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河流侵蚀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2年起,每年的汛期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通过人工调控洪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显著影响了黄河尾闾河段(利津以下)的冲淤变化,河口向海内推移速度大幅降低。受上游用水等方面影响,2015-2017年尾闾河段年径流量约为2002-2013年的56%。图1为黄河尾闾河段,图2为示意2002-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强度变化(冲淤强度:单位时间单位河长冲淤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

(1)描述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尾河段冲淤状态的时空变化特点
(2)从流域协调的角度提出针对2015-2017年尾闾河段冲淤状况可采取的措施。
2024-05-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某学生利用假日对该县城的河流上游进行水坝选址的考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依据学生考察的行进路线,在途中哪一点能同时观察到明显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________
(2)图中大坝建成后,上题中地点的堆积地貌将有何变化。
(3)通过观察,水坝建成后,戊点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请分析其成因。
2024-03-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

(1)与现代长江水系相比,描述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水系特征。
(2)阐释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
(3)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的情况,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
2024-02-28更新 | 610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B卷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龙溪地处福建山区。九龙溪某河段基本沿着断层线分布,通过甲断面后向北流,形成山地曲流(如图)。曲流北侧岩溶地貌发育,以垂直方向的向下溶蚀形成落水洞和水平方向溶蚀形成溶洞为主。近年来,该河段下游修筑了水电站。



(1)简述九龙溪沿断层线发育的原因。
(2)指出曲流北侧岩溶地貌形成的必备条件。
(3)分析下游水电站运营过程中,蓄水和泄洪开闸放水对该河段岩溶地貌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A、B两处河谷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3)描述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023-07-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海南乐东思源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庙湾岛位于我国南海北部,中段是低矮而平坦的鞍部。研究发现,有风化坑发育于裸露的基岩上,这些风化坑密集分布在5个地点,分别按数字1~5的顺序标注于图中。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侧壁内凹。由于风化坑出水口的存在,将能容纳水的深度称为最小深度,把坑口边缘最高的位置到坑底的高度称为最大深度。下图分别示意庙湾岛风化坑密集分布区及其典型风化坑的剖面。


   
(1)简述庙湾岛风化坑集中分布在中段的原因。
(2)比较风化坑最大深度与最小深度的深度增加速度快慢,并说明理由。
(3)分析庙湾岛风化坑侧壁内凹的原因。
2023-06-19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的河流地貌是____
(2)甲处附近海水盐度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选填“入海径流”或“降水”)
(3)某研学小组观察乙处的河流,发现河道呈“S”形弯曲,推测弯曲的原因是地势较____。(选填“平缓”或“陡峻”)
(4)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大气垂直方向上形成____气流;海洋增温____,大气垂直方向上形成下沉气流。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甲图为伊犁河部分流域图,图中M处河段的河道是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被称为辫状水系。乙图是甲图所示流域内山区、平原分别在暖季(5~9月)、冷季(10月~次年4月)一天中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图。



简要说明图中M河段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
2023-05-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的主体是260万年以来堆积的黄土,主要成分是粉砂质沉积物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耕种的影响,黄土高原上不断发育沟壑,现今形成沟壑万千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第四纪不同气候条件下黄土高原沟谷的演变。



分别指出间冰期和冰期黄土高原沟谷演变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2023-04-20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下图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下图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___(填序号),乙_______(填序号),丙_______(填序号),丁_______(填序号)
(2)分别指出下图中①③的地貌名称,①______________。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
(3)读图中的图①,描述该类地貌景观特点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