一定程度后,河道侵蚀会减弱
D.河床粗化现象将持续下去,直到河床基岩裸露
7日内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地理模拟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约2.3-1.9万年,地球进入末次盛冰期,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多米,长江口(现在)附近的古河槽深80米以上。末次冰期后海平面上升,古河道被海水覆盖,但长江干流流程变长。研究表明,海底埋葬古河道经后期海洋动力改造常形成带状高起的沙脊。东海陆架下部存在河相充填沉积,A-F与现代海底沙脊相对应。下图为末次盛冰期海岸线及推测的古长江主河槽位置示意图。

(1)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盛冰期海平面低的原因。
(2)分析末次冰期后长江干流流程变长的原因。
(3)依据材料推测A-F为古长江主河槽的证据。
7日内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长江水系格局形成于约70万年前。末次冰期时,现今长江口东部的东海陆架平原上发育了长江古河道,先后形成6条大型的游荡性河道。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距今2.3~1.9万年前冰盖面积最大的时期)东海陆架平原上长江古河道主流路位置及古海岸线位置。

(1)分析末次冰期时,现今长江口外古河道游荡摆动的条件。
(2)分析末次冰期后,长江干流流程变长的原因。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阳万米海滩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村河口将其分为两段。与西段相比,东村河口东段海滩剖面形态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小。该海域以自西向东的沿岸流输沙为主,兼有东村河河沙补充。大风时波浪常来自南面。图示意海阳万米海滩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养殖场对该区域旅游业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2)说明东村河口东段海滩剖面形态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小的原因。
(3)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判断与西段相比,东村河口东段海滩沉积物的分选性差异,并简述理由。
2024-05-01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受造山挤压作用,在安第斯山古老大陆边缘一侧形成V盆地。距今1100万至500万年前,V盆地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湖泊沉积,沉积层厚度达700多米。湖泊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基岩岩性、湖泊水系和气候环境的演变。左图为安第斯山沿28°S地形剖面图,右图为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的局部示意图。


   
(1)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描述V盆地的形成过程。
(2)安第斯山区成为V盆地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区,分析其有利的物质和动力条件。
(3)说明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对湖泊特征产生的影响。

6 . 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该地经历了浅淡水湖辫状水系盐湖沙丘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I沙丘的沙粒最有可能来自(     
A.山地B.断层C.湖滩D.河滩
2.与阶段I相比,可以推测出阶段Ⅱ(     
A.盛行风更强B.降水变率更小C.降水变率更大D.水体更新更慢
3.阶段Ⅱ到阶段Ⅲ的过程中该区域的表现可能为(     
A.小气候趋于暖湿B.生物多样性锐减C.土壤盐碱化减弱D.地下水位大幅上升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西过渡带,区内黄土深厚,可达百米左右。黄土土质疏松,在缺乏植被保护状态下,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冲刷流失。图a中A,B,C分别是陕西,山西,宁夏黄土覆盖区,三地地貌景观发育存在差异。图b是黄土高原区降水量分布图;图c为年降水量与森林覆盖率、土壤侵蚀量关联图。


   
      
(1)简述A处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
(2)概括黄土高原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成因。
(3)据图分析,在自然状态下,与BC相比,A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原因。
2023-07-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选择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二)

8 . 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圭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下游会有干流倒灌支流的现象。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下图为奥里诺科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奥里诺科河下游出现干流向支流倒灌的主要原因是(     
A.干流来水量大,地势平缓B.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
C.支流引水量大,海水倒灌D.干流淤积严重,水位抬升
2.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和退水期间形成两次含沙量峰值,两次含沙量峰值泥沙来源分别是(     
A.干流河口、支流上游B.干流上游、支流河口
C.支流上游、干流河口D.干流上游、支流上游

9 . 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广布。图为青藏高原某河谷不同河段横剖面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个河段(     
A.a段河床可能因冰川侵蚀呈U形B.a段河床东岸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C.b段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较陡D.c段河床谷底狭窄位于a段上游
2.推测c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间歇性抬升C.间歇性下降D.持续抬升
2023-06-02更新 | 83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西过渡带,区内黄土深厚,可达百米左右。黄土土质疏松,在缺乏植被保护状态下,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冲刷流失。图a中A,B,C分别是陕西,山西,宁夏黄土覆盖区,三地地貌景观发育存在差异。图b是黄土高原区降水量分布图;图c为年降水量与森林覆盖率、土壤侵蚀量关联图


   
   
(1)简述A处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
(2)概括黄土高原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成因
(3)在自然状态下,A、B、C三区水土流失程度不同,据图分析其原因
2023-05-28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