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川西云杉林是青藏高原海拔分布最高的树种,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科学家们通过比较该树种不同海拔、树龄、不同时期的生物量变化来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研究显示,两个时期相比(下表),2006+2010年,该树种的生物量增加,短期(0--20年)和中期(30-50年)幼龄树生物量增加最多,长期则为中龄树生物量增加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

10年气温平均升高

10年降水平均增加

1970~2005

0.2

46.6mm

2006~2010

0.5

4.5mm

1.从表格数据判断,2006-201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
2.中、短期川西云杉幼龄树生物量的增加最多,其生物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应是(     
A.土壤B.光照C.温度D.水分
3.推测2006--2010年,相同树龄的川西云杉林生物量的增加(     
A.高海拔区最多B.中海拔区最多C.低海拔区最多D.各海拔大致相同
2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形成初期是一个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13万年前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逐渐形成咸水湖。现在青海湖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风沙活动频繁,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土地荒漠化曾不断加剧,湖东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更广。

材料二 青海湖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材料三 每年隆冬时节,青海湖千里冰封。到3-4月间,青海湖的冰就会融化,这一自然现象,被当地群众称为“开湖”。青海湖的开湖在民间有“文开”和“武开”之说。“文开”是指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湖冰逐渐变薄、破碎、融化,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看到开湖后的连天碧波。“武开”是随着气温升高,彻夜的狂风大作,使封冻的湖面温度迅速升高。在动荡的湖水和猛烈的大同共同作用下,厚薄不均的冰层在一瞬间四分五裂。
(1)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原因。
(2)说出青海湖夏、秋季节表层水温与底层水温差异的大小及原因。
(3)与湖区西岸相比,东岸沙漠面积更广。请描述东岸滨湖地区沙丘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青海湖“文开”和“武开”现象发生条件的异同。
2018-01-18更新 | 3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松措位于西藏林芝巴河上游的高深峡谷内,属于深水型湖泊,是藏东南最大的冰川堰塞湖(面积约27平方千米),湖泊出水口处分布有冰碛丘陵,湖面海拔约3490米,水生动物种类较多,巴松措受南亚季风影响,流域内森林茂密,大部分支流河水清澈。末次冰盛期时巴松措流域的冰川面积达到982.3平方千米,约是现代冰川的4.5倍。研究表明,较高的水温适宜浮游植物生长,而巴松措湖区丰水季浮游植物生物量(重量)小于枯水季。如图示意巴松措流域。

(1)推测巴松措形成的过程。
(2)比较仲错弄巴曲和扎拉河的含沙量,并指出影响因素。
(3)与枯水季相比,分析丰水季巴松措湖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小的原因。

4 .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图左为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示意图,图右为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铺设砂石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有(     
A.增加降水B.增加下渗C.增加蒸发D.增加径流
2.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砂田的平均蒸发量小于裸田 ②夏季,砂田和裸田蒸发量差异均大于冬季 ③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 ④深度增加,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变
A.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疆大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区,但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70多条,高山上发育的众多冰川和相对稳定的积雪是新疆河流、湖泊的源泉,艾比湖是低洼的一个大型咸水湖,海拔171米,湖盆西北部有一大风口——阿拉山口。若新疆区域内气象要素发生突变,便会产生融雪(冰)洪水。下图示意新疆天山附近局部等高线及天山垂直自然带。



(1)简析坡向对天山山脉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2)与天山山脉南坡比较,指出山脉北坡河流分布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该区域融雪(冰)洪水的形成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主要要素构成的地理环境具备整体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有规律的差异性。海南省琼中地区是黎族、苗族的主要集聚区,改革开放前,因过度发展→热带种植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结合国家利益和本地实际,改换思路,调整策略,生态、经济、社会逐步和谐发展。图一是海南省及其水文简图,图二是海南省四大城市气候资料


(1)根据图一和所学的知识,描述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若把某地的可能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称为年干燥度,试比较琼中、东方两地的年干燥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3)请你为琼中地区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8-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7 . 脂肪酸是海洋动物体内脂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浮游植物是海洋中脂肪酸的主要生产者,并通过各种过程被各级海洋生物利用,它对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等海洋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除了陆源输入外,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是浮游生物体内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下图为海南岛东部海域甲站(18.63°N,111.24°E)和乙站(19.04°N,110.76°E)浮游生物脂肪酸含量占比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岛东部海域乙站浮游生物脂肪酸含量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上升显著B.沿岸河流众多C.全年风力较小D.海水交换较弱
2.甲站海域与乙站海域浮游生物脂肪酸含量占比差异,可反映出(     
A.甲站海域河流入海径流量较大B.乙站海域距离海南岛海岸较近
C.甲站海域附近海水表层温度低D.乙站海域海水表层的盐度较低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峡谷与宽谷相间分布,峡谷段山高谷深,河谷中出露着众多湖相沉积物,中游南北两侧都发育了现代冰川。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湖相沉积物为古堰塞湖沉积。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纵剖面及三个古堰塞湖的海拔分布,其为同时存在的独立古堰塞湖,具体起讫时间存在着差异,但消亡时间相近。

(1)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段极易被堵塞的原因。
(2)从冰川、地震、上游洪水三个角度分析,说明导致三个古堰塞湖消亡时间相近的原因。
(3)比较古堰塞湖时期坝体上下游侵蚀速率变化的差异。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出现了三次间歇性抬升。大型季节性流水在山口流出后形成的洪积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横向展布,彼此间连接形成规模较大的洪积扇群。下图为大青山山前地区较明显的三期洪积扇和采样位置示意图。



(1)比较大青山山前地区三期洪积扇扇体规模差异。
(2)推测该地区三期洪积扇形成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
(3)说明大青山山前地区三期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2023-04-13更新 | 60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疆大部分地区位于干旱区,但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70多条,高山上发育的众多冰川和相对稳定的积雪是新疆河流、湖泊的源泉。下图示意新疆天山附近局部等高线及天山垂直自然带。(提示:天山西部缺口利于西风深入,天山北坡为迎风坡,南坡为背风坡)



(1)据图说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
(2)与天山山脉南坡比较,指出山脉北坡河流分布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该区域春季融雪(冰)洪水的形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