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风速增加到很大时,若垂直方向上温差大,在大气扰动作用下,风场中会产生许多小漩涡,这种运动称为湍流。渤海湾北岸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风电场选址受湍流、风速等风场状况影响大。图甲示意渤海湾北岸曹妃甸、嘴东风塔站位置,其中曹妃甸风塔地处吹沙造地而成的曹妃甸海岛。图乙示意两站点湍流强度和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1)比较曹妃甸和嘴东湍流、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异同。
(2)分析曹妃甸与嘴东湍流强度差异的原因。
(3)与嘴东相比,评价曹妃甸风电场建设的风场条件。

2 . 川西云杉林是青藏高原海拔分布最高的树种,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科学家们通过比较该树种不同海拔、树龄、不同时期的生物量变化来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研究显示,两个时期相比,2006—2100年,该树种的生物量增加,短期(O-20年)和中期(30—50年)幼龄树生物量增加最多,长期则为中龄树生物量增加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每10年气温平均升高每10年降水平均增加
1970-2005年0.2C46.6mm
2006-2100年0.5C4.5mm

1.中、短期川西云杉幼龄树生物量的增加最多,其生物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应是(     
A.土壤B.光照C.温度D.水分
2.推测2006—2100年,相同树龄的川西云杉林生物量的增加(     
A.高海拔区最多B.中海拔区最多C.低海拔区最多D.各海拔大致相同
2020-12-3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受到地势起伏的影响,山谷不同位置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山谷农作物分布图。


   
(1)分析说明东北山区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比较A处与B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与山谷底部农作物相比,说明半山坡农作物不易受冻害的原因。
2020-10-09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约1亿年,北美板块大致已经漂移到现今的纬度位置附近,北美西部为贯通北冰洋和墨西哥湾的西部陆海,瓦希塔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成为重要的分水岭。距今约6500万年,西部陆海整体抬升,逐渐演化为高原。直到距今约5000万年,密西西比河贯通瓦希塔山脉,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彼时的田纳西河成为阿巴拉契亚山脉西缘独流入海的河流。考察确认距今约3000万年,田纳西河已经注入俄亥俄河,成为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左图示意距今约1亿年北美南部的水系,右图示意距今约5000万年密西西比河、田纳西河的位置关系。



(1)比较距今约1亿年时瓦希塔山脉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西部陆海的抬升改变了瓦希塔山脉北侧的气候、地形特征,试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密西西比河贯通方向的影响。
(3)推测田纳西河向西改道成为密西西比河支流的条件。
2024-01-1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河北宁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流江发源于大容山南侧,流域内地形复杂,上中游以平原、丘陵为主,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形成面积约5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1988-2008年南流江采砂点迅速增加,自2018年起由于采砂监管加强,采砂点急剧减少。下图示意南流江流域和下游某河段的采砂区域。


(1)比较南流江上游丘陵区与下游平原区河谷形态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南流江下游采砂区域选取的合理性。
(3)说明当地加强南流江采砂监管的主要目的。
2024-02-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八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6 .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成土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是影响我国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示意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存在差异的甲、乙、丙、丁四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图中丁地土壤遭受水力侵蚀比较微弱,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深厚,植被茂密B.地处平原,河流流速慢
C.土壤紧实,质地粘重D.聚落密集,土壤硬面化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域自然环境的形成是其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气候、生物及人为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云南高原干旱河谷散布在云南波状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局部深切河段谷地,具有长期高温、水分稀少等自然特征,在人为活动的加速作用影响下,形成了易退化的自然植被,土地生产力下降。下图示意云南高原地形环境的变化。

   

(1)比较分析云南高原不同时期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该地"高山峡谷"地形发育的过程。
2023-08-25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州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8 . 蒸散发是指水分从陆面转化成水蒸气进入大气的所有过程的总和,包括各类自由水面蒸发、陆面蒸发和植被蒸腾。下左图示意珠江、海河和塔里木河三流域年及季节实际蒸散发量的比较,下右图示意1961—2011年三流域年及季节实际蒸散发量变化趋势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表明(     
A.塔里木河流域各季节蒸散发量均最小B.塔里木河流域各季节蒸散发量均有增加
C.珠江流域蒸散发量逐年减少D.海河流域蒸散发量的季节变化最小
2.与另外两个流域相比,塔里木河流域年蒸散发量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流域面积B.平均气温C.年降水量D.海拔高低
3.1961—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蒸散发量的变化可能导致(     
A.农作物产量提高B.生态环境恶化
C.流域面积扩大D.年降水量增加
2024-02-05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松措位于西藏林芝巴河上游的高深峡谷内,属于深水型湖泊,是藏东南最大的冰川堰塞湖(面积约27平方千米),湖泊出水口处分布有冰碛丘陵,湖面海拔约3490米,水生动物种类较多,巴松措受南亚季风影响,流域内森林茂密,大部分支流河水清澈。末次冰盛期时巴松措流域的冰川面积达到982.3平方千米,约是现代冰川的4.5倍。研究表明,较高的水温适宜浮游植物生长,而巴松措湖区丰水季浮游植物生物量(重量)小于枯水季。如图示意巴松措流域。

(1)推测巴松措形成的过程。
(2)比较仲错弄巴曲和扎拉河的含沙量,并指出影响因素。
(3)与枯水季相比,分析丰水季巴松措湖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小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左图),该流域7月平均气温为10~14℃,年降水量为290~467mm,年均蒸发量超1000mm。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布在海拔2700~3300m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100-3300m处树高、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最大。右图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生物量占比。




(1)分析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该流域2700-3300m阴坡、半阴坡的原因。
(2)比较2800~2900m与3100~3300m处青海云杉林树根生物量占比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若全球气候暖湿化持续,推测该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范围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023-04-28更新 | 86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