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一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A.东北B.西北C.西南D.东南
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河水侵蚀B.海浪侵蚀C.海水堆积D.潮汐堆积
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岭被称为“中华的龙脉”是我国中部东西向延伸的巨大山系。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岭脊海拔2000~2500米,地形起伏大,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一条重要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达到3700米以上,南北坡气候迥然不同,气温差异大。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央之山”,素有“中央水塔”之美誉。下图为秦岭及周边部分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秦岭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东西、南北的地理环境呈现差异性变化。这里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植物园,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公认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


(1)分析秦岭称为“中央水塔”的原因。
(2)分析秦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利条件。
2023-02-24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3 . 青海省有“三面孔”(如下图)之称,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缩影,柴达木盆地内有“黑、白、黄”三原色。下图为青海三大自然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海“三面孔”界线大致是(     
A.昆仑山B.唐古拉山C.祁连山D.喜马拉雅山
2.柴达木盆地内黑、白、黄三原色依次指(     
A.黄土、钾盐、煤B.石油、冰川、黄土
C.石油、冰川、风沙D.煤和石油、钾盐、风沙
3.青海省东北部具有“东部季风区”的缩影,是指该地(     
A.沙漠广布B.种植业较发达C.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人口稠密
2022-09-28更新 | 38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每年秋季,生活在落基山脉东部的帝王蝶成群结队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启程,飞往数千公里外的墨西哥山林越冬。次年二、三月,又一路北上,重回故土。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是回程第一站,在这里产下第一代子女。随后,第一代子帝王蝶将在5月到6月继续北上至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产下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帝王蝶。8月末,新生的帝王蝶会重新回到墨西哥中部的越冬地。下图为“帝王蝶越冬地种群数量变化图”,下表为“2004-2018年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权重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夏季种群规模因素权重(%)影响冬季种群规模因素权重(%)
晚冬帝王蝶种群规模(6)夏季种群峰值规模(92)
繁殖地春季气温、降水(58)秋季可供使用的花蜜数量(0.5)
繁殖地夏季气温、降水(30)越冬地森林面积(7)
草甘膦使用状况(10)
1.1994-2018年,越冬地帝王蝶种群数量(     
A.20世纪末缓慢增长B.500万以下的年份占比>60%
C.21世纪初迅速下降D.1000万以上的年份占比<20%
2.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的因素(     
A.冬季规模与夏季规模呈负相关B.气候变化是种群变化最重要因素
C.草甘膦是种群锐减的首要因素D.迁徙中的死亡是种群萎缩的主因
3.符合帝王蝶天性的保护性措施有(     
①控制草甘膦使用量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引导就地生存
③减少碳排放
④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人工繁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2-05-07更新 | 1581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变化情况及典型河段植被类型,该河流域海拔5200米以上常年覆盖冰雪,基本上没有植被发育;海拔4000~5000米发育的高山垫状植被呈密集团块状,主要由低矮的草本植物和苔藓组成,根系发达。河谷中游宽阔,发育由强阳生物种组成的干旱河谷植被,河谷沙洲植被发育在河中江心洲上,不同沙洲的植被覆盖率差异较大。下游峡谷陡峭,分布有亚热带植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河流是(     
A.塔里木河B.黄河C.长江D.雅鲁藏布江
2.垫状植被呈密集团块状有利于其躲避(     
A.强风B.暴雨C.强光D.冻融
3.沙洲植被的覆盖率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沙洲(     
A.植被种类差异较大B.海拔高度差异较大C.淹没频率差异较大D.所处河段差异较大

6 . 读“我国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被是(     
A.草原B.苔原C.阔叶林D.针叶林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次生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2022-02-19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冬给措纳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海拔4090m,年降水量约为300mm,年蒸发量高达1000mm。湖泊东部育蒿草滩,蒿草喜湿怕旱。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水位持续下降,为保证托索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目前需要从冬给措纳湖人工提水到托索河。下图示意冬给措纳湖与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给措纳湖湖面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却是淡水湖,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水补给B.盐分析出较多C.径流排出盐分D.蒿草吸收盐分
2.人工提水可能会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出现(     
①湖水变咸进程加快②湖水变咸进程减缓③蒿草滩面积扩大④蒿草滩面积萎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地区地理环境独特,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静立的原始森林、星罗棋布的冰蚀湖、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2003年7月被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号称“世界级物种基因库”。下图为三江并流及云南丽江周边区域。



(1)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三江并流”地区的地形特征并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成为“世界级物种基因库”的自然原因。
2021-12-08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2021-09-22更新 | 572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 . 温带雨林是地球上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的森林,其所在区域年降雨量一般可超过2000mm。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图中海岸山脉以西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温带雨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区域温带雨林区年降雨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季风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海陆位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图示海岸线形态对温带雨林形成的促进作用是(     
A.增加温度B.提供土地资源
C.减缓风速D.形成水汽通道
2021-06-21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